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莉
摘? ?要:隨著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學習形式等都得到了一定的改變,從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可知,信息化的帶入也確實為人們的生活以及學習帶來了較大的幫助,因此當前情況下將信息化技術加入我國教育事業是今后發展的主要方向。筆者經過研究發現,將全球教育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結合,對我國高職院校的相關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提升我國的高職教學質量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本文主要根據筆者的實際教育經驗以及相關的理論分析對當前“互聯網+職業教育”時代下高職教育信息化進行一定的研究,希望能夠為后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 高職教育? 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711?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3(b)-0213-02
由于當前世界范圍內的信息技術產業都實現了較大的發展,因此為跟上世界的步伐,我國在2015年推出了互聯網+的概念,這就要求信息技術使用過程中,將互聯網、云計算以及物聯網等現代技術進行更加科學的結合,使得其形成更加具有市場活力的產業。隨著當前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我國高職教育行業中也將逐漸成為今后教育事業的發展方向。
1? 高職教育課程教學的現狀
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目標就是將學生打造成為在實際工作中具備較強的實用能力、并且服務于一線工作的職業性人才,過去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一部分學校的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近些年,我國教育部門出臺了相關的教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國的高等職業教學質量得到極大的提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高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入學門檻較低,因此這也造成了高職學生的基礎較差、學習能力欠佳,達不到高職學生必須具備的知識基礎能力,這也使得學生在完成高職學習生涯后,其實際的能力及綜合素養與工作崗位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此種種原因直接造成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較差,而這些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得到體現。
1.1 教學形式較為單一
首先,高職學校的課程理論體系沒有進行整合,我國制訂的職業教學標準要求專業課程要嚴格按照高職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設置,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理論和實踐學習效果,就需要教師不斷的改進其教學方式,同時在教學設備等方面也要進行更新。但是從實際情況分析可知,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思維較為固定,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加上學生的實際實踐時間較短,經過學習后其相關的專業知識不能得到較好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學生在課堂所學習的內容與企業工作的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其次就是高職院校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資源沒有得到較好的整合,課程教學應該盡可能的實現其對人才培養的目標,但是當前高職院校的教學依然是以傳統的課堂知識傳授作為其主要內容,缺乏一些生動的教學形式。
1.2 教學資源緊缺
好的教學方法應該是在好的教學資源的幫助下進行的,我們耳熟能詳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很深刻地解釋了這個問題。將該原理運用到高職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理解為只有在好的教學資源的配合下才能真正提升教學質量。這不僅是體現在課堂上,在生活方面也能得到較好的體現。根據筆者的實際調查可知,當前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學資源是比較單一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缺乏一定的基礎設施作為支撐,而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學識十分淵博的教師也很容易產生一種厭煩的情緒。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入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開發符合當前教學需要的教學資源。例如在對土木工程方向的學生進行畫法幾何教學的過程中,由于該課程要求學生要有較強的三維想象能力,因此為使得學生能夠了解幾何在各個方面的變化,就可以采用動畫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展示。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使得學生在進行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參考更多形式的教學資源,盡可能地幫助學生朝著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1.3 傳統課堂不夠新穎
近些年來,由于國家政府對于教育的情況十分重視,因此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對當前高職院校的文化課程進行了一定的改革,加入了較多的文化類課程,但是部分高職院校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僅僅將學生作為工具,日復一日的進行著機械性的背書,沒有充分地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進行利用,這將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學生的天賦不能得到展現,對學生的發展不利,同時還會降低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更加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只有在充足的學習動力的帶動下才能更好地促進其實際學習質量的提升,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成績并不僅僅是課程分數的成績,也有可能是任何一個方面的成績。
2? 高職信息化教學背景下,師生應該發揮的作用
2.1 教師
教師是整個學校教學過程中的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即使將先進的互聯網教學資源以及教學方式引入到課堂之后,還是需要依靠教師進行傳播,因此在當前信息化的教學背景下,教師是整個信息化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力量,只有教師積極主動參與信息化教學改革,才能真正推動信息化技術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例如教師在教學之余要多鉆研一些網絡教學軟件的使用,開發課程有關的信息化資源比例如建設資源庫以供教學使用,并適時地更新。與些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利用各種網絡教學資源方便教學,帶動學生參與,讓學生能慢慢適應并接受信息化學習這一新的學習方式,例如在土木工程這一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整個課程的知識較為復雜,涉及的公式多而枯燥,傳統的教學自然讓學生提不起興趣,如果教師可以采用錄播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在課堂開始之前就準備好相關的課件和操作實錄視頻,在正式上課的時候讓學生進行觀看,學生擺脫了改變了死記硬背公式,直觀地看到了實際操作,這樣肯定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2.2 學生
互聯網教學方式下,信息技術雖然能夠為當前的教育則提供較大的便利,但是還是需要重視教師與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除了教師之外,學生也應該盡可能在上課的過程中配合教師的教學實施過程。盡管信息化的教學課堂有很多優勢,但是學生的參與也很重要。信息化教學方式為學生隨時隨地學習提供了方便,學生要真正利用這些資源進行課前課后學習才會有效果。據筆者調查,很多學生只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一邊播放視頻,一邊做學習無關的事,這樣的信息化學習沒有任何效果。所以要推進信息化教學取得切實的效果,首先應該引導學生日常學習的欲望,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這些需要學校和教師通過各種方式來改善學生的現狀。當整個教學處于學生愿意學、教師愿意教的情況下的時候,我國高職院校的實際教學效果才能真正得到較大的提升。
3? 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教育與信息化的結合,要求高職教師要掌握信息技術,并能夠利用信息技術完成教學資源的制作。在課堂上展示的妙趣橫生的圖片、視頻、動畫、音頻、文本等資源可以豐富課程,但同時也要求教師在使用圖片、視頻、動畫等資源時要貼近學生生活,便于學生理解,符合教學需求,所以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師必須要學會利用信息技術制作教學資源。
參考文獻
[1] 李永廣.“互聯網+”時代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改革——以航海技術《航海學》課程為例[J].職教論壇,2016(11):69-72.
[2] 張靖,劉莉.慕課時代教育信息化與在線課程建設研究[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371.
[3] 陸大同,盧翠珍.“互聯網+”時代職業教育微課支持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8(3):30.
[4] 何玉玲,李輝.互聯網+環境下職業教育與崗位培訓相融合的微課建設與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403(16):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