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敏
【摘 要】在企業信息化向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需要流程改造和數據集成,主數據建設與治理是必由之路和成功之基,尤其是大型集團企業,其分支機構眾多,信息系統林立,數據分散且差異性大。統一的數據標準能夠打破信息傳遞的壁壘,消除“信息孤島”,實現數據的共享和資產價值,增強企業競爭力。文章著重闡述主數據的標準建設和治理實施,為企業提升數據管理水平提供參考。
【關鍵詞】主數據;數據標準;數據質量;數據治理
【中圖分類號】F27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0)03-0221-03
0 引言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企業已經深刻意識到核心數據資源的價值,紛紛實施數字化轉型。主數據作為業務運行和決策分析的數據標準,用來描述企業核心業務實體,是整個企業范圍內的應用系統中最基本的單元,也是重復使用的高價值數據,經常存在于多個異構或同構系統中。主數據的建設和治理,可以保證業務數據的一致性、完整性、相關性及精確性,可以幫助企業從分散的信息系統中整合最核心、最需要共享的數據,集中進行數據清洗和完善,將準確、統一、完整且具有權威性的主數據分發給各系統或應用[1]。主數據形成的數據標準,規范了對各系統的共性數據管理,避免出現概念不一、來源分散、信息孤立,保證了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和互動,從而提高企業運營效益,提升數據質量,發揮數據資產價值,更好地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奠定基礎。
1 主數據的特征與價值
主數據作為企業基準數據,其來源準確、權威、統一,長期應用于企業的各信息系統之間,是企業執行業務操作和決策分析的數據標準[2]。
1.1 主數據的主要特征
{1}跨部門。主數據是組織內部共享的、超越各部門間的數據,既不歸屬于某一部門,又為組織內的各部門所共用,是企業的核心數據資產。{2}跨系統。主數據是應用系統建設的基石,是在多個系統之間進行共享的數據,同時是企業數字化轉型和組織數據分析的重要對象。{3}跨技術。主數據在不同的實施環境和應用場景下,都是可以靈活應對的,主要解決了在不同異構系統之間的核心數據共享問題。主數據的集成架構是多樣的,從來不會局限于一種特定的技術。{4}跨業務。主數據超越了業務的邊界,是多個行業領域中被廣泛應用的數據[3]。主數據來源于業務又應用到業務之中。一方面,主數據的核心屬性來源于業務本質;另一方面,具體業務也賦予主數據的其他屬性。
1.2 主數據的價值體現
主數據自身所具備的高價值、高共享、高穩定性特點[4],為企業帶來三大方面的價值。
(1)統一數據規范。通過主數據治理,可以讓企業擁有統一的主數據訪問接口,根據指定的主數據標準規范,獲取集中、豐富和干凈的數據,并建立統一、龐大的主數據庫,向各成員單位、業務部門提供一致、完整的共享信息平臺,為企業日常經營和決策提供了一個標準化的支撐載體。
(2)增強應用靈活性。主數據治理可以增強各信息系統之間結構的靈活性,尤其是集團型企業各成員公司的信息化缺乏統一規劃,自成一派。主數據的治理能夠有效構建覆蓋整個企業范圍的數據管理基礎和相應規范,降低接口成本、數據清洗和維護成本,并靈活地適用于各信息化環境的不斷變化。讓企業能夠遠離數據冗余、標準不一致所帶來的高成本和高風險。
(3)助力大數據。主數據和大數據的核心都是數據,但兩者各有不同。大數據關注的是數據的屬性、類型和體量,而主數據則更關注數據的質量;大數據為數據分析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而主數據側重于數據的基礎規范和標準。相比大數據而言,主數據是基礎,通過主數據將大數據進行有效串聯歸集,利用算法模型,使企業獲得高價值的數據應用效果。
2 集團主數據建設的路徑設計
結合集團型企業的特點和業界成熟的建設案例,主數據的建設思路依次可劃分為建立標準、連通數據、深挖價值3個階段。
2.1 建立標準
