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延江
摘 要:語文作為學生學習的基礎,對學生的成長而言具有顯著的影響,中學語文教師必須認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初中語文教學要從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入手,引導學生學好初中語文,這對其他學科也有重要的作用。學習好語文學生才會有良好的閱讀能力,才能在語文的學習中不斷提升自身的修養與內涵。針對當前的初中語文高效課堂閱讀教學展開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課堂;閱讀教學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需要與學生的年齡以及心理狀況相匹配,通過對學生學習的引導,讓學生掌握閱讀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同時增強學生的主動學習與閱讀興趣。初中語文的一大教學宗旨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也可以為其他科目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所以閱讀能力對于學生的整體性學習是有重要作用的。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就是讓學生清楚閱讀的內涵,了解文章的行文結構以及語法基礎。教師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推動學生學習,并制訂與之相應的閱讀教學手法,讓學生通過正確的方法提升語文水平。
一、創新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與教學模式
要構建高效的閱讀課堂,初中語文教師應當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并作用在閱讀學習中,進而提升教學的效果與質量。教師為了構建高效的閱讀課堂,還需做出許多努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落后的教育模式。初中的教學應當順應時代的發展規律,拋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傳統教學觀念下主要的教學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如今,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將學生容易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運用到閱讀課堂之中。
如教學《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一課,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方法進行學習,讓學生通過自身有感情的朗讀理解作者創作時的感情,并且產生主動學習的熱情,理解詩歌所具有的哲理與基調等,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和積極的學習態度,利用積極和樂觀的態度應對困難,從而形成健康的思想理念。
二、利用語文課本內容,讓學生正確掌握閱讀的技巧
中學語文閱讀應當以教材內容為核心,教師在教學之前應當充分了解課程的相關內容,并且掌握創作者的創作風格、寫作手法和文章的創作背景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利用圖片、視頻等為學生展現更加形象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教師為了使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就要創新教學模式。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到的教學工具也在不斷進步,學生普遍討厭傳統的枯燥課堂,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可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之中,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交流閱讀中的感悟。如在教學《社戲》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讓學生對江浙地區的民俗文化有形象的認識,學生通過和自身成長經歷聯系,與作者產生共鳴。另外,教師還要為學生介紹魯迅先生的生平,讓學生更加客觀和全面地認識魯迅先生。學生通過閱讀文章,發現相關的問題,并利用小組合作獲得相應的答案。在這一過程中,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深化學生對相關內容的認識與理解,讓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文章脈絡,提高自身閱讀的效率。
三、語文教師應當尊重學生在閱讀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在當前的中學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個人的教學理念及思路做調整,意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掌握和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與習慣,并主動探索和分析相關問題。如在《壺口瀑布》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在閱讀教學開展之前引導學生主動收集關于壺口瀑布的信息,并鼓勵學生通過探索了解課文的內容以及作者的創作意圖。教師可以拋出相關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閱讀,對創作者的表述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達到學習的目標,并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化對文章的理解與認識。
四、引導學生仿寫課文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應當滿足課標提出的目標,讓學生正確掌握寫作的技巧。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學習和模仿課文的表達手法,模仿作者的表述方法。如在教學《藤野先生》時,作者通過回憶描寫了自身的經歷,并且表現了當時社會環境下的師生情感。根據作者的創作立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相關內容以及脈絡結構等感受作者的情感表達,并根據自身的經歷書寫感受。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成長有重要的影響,教師應當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理解閱讀內容,并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金嘵鵬,秦查盈.初中語文如何構建高效課堂[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6):186.
[2]劉小平.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5):89.
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