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娜
【摘要】立足于公司治理的角度觀察,就目前而言,我國大多數公司在治理過程中存在的治理問題,主要是沒有很好的內部控制執行力,且因為風險意識薄弱,對于公司內部的審計工作控制不恰當,加之公司內部信息交互共享不準確不充分,進一步導致公司治理無法很好的執行。經調研發現我國公司內部控制功能失去效能的關鍵因素是企業股權結構不合理。與此同時,公司內部控制的執行力被弱化、公司相關人員的風險意識薄弱、公司審計部門的審計失去效能、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對于公司的約束程度較弱,進一步使得公司內部控制功能失效。本文針對公司治理存在的問題、內部控制功能失效的問題進行概述,并梳理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相關建議,旨在完善我國公司治理的內部控制功效和體系。
【關鍵詞】公司治理;存在的問題;內部控制;功效
“公司治理”的基本概念是通過形成一套非正式或正式的體制,包含外部或內部的制度用以統一協調公司內部與相關利益方的利益關系,目的是確保公司相關決策的科學合理性,在最大程度上維護公司的經濟效益;而“內部控制”的定義是公司的相關管理者和內部員工在經營公司過程中的合理合法性,保證公司在追求公司經濟最大化的同時使得公司在實現戰略目標的過程合理合法。現目前,公司的基本結構都是公司的經營權與公司的所有權分離的關系,正是因為這一分離關系導致了公司治理的問題,從公司的基本組成結構上看,只有確保公司高層管理者與企業所有者的關系獲得較好的內部控制,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促進公司的經濟效益的提升,本文正是立足于這一視角,找尋公司治理和公司內部控制兩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辦法,以期指導公司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一、公司治理過程中內部控制存在的相關問題
(一)公司治理存在的問題
公司治理的關鍵核心內容是良好的管理董事會與股東、董事會與經理的代理關系。由于歷史原因,我國有相當一部分公司是從國企改革或重組而成,導致了公司的管理權利或者大股東權利十分集中,對公司的發展和戰略把控存在一言堂的現象,在制定公司發展目標或者戰略目標的過程中往往會存在忽略小股東利益的現象。且監事會無實權,無法充分發揮其對于企業管理層的約束作用。以上這些問題使得公司治理的內部控制營造了一個較難的環境。
(二)公司內部控制執行力弱化
就當下公司治理的內部控制的執行和實施現狀來看,大部分公司對于內部控制的認識程度較低,且公司的管理層和相關員工對于內部控制的重要性意識較淺,加之公司內部控制體系還屬于制定階段。使得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程度十分薄弱,進一步使得內部控制在員工心中的重要性認識降低,使得內部控制的效能未能真正發揮出來。
(三)公司風險意識淡薄
公司在市場大環境中運行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經濟政策的改變、信貸風險、市場改革風險、公司運營風險等風險。而因為公司的管理者不具備較高的識別風險、分析風險和治理風險的能力,即沒有較強的風險意識,繼而無法去制定一套完善的抗風險制度,更不能采取科學合理的防風險措施,最終導致公司在面臨市場環境帶來的風險時,抵抗力較弱。
(四)公司內部審計控制部門地位較低
由于部分公司權利過度集中,使得公司內部審計控制部門的地位和權利較低,造成公司在財務相關的工作難以開展或執行,使得企業內部的財務存在較多的漏洞,再加之內部審計工作的執行者不作為,使得公司內部的部分員工利用漏洞或職權進行謀私,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公司的資產或經濟損失。
1.5內部信息的共享不暢通
實際上,大多數公司內部信息的共享機制并不完善,且沒有較好的監理單位或沒有強制性的要求,使得公司內部信息的共享不暢通。或是在公司內部出現部分人知道真實信息,而大部分人知道虛假信息的現象,最終導致公司出現隱瞞公司內部真實信息,欺騙小股東或公眾的事件發生。
二、公司治理的內部控制的相關建議
(一)優化公司股權結構
優化公司股權結構的目的是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中小型股東的相關利益,主要的辦法可以是在公司制定合理完善的股東和代理經營者的體系,科學合理的進行公司股權的分配,牽引大股東進行股權的稀釋,降低公司存在“一言堂”的風險,繼而促進公司良性發展。
(二)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
針對公司的管理層如董事會、股東會、監事會與代理經理層之間的權利和職權的劃分進行內部控制體系構建,通過引入成熟完善的新概念體系進行補充,使得公司內部控制體制完善健全,且能職能清晰,減少公司內部控制中存在的漏洞。使得員工或相關部門能夠清晰的知悉自身的職能和權利,提升公司治理的內部控制效能。
(三)強化對管理層和執行層相關員工的培訓教育工作
強化對管理層和執行層相關員工的培訓教育工作的目標是提升公司員工對于公司治理以及內部控制的意識,使得員工能對公司的經濟效益以及戰略目標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且能意識到自身對于公司的作用以及自身在公司中的權利和義務,繼而提升員工的職業道德素養,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損失。
三、結論
我國大多數公司在治理過程中存在的治理問題,主要是沒有很好的內部控制執行力,且因為風險意識薄弱,對于公司內部的審計工作控制不恰當,加之公司內部信息交互共享不準確不充分,進一步導致公司治理無法很好的執行。經調研發現我國公司內部控制功能失去效能的關鍵因素是企業股權結構不合理。與此同時,公司內部控制的執行力被弱化、公司相關人員的風險意識薄弱、公司審計部門的審計失去效能、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對于公司的約束程度較弱,進一步使得公司內部控制功能失效。公司的基本結構都是公司的經營權與公司的所有權分離的關系,正是因為這一分離關系導致了公司治理的問題,從公司的基本組成結構上看,只有確保公司高層管理者與企業所有者的關系獲得較好的內部控制,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促進公司的經濟效益的提升,本文正是立足與這一視角,找尋公司治理和公司內部控制兩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辦法,以期指導公司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李杰.虧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問題探析[J].財會通訊,2012(4).
[2]叢培麗.虧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與方式選擇實證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3]何迎春.對虧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審計對策[J].石河子大學商學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