主數據的標準化建設,能夠實現關鍵主數據的管理制度。標準化的數據,使集團型企業各組織的信息系統遵循一套統一規范的數據標準。在建立標準階段,核心的工作任務就是形成企業的《主數據標準規范》和建立唯一的主數據管理系統。《主數據標準規范》的建立可以為主數據的建設提供理論和制度保障。主數據管理系統的建設可以達到平臺各異構系統的數據的標準化,并提供數據統一建模、多來源數據清洗、關聯分析、數據分發、數據質量檢驗等功能[6]。對于來自各方的數據進行清洗和合并,對于某一來源數據進行分發和同步,對于其他來源數據則可利用可視化建模提供數據新增審核功能。“建立標準”階段的意義在于,通過主數據管理,實現了數據標準化、管理標準化,這些基礎工作的價值支撐了數據連通和價值挖掘[7]。
2.2 連通數據
依托統一的數據標準,基于統一的接口規范,實現集團本級內部及各成員公司間全范圍的信息系統互聯互通,高校共享。系統范圍包括集團和成員單位的系統及同一組織的不同異構系統。在連通數據階段,典型的建設任務就是完善在線流程,實現業務財務一體化。通過企業服務總線的建設達到各異構系統的標準化服務對接,達到了可插拔、低耦合的目標[8]。企業服務總線提供了服務標準化集成、數據集成轉換采集、消息異步隊列、統一監控運維等能力。“連通數據”階段不僅實現了各系統間的打通、連接和共享,還直接體現了諸如業財一體化等業務層面的直接價值,并支撐了數據分析和價值挖掘。
2.3 深挖價值
基于前述兩個階段的建設,相互連通的規范的主數據可支撐大數據進行不同維度、不同用途和不同層面的深入應用建設,例如企業的精細化管控、整體戰略制定、供應商價值分析、客戶信用風險等。在深挖價值階段,主要任務是建設支撐公司戰略和領導日常經營決策的獨特性要求的分析系統,其價值在于通過數據倉庫建設,集成元數據、主數據、業務數據、系統數據,抽取、裝載、轉換、分析。基于標準化的數據,根據行業市場經驗,建立算法模型,進行各類分析、核算、預判、管控、賦能工作,為集團的戰略落地和戰術執行提供有力支撐。
3 集團主數據治理的方案構思
3.1 治理框架
主數據的治理應以主數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為核心,并貫穿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包括產生、集成、存儲、發布、維護、使用、歸檔。在產生階段,需對產生規范及產生方式進行統一管理;在整合階段,需對集成規范、集成機制等做統一管理;在存儲階段,需對存儲系統、存儲方式等做統一管理;在發布階段,需對發布、共享機制等做統一管理;在維護階段,需對維護規范、維護職責等做統一管理;在使用階段,需對使用職責、使用監督等做統一管理;在歸檔階段,需對歸檔機制及歸檔流程等進行統一管理。基于上述主數據全生命周期的各階段管理要求,一方面,建立起主數據標準,并以此標準為依托構建整個數據質量管理體系,通過成熟的管理體系保障各管理模塊的正常運行;另一方面,以技術架構為支撐確保數據標準、數據質量等治理策略的實施及數據的正常運營[9]。
3.2 治理內容
3.2.1 主數據的標準治理
主數據的標準治理,主要包括規定格式、約定規則、統一來源、規范結構、數據清洗5項內容。一是規定格式。需規定六大類主數據(集團型企業的主數據主要包括物料、供應商、客戶、倉庫、科目和組織體系六大類)的數據格式和編碼規范,包括主數據信息項的名稱格式、長度格式、類型格式、分級定義等。二是約定規則。需約定主數據之間的關聯關系、約束規則,保證不同主數據間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三是統一來源。應規定主數據的唯一出處,杜絕主數據的來源渠道,保證主數據的準確性和唯一性。四是規范結構。規范主數據的屬性、編碼構成等,保證主數據信息的有效性和不冗余,確保主數據的規范性及完整。五是數據清洗。按照主數據標準規范,對各異構系統的存量數據做好數據清洗。
3.2.2 主數據的質量管理
主數據的質量管理,主要涵蓋定義、評估、分析和實施4項工作。定義:需要對業務需求、方法及數據質量檢查規則等進行定義,并設計評估方案。評估:按照唯一性、完整性、規范性、一致性、準確性和關聯性等維度,對數據質量進行檢查測評,并評估瑕疵數據對企業業務經營或技術實現所產生的影響程度。分析:分析影響數據質量的根本原因,例如技術落后、信息冗余、流程不標準和管理不嚴等,并區分這些原因對數據質量的影響級別,最終確定實施建議,為數據質量的管理制訂改善方案。實施:一是改進數據質量問題,建立、維護主數據的質量管理方案;二是通過改進組織的管理流程,最大限度地杜絕由管理缺陷所造成的數據質量問題;三是對主數據本身和管理實施行為進行跟蹤監控,最大限度地維護治理成果[9]。
