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云
摘? 要:道德與法治對于每個學生成長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進行這方面的教學是必不可少的,也更應該將生活化元素融入到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本文就這一主題進行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生活化;道德;法治
道德與法治的知識體系是每個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應當學習和構建的,能夠幫助他們嚴于律己,將所學的道德和法律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規范自身的行為。但是,現如今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率成為了一個重點問題,也是對教師工作的一大挑戰。
一、融入生活化元素的必要性
當前,我們能夠看到社會發生的青少年犯罪事件不在少數。在對他們進行采訪的時候,很多青少年都表現出對于違反法律所承擔的后果并不是很清晰,這也導致了他們內心沒有一把戒尺,來警醒他們在沖動之時要理智,告訴他們要通過合法的手段來解決事情,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因此,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通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能夠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增強自己的道德和法治意識,能夠將自己收獲的道德和法治知識與實際生活看到的犯罪案例相結合,能夠明白為什么這樣做就是不合法。在日后碰到相同的情況,能夠采取合法的手段進行解決,而不是靠著自己的沖動沖昏頭腦,意氣用事,從而犯下不可扭轉的錯誤,毀了自己的一生。
二、融入生活化元素的有效途徑
既然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重要性如此之大,如何將生活化元素融入到道德與法制課堂中,才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以下通過四個方面進行闡述分析:
1.生活情景和課堂教學相結合
在進行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現實生活的真實案例或者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與同學進行分享,讓他們能夠透過生活的真實案例,來正確看待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我們都說生活是學習的主要來源,透過生活來學習,更能夠幫助學生及時地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也是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所在。教師應該必須充分地利用好生活地實際場景,結合社會經驗和實際閱歷,幫助學生能夠通過情境來培養道德和法律意識,對基本的法律法規有充足的認識,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就拿一個案例來說,教師通過視頻的方式,給學生觀看一段一位學生因為沉迷網絡游戲,無心向學,從而遭到了父母的謾罵和責怪,一時接受不了選擇跳樓自殺。通過這個視頻,教師可以讓孩子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思考一些問題:學生自殺的原因是什么?學生自身是否存在著錯誤?家長是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出現了不恰當的行為?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進行分享,了解學生的想法。老師為學生及時進行相關的道德與法治的教育,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在自己遭到挫折時,應該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不能夠采取極端手段。
2.多元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主體性
老師應該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通過不同的角度進行學習,充分調動課堂的學習氛圍,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例如,在學習關于“交友的智慧”這一話題,老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品的方式,給大家呈現教學內容,將故事的人物情節表演出來。或者讓學生自行創作,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自行思考如何正確交友,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什么問題,如何用合理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讓學生學習到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培養他們的道德法律意識,還可以增進他們的友誼,豐富自己的想象力,促進他們全方位的健康發展。
3.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進行組隊合作,一起學習相關的知識。例如,為學生設置一個題目:“如何管理好情緒?”然后讓學生一起討論,在小組內先各自發言,然后進行總結歸納,小組派出一個代表來發表小組的討論結果。老師再就這些結果進行分析,告訴學生這里面涉及到了哪些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我們應該如何去解決這樣一些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地理解相關知識,學會獨立思考的同時,也能夠及時改正自我,強化自己的道德法律意識。
4.實踐中成長
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老師也應該注重讓學生進行實踐。把自己學習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通過周邊或者設定的場景,及時給出自己的看法和解決辦法,檢驗學生對于理論知識是否掌握到位。例如,老師可以為學生設定一個故事開頭和大概的故事脈絡,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現場即興將故事情節呈現出來。讓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現場遇到的問題,檢驗學生是否能夠利用合法的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把生活與教學進行相結合,更好地內化所學的知識,提高道德法律意識。
5.家校合作,共同努力
學生的學習生活地點就是家庭和學校,這兩個主要場所就是學生生活的素材來源。因此,學校與家庭要緊密合作,通過以培養學生的道德法律意識為目的,共同攜手互助,做好相關的工作。我們也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帶來的便利性。老師應該充分與家長保持溝通,了解學生家庭是否存在著某些問題,幫助家長分析這些問題會影響學生的哪些方面,進而避免他們產生消極學習、沖動易怒的態度。由于很多家長在正常工作日也會較為忙碌,沒有辦法親力親為到學校與老師進行溝通,線上聯系也會解決這一難題。例如,教師每個星期的周末都應該定期地給幾個同學家長進行電話、微信等線上聯系,每次的溝通時間不宜過長,十幾分鐘即可,對學生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討論,特殊情況下可進行更加詳細討論。以此類推,做到一視同仁,與每位家長都有充分溝通。這樣的方式,也能夠讓學校與家庭建立深厚的友誼,搭建起彼此信任、彼此配合、彼此支持的合作關系,為學生的健康發展進行高效高質量合作。通過教師與家長了解到學生存在問題,在課堂上讓學生思考自身是否存在這些問題,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思考和反思,再利用所學的道德與法治知識,糾正自己,促使自己健康成長。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從學生的興趣點入手,多采取生活的實際場景,為學生打造輕松活潑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氛圍,創新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開展合作教學模式,家校進行合作,讓學生積極參與道德與法治相關活動,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1]黃波.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課堂的幾點策略[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3:190.[2]馬宏斌.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生活化應避免的誤區及對策[J].吉林教育:綜合,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