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青發
摘 ?要:本文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為研究對象,詳細闡述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具體解決建議,以實現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高效化、科學化。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文閱讀;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重視學生的閱讀素養提高對學生語文素養提高和語文成績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因此,很多教師都把閱讀工作當做了自己教學過程的重點方向。雖然教師對閱讀教學工作投入的精力非常巨大,但當下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阻礙著學生閱讀素養的成長。
一、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縱觀當下的語文閱讀教學工作,我認為主要存在著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肢解文章內容,忽視對文章的整體教學。語文閱讀教學需要立足整篇文章系統性傳授學生閱讀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但很多文章對學生的理解造成了巨大困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很多教師不得不把整篇文章拆解為幾個部分。例如《春》,這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散文,學生在學習這篇文章時也面臨很大的難度。為了充分照顧學生,教師把這篇文章以段落為劃分依據強行拆解,雖然這種教學方式最終有利于學生增加對這篇文章的理解深度,但是教師的教學方法把這篇原本十分優美的文章搞得支離破碎,學生掌握的也只是零碎的知識,很難站在宏觀角度對這篇文章加深理解。第二,以考試為重點的講解方法。閱讀教學的初心是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忽視了這一點。在他們眼中,之所以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是因為考試要考,如果不向學生講解閱讀知識,學生的語文分數就不會得到提高,自己的教學業績也就非常慘淡。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認識,也正是由于這種錯誤的認識導致了在閱讀教學中只講考試重點不講文章內容的問題。
二、改善閱讀教學工作的建議
針對教師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教學工作予以糾正:第一,樹立整體閱讀教學觀念。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所以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也必須充分尊重文章的完整性。只有堅持整體閱讀教學觀念,落實整體閱讀教學方法才能確保學生形成閱讀整體觀。例如在《春》這篇散文的教學中,理解文章內容對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考慮到這種壓力教師選擇把這篇文章肢解,但是當學生充分理解了每一個細節的知識點后,教師一定要把那些之前被分割的支離破碎的文章內容再次粘連起來再現整篇文章。讓學生通過結合自己學習到的細節推導出對整篇文章的綜合性理解和認識。這對學生閱讀素養的提升和整體閱讀觀的形成是非常有幫助的。第二,調整閱讀教學目的。學生并不是應付考試的機器,學生的語文學習工作也是為了提高語文綜合素養而不是僅僅應付語文考試。所以在改善閱讀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調整自己的教學目標。把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綜合素養作為教學理念,只有堅持了正確的理念為指導,閱讀教學工作的每一項措施才能實現合理運行。例如,在文言文《岳陽樓記》的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目標應設置為“強化學生對文言文的認知,提高學生對文言文基礎知識的理解能力以及關于文章中心思想的分析能力”,只有在確立了明確的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開展教學工作,才有助于促進學生文言文閱讀素養的綜合提升。當然,轉變閱讀教學工作目標并不意味著教師完全拋棄提升學生應對考試能力部分的教學工作,只不過把原來的以考試為主的閱讀教學模式做了適當調整而已。第三,鼓勵學生積極閱讀。學生閱讀素養的提高僅僅依靠教師的閱讀教學工作是很難做到的。內因才是決定事物發展的關鍵因素,學生閱讀素養的提高主要依靠學生本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指導學生積極開展閱讀活動,把課上學到的閱讀知識和閱讀技巧靈活應用,最終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鼓勵學生積極閱讀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極為優質的閱讀材料并推薦給學生。比如《出師表》這篇文章的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以課后作業的方式把杜甫的詩作《蜀相》布置給學生,讓學生閱讀全詩并針對個人的閱讀心得發表看法。通過布置與課文內容相關的閱讀素材,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三、結束語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重點內容。雖然很多教師在此部分的教學工作中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最終取得的成果卻略低于預期。而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仍然存在不足。所以,只有充分認識這些不足,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予以解決才能最終促進學生閱讀素養的綜合提升。
參考文獻:
[1]高崇. 初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問題與優化策略探索[A]. 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重慶會場)論文集[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2.
[2]張效和. 新課程改革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化策略探析[J]. 名師在線,2020(09):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