3.3 治理方法
3.3.1 技術層面
對于主數據治理的技術層面而言,需重點做好以下4項工作:一是確定權限。確定主數據管理平臺中各用戶的角色權限,禁止一個用戶多角色等一對多的情況,避免因權限的分配不當,而給主數據的質量及日常管理維護造成障礙。二是明確架構。主數據的技術架構,應能滿足各項管理和維護功能需求,方便主數據內容的新增、擴展和分發等,在滿足業務需求的同時保證主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三是約定接口。約定接口的開發者、使用者及接口的名稱、參數等,制定接口標準,并嚴格按照接口規范執行,保證主數據的維護能在各異構系統間及時同步,確保主數據一致有效。四是確認關系。明確主數據管理平臺及其數據標準、數據質量等規范,與其他數據管理平臺的關聯關系[10]。
3.3.2 管理層面
就主數據的日常維護管理來講,應主要做好以下5項工作:一是樹立標準。明確主數據管理標準規范,確保規范滿足業務需求的同時具有可執行性,自覺提高意識,做到有標可依。二是建章立制。建立主數據使用和管理的相關制度,明確應用標準及范圍,規范日常運維行為。三是確定組織。確定主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組織機構,明確涵蓋主數據生命周期各階段管理的歸口部門,確保對主數據范圍全覆蓋的管理控制。四是定義職責。明確主數據應用流程中各用戶的職責,并制定和執行獎懲制度,直接有效地約束主數據用戶行為,避免人主觀怠慢及客觀不專業等原因造成的主數據不準確。五是規范流程。規范主數據的申請、變更、修改、歸檔等流程,實行規范化管理與監督,確保流程的準確暢通,保證主數據的可靠性。
4 結語
主數據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奠基石,要實現大數據所帶來的數據資產價值,就必須先做好主數據的建設和治理,尤其是集團型企業,主數據建設是一項涉及各個組織內成員、各類業務領域、各項信息系統和各種信息技術等多方面的系統性工作。企業應該從頂層設計之初就統籌考慮主數據的統一設計標準和規范,并做好治理實施,為今后各系統間數據的集成整合打好基礎,推進主數據協同應用和資源共享。
參 考 文 獻
1]鄧林.主數據管理系統在大型企業中的應用[J].煉油與化工,2019(2):57-59.
[2]李智星,萬磊,舒新義,等.公司主數據管理研究與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8(10):68-69.
[3]石秀峰.主數據的3個特點、4個超越和3個二八原則[EB/OL].https://blog.csdn.net/kuangfeng88588/artic-
le/details/88640276,2018-03-25.
[4]房俊彥.集團型企業的主數據管理[J].信息與電腦,2019
(2):157-158.
[5]亓東霞,馬琳,張永京,等.企業業務主數據建設與應用研究[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9(6):82-83.
[6]歐志洪,胡天牧,康永.淺談主數據管理應用問題治理[J].電子世界,2018(2):62-63.
[7]束進,牛渝,周巍偉.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數據管理[J].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學報,2016(1):81-84.
[8]張政,李慶春.主數據在集團型企業的應用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21):71-73.
[9]Annapei.主數據治理框架[EB/OL].https://blog.csdn.net/annapei/article/details/42493575,2015-01-17.
[10]王兆君,王鉞,曹朝輝.主數據驅動的數據治理——原理、技術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