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巖
摘? ?要:高等教育信息化是我國高校的發展方向,也是重點工作之一,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采用,我國高校可以更新管理理念,充分享用互聯網技術的技術紅利,實現教學管理信息化,從而實現數據共享智能化、教學管理系統化、教學資源數字化、在線教學課程化與教學支撐智慧化,為全體師生建構出實時在線、開放互動、多元共享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關鍵詞:高校? 高等教育? 管理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64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3(c)-0209-02
根據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教育部提出了加強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宏偉目標,我國高校信息化建設步入了新的實施階段,信息化也是各個高校的重點工作之一。高校信息化是一項系統化工程,高等院校的各項工作如教務管理、科研管理、學生工作、財務預算、后勤管理等,都應朝著信息化方向邁進,本質上而言,信息化建設需要整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前沿技術,構建信息化管理理念,實現高校各種數據的實時共享,從而提升管理效率、拓展教學渠道,充分利用數字資源來提升教學與管理效果,辦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為社會各界培養出優秀的專業人才。
1? 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1.1 可以有效實現數據共享
隨著高等教育規模持續發展,我國各個高校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包括師生員工在內的在校人數不斷增加,高校管理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教務教學、科研、學生管理、財務、人事、黨建、宣傳、后勤等工作都會產生大量的信息數據,對于管理人員而言,要想提升管理效率,在復雜、繁瑣的工作中迅速捋清頭緒,就需要按照統一、規范的標準來整理各種數據,讓數據實現自由流通、高校信息化建設就有助打造出規范、統一的數據管理系統,進行智能化的數據共享管理,為管理人員提供出格式統一、統計規范、安全有效的信息數據,不斷提升數據的更新速度與流通效率,為管理階層做出科學管理決策提供理論與現實依據,從而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與時效性。
1.2 有助于建設實時訪問的信息數據庫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進行,我國高校的辦學越來越靈活,高校擁有的自主權不斷增多,當前高校一般都實行二級、三級管理模式,高校把管理權下放到下屬的二級學院、三級院系等,讓院系充分行使管理權,發揮出各自的辦學特色。這種管理模式中,各個二級學院、三級院系所產生的管理信息數據,難免會出現異同,這就不利于頂層管理,不利于校長或校辦公室實施整體管理。高校信息化建設就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利用前沿信息技術建立起信息數據庫、建設信息數據中心,制定出不同數據、不同信息的分類編碼標準,二級、三級管理機構按照統一的格式與規范來提交各類信息數據,管理人員對這類數據進行匯總、批處理,并對數據庫進行實時維護、更新與升級,為校長、校長辦公會提供出權威、準確的數據信息,從而做出科學的管理決策,促進本校各項工作的有序運轉。
1.3 確保信息數據的安全流通
當前高校一般都鼓勵開放式辦學,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數據都向社會公開,有些數據是可以向社會共享的,比如招生信息、畢業生信息、師資力量、院系專業情況等,但有些數據,則需要加密處理,不能隨意公開,比如一些機密文件、涉及到教師個人隱私的信息、學校財務數據信息等,故此,我國高校管理人員就需要確保信息數據的安全。高校信息化建設就可以確保數據安全,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數據庫就具有加密功能,只有管理人員才具有訪問權限;同時,這種信息管理系統可以把安全管理責任具體到個人,涉及到高校的基礎數據信息、核心數據信息、黨建文件信息等,需要進行常規安全外,還可以進行備份處理,防止信息數據丟失所帶來的損失,從而保證高校信息數據的安全流通與安全使用。
2? 高校信息化建設的實施重心
2.1 教務管理信息化
我國各個高校在數年前都推廣使用教務管理系統,這是最初級的教務管理信息化,隨著信息技術的升級、更新,單一化的教務管理系統很難滿足在線教學、智慧教學的數字化教學需求,也難以滿足復合化、多元化的教務管理需求。我國高校建設的教務管理信息化,就應充分借鑒“互聯網+教務”的信息化思維方式,更新教務管理系統,實施多元化在線教務服務,優化系統的運行環境,建設多種數據庫,確保跟教務相關的各種數據能實現實時轉化。復合化教務管理信息化系統不單單為教師教學服務,還可以為學生工作服務,通過綜合業務交互功能的支持,這種教務系統為教師和學生提供課表查詢、空余教室查詢、圖書資源服務、校園文化訪問等服務,讓師生員工體會到信息化服務的便捷與效率。
2.2 教學評價管理信息化
高校中教師都普遍關注自己的教學業績,也渴望學校更為自己的教學效果進行科學的教學評價,這種評價是多元化的,而且徹底擺脫人為因素的影響,確保教學評價的公正、客觀。傳統的評價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學評價管理信息化系統的采用就可以為全體教師構建全新的自動化評價系統,根據學校的相關政策,利用電腦軟件來構建評價平臺,把教師的教學表現、學生評價得分、教學突出貢獻、科研業績、教師的教案日歷大綱等內容都納入到評價系統中,重點對教師的教學變革、在線教學、課程思政等內容與環節進行考核評價,從而實現智慧評價,并把評價中涌現出來的優秀教師、教學案例、課件等進行在線擴散,從而得到全體師生的認可,發揮出模范、榜樣的力量來帶動教學優化,提升教學質量。
3? 高校信息化建設的實施措施
3.1 構建校級教學資源信息數據庫
我國高校整合學校教學數字資源,規范教學資源采集標準,合力打造校級教學數字資源庫,并以云計算系統為支撐,建設數字資源展示空間。對學校和各學院舉辦的各類大型學術活動、展覽、畢業作品等進行全面數字化采集工作,建設校級教學活動檔案庫。這兩個數據庫的建設,可以全面記錄學校的教學內容與過程,同時通過展示和共享,可以有效提高學校的社會影響力。
3.2 加大在線課程的建設力度
我國高校的課程體系分為通識課與專業課,不論是哪種課程,都應重視在線課程建設,但是,通識課與專業課信息化的建設重心略有不同。對于通識課而言,由于通識類課程具有基礎性和公共性的特點,所以,從通識類課程入手,循序漸進,不斷加速在線視頻課程的建設進程,從而形成豐富的通識課在線課程資源庫。鼓勵更多的教師團隊建設在線課程,以通識課程為主導,帶動專業課程建設,形成學校豐富的課程資源;對于專業課而言,應重視開發制作有特色、高水平的在線精品課程資源,例如拍攝名師課程視頻,利用現有的成熟的網絡教學綜合服務平臺,將優質教學資源改造上網。
3.3 建設教務輔助管理自動化系統
我國高校應開發建設自助打印系統,收集整理教務處、學生處等職能部門日常打印文檔,集成入系統中,學生可在設備終端自助打印學籍證明(中英文)、成績證明(中英文)、學歷學位證明(中英文)等,為學生提供便捷自助服務;利用微信小程序開發建設其他教學管理系統,為學校師生與國內高校、海外高校間高質量的視頻教學、網絡課程、學術交流等服務。
4? 結語
信息化是我國高校管理工作有序進行的重要保障,也有助于大幅度提升管理效率,不斷擴大高校的社會影響力,因此,我國高校應重視管理信息化建設,加大硬件設備的投入力度,購置軟件系統,為全體師生建構實出時在線、開放互動、多元共享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 李適,王小麗.信息時代高校學風建設評價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2):71-73.
[2] 郭勝國,邢丹丹.大數據在高校信息化管理中的應用[J].飲食科學,2018(14):267.
[3] 陳政.大數據時代高校檔案信息服務管理模式的創新[J].卷宗,2017(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