方毅
摘 要:目前,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人才搶奪大戰;畢業即失業,亦是大學生再熟悉不過的一個話題。人才搶奪與畢業即失業從側面反映出教育與就業市場的供求失衡,學校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暢。通過調查北京和山東部分在校大學生,分析目前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為下一步通過實驗經濟學方法研究本科生培養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打下基礎。以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為目的,借鑒國內外現有培養模式,以本科生培養過程為核心,以學術發展與就業創業為導向,提出BMAA培養模式。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實驗經濟學; BMAA;人才培養
1 研究現狀
最近一年來,全國各地已有幾十個大小城市發布了人才吸引政策,引進人才的門檻不斷被放低,各地給出的利益吸引力度也越來越大,但實際上卻招不到令人滿意的人才。另外,大學生就業即失業,一個不絕于耳的討論話題,一批又一批的大學生畢業后處于迷茫的狀態,更滋生了啃老一族。根據麥可斯數據顯示,每年大學畢業生的數量在逐年增加,而就業率及就業滿意度卻不令人滿意。
2 目前模式下的大學生就業實證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針對大四畢業生及研一學生,對于本科所在高校的教學及就業相關問題進行設計,問卷的發放盡可能地涵蓋了不同的專業,以便獲得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數據。
2.1 問卷設計
本次問卷共回收361份數據,有效數據360份,其中北京地區有效數據231份,青島地區有效數據129份。女生占比57%,男生占比43%。問卷內容涉及三大方面,即學生的基本情況、就業觀念和就業經歷及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2.2 數據分析
2.2.1 就業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通過收集到的調查問卷,62.5%的學生認為找不到滿意工作的原因是自己的專業能力不足,46.88%的學生認為畢業院校太差是影響找工作的主要原因,其中學校課程設置不實用不合理是學生們反映最多的問題,其次是就業準備不充分、個人形象氣質差、應試能力弱的問題。可見目前的高校人才培養存在很大的現實問題。
2.2.2 學生希望學校改善的地方
問卷中有9道題目是與學校教學相關的,超過50%的學生希望學校多組織招聘會,與企業合作教學并多教授一些實際的就業技能。在希望學校開設的課程方面,占據前兩名的是就業指導類和社會交際類課程。目前學校的教學老師關注就業的僅占1/3左右,更多的教師關注自己的學術。接近一半的學生不了解本校就業指導中心,同時認為就業指導中心存在的意義不大。見表2。
2.2.3 存在的問題分析
根據問卷答案數據匯總,普通高校就業難的問題主要出現在某些教學課程與就業所需不匹配導致的學生專業能力不足、綜合素質欠缺,學校在就業方面的指導與溝通不充分產生的信息不暢及企生之間的認知偏差。由于專業老師在學術上的課題任務較重,在教學質量和教學指導上難以保證,教學效果欠佳。另外50%以上的學生遇到過就業歧視,招生簡章上明確表明不招收非雙一流高校的學生。在已經簽約的學生中只有不到15%的學生非常滿意自己的工作。本次調查發現的問題正是高校教學模式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
3 結論與建議
最近十年來,本科生導師制的口號逐漸打響,“X+Y”培養教學模式也是多種多樣。人才培養模式的出發點在于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和怎樣培養需要的人才。通過對大量的導師制及分階段培養教學的文獻資料及現實教學調查研究,結合目前普通高校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文章提出本科生教學的BMAA培養模式。“BMAA”是指,在大學本科四年制的教學過程中分成兩個階段,包括基礎階段和分方向階段。
3.1 基礎階段
本階段主要完成基礎課學習,即Basic。在本階段需要學校教務處牽頭,教學組與就業指導組相結合,在全校范圍內同時開展基礎必修課的學習,逐步構建以學科知識為基礎、以能力教育為目標、以品德素質為原則的教學方式。這一階段中,大學生需要完成專業課程的絕大部分。對于選修課程的設置,教學處需要將各學院之間的課程體系相互拉通,擴大選修課的選擇范圍,充分考慮大學生的興趣發展,讓大學生有更多選擇的空間,同時加強考核力度,給予學生一定壓力的學習任務,保證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大學生的專業能力能有較大提升。
3.2 分方向階段
本階段主要將學生分為兩類進行培養:一類是學術研究方向型,即Acdemic;另一類是應用方向型,即Applied。高校各專業需要設置學術研究Acdemic和就業應用Applied兩個方向的培養方案。
針對學術研究(Acdemic)方向主要包括校內導師制和學術環境營造。校內導師制是指在校內有償選拔有能力有資格的老師成為本科生導師,實行1帶N的培養方式;學術環境營造是指學校專門為旨在做學術研究的學生提供各類文學便利,例如開辟專門的學習研討教室、定期組織專業領域頂端名人演講或交流探討,設計專門的研究實驗室等為學生的學術發展提供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
針對應用型方向(Applied)主要包括校外導師制和加強校企合作。校外導師制是企業指派有中高級技術職稱或者在行業領域內的優秀精英作為校外導師參與教學培養,一方面可以為學生提供接觸行業的機會,鍛煉動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企業職工減少工作量。
與其他現有的大學教育模式相比,“BMAA”模式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第一,充分考慮到了目前就業形勢的嚴峻和調查問卷的分析結果,解決了大學生普遍反映的專業能力不足、課程設置不合理、就業指導不充分、企業對學校的歧視等影響就業的問題。
第二,有助于學生根據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保證人才培養能夠因材施教,學生可根據個人興趣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
第三,有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形成,大學畢業后能夠對事情進行獨立判斷,不隨波逐流,盲目從眾,追求更高的目標,實現人生抱負,為國家、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四,提高學校知名度,提高在校生的榮譽感,同時有利于學校的招生。
參考文獻
[1]張文.促進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地方政府政策研究——以滁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D].合肥:安徽大學,2017:25-27.
[2]王麗霞,戴昕,劉煥君.“2+2”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8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