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
摘要: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各高校可以采取各種方法將疫情防控實踐有效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 疫情防控 大學生 思想政治 融入
今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爆發,對大學生的心理、思想和行為產生了深刻影響。高校應充分利用重大疫情這一特殊時期、特殊情境,積極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疫情防控實踐有效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一、疫情防控實踐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1.疫情防控實踐豐富了中國精神的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在此次抗擊疫情當中,中華民族沒有被嚇到,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民齊心協力,共戰疫情,盡快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取得了抗疫的勝利,表現出來中華民族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大無畏精神,這些精神將成為中國精神的新體現。
2. 疫情防控實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社會重大事件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和影響力的有效素材。在這次疫情防控實踐中我們也看到了大愛與奉獻、責任與擔當、制度自信……面對疫情,全國人民上下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共戰“疫”情。這些都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鮮活的案例和生動的素材。高校應利用好疫情防控實踐這本“活教材”,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3.疫情防控實踐有助于幫助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自信。在本次疫情防控中,我國政府體現出來強大的管理能力、廣泛的動員能力和高效的執行能力,是中國人民打贏這場抗疫戰爭的保障。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社會主義集中優勢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得到充分的體現,中共中央進行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舉全國之人力、物力、財力,充分體現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強大凝聚力,對于大學生擁護黨的領導,建立社會主義自信的具有重要作用。
4.疫情防控實踐有助于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情懷。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和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在抗擊疫情中,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得到生動淋漓的體現,許多醫護人員主動奔赴疫情一線,他們身上體現出來濃厚的家國情懷讓我們為之動容,在抗擊疫情中涌現的捐款捐物、志愿服務等愛心善舉,這些抗疫實踐都有助于激發當代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感和民族榮譽感,增強愛國主義精神。
二、疫情防控實踐彰顯的寶貴精神
2016年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 習主席表示,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偉大的中國精神是我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強大動力。這次疫情防控實踐中涌現的“抗疫精神”主要體現在:
1.心系人民的奉獻精神。新冠疫情發生以后,習總書記強調,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疫情防控的實踐中,各級黨委和政府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的各種有力防控措施盡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眾被感染,盡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廣大黨員干部沖在抗疫最前線,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體現了我黨服務人民的根本宗旨和高貴品質。
2.萬眾一心的團結精神。疫情防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團結合作是戰勝疫情的最有力武器。在抗擊疫情過程中,萬眾一心的團結精神匯聚起了強大的抗疫力量。全國人民在黨中央統一領導、統一指揮下,14億中國人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創造了一系列的戰“疫”中國速度、中國奇跡。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十天建成,社會各界捐獻的防護、生活物資,從全國各地源源不斷地匯聚到武漢, 輸送到最需要的人們手中。
3.勇于犧牲的擔當精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后,全國各地一支支醫療隊從祖國四面八方開赴湖北、馳援武漢,與當地醫生、護士一起勇敢直面疫情,站在抗疫的最前線,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筑起了一道堅實的防護墻。廣大醫護人員的犧牲和擔當,為救助患者、控制疫情發揮了關鍵作用。他們是抗疫站線上的逆行者、堅守者、奉獻者,保護了千千萬萬的中國家庭,他們是最勇敢的人,是民族脊梁、民族英雄。
4.守望相助的大愛精神。守望相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表現。疫情發生以后,湖北疫情最為嚴重,抗議形勢最為嚴峻。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社會各界迅速加入到抗擊疫情的戰斗中,4萬多醫護人員奔赴湖北,愛心人士、志愿者、公益組織和企業紛紛捐款捐物馳援武漢,與湖北人民一起共戰疫情,充分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守望互助精神,共同書寫了“大愛無疆”的人間真愛。
三、疫情防控實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體應用
疫情防控期間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各高校應采取各種方法將疫情防控實踐有效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
1.總結抗疫精神,豐富中國精神內涵。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在這次抗擊疫情中,中國人民展現出堅不可摧的精神風貌,孕育并誕生的寶貴“抗疫精神”。這些“抗疫精神”是全體抗疫人員眾志成城、無私奉獻熔鑄而成的精神豐碑,在疫情防抗中轉化為強大的抗疫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展現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贊譽。”抗疫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的時代體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大力弘揚抗疫精神,引領學生培養愛國情懷,用青春奮斗擔負起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和時代重任。我們要總結抗疫精神,進一步豐富中國精神的內涵。
2.開展多種形式的大學生“抗疫思政課堂”。疫情發生以后,全國各高校積極探索“互聯網思政”教育模式,依托各種互聯網技術平臺利用超星爾雅云課堂、騰訊課堂、釘釘課堂構建多樣化的在線學習平臺,采用文字、圖片、短視頻、直播等方式,開展戰“疫”專題課堂教育,創新政課教學方式,結合我國疫情形勢將抗擊疫情中的防疫知識、先進人物和事跡、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等作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把疫情防控實踐有效融入思政課堂教學,增強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感和親和力。特別是3月9日教育部社會科學司、人民網聯合舉辦“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利用防控實踐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和大學生中引起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
3.挖掘經典抗疫故事,向抗疫模范人物學習。疫情防控實踐中國涌現出很多感人案例,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鮮活的素材。疫情發生以后,84歲的終南山院士和73歲的李蘭娟奮力奔走在抗疫前線,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醫者仁心。在疫情爆發早期,李文亮醫生率先在專業人員的范圍內拉響防疫警報,用自己的專業體現了醫生的使命和責任 。還有抗疫女孩甘如意,4天3夜騎行300余公里回武漢抗疫,用自己的熱血展示了當代青年的擔當。順豐快遞員汪勇自愿為醫護人員架起了一條后勤保障線,用自己的勇氣體現了人間大愛。各個高校引導大學生向此次疫情防控實踐中涌現出來的模范人物學習。
4. 繼續進行疫情防控實踐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后續研究。在這次疫情防控實踐中涌現出了大量模范人物和經典案例,為我們思政課教學提供了鮮活案例和豐富的素材。高校可以在未來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把疫情防控實踐變成生動的思政教材,將疫情防控實踐有效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教育中,用抗擊疫情中的真實案例加強青年大學生的愛國主義、責任與擔當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感恩教育。疫情防控實踐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后續研究對大學生成長成才,對重大疫情防范長效機制的建立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將疫情防控實踐有效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導大學生深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認識,不斷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不僅有利于對重大疫情防控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規律、方法進行理論研究,還對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和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和借鑒意義。
該論文為陜西省高等教育學會2020年“疫情防控專項研究課題”項目《重大疫情防控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研究成果。
該論文為咸陽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2019年專項科研項目《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孫楚航,許克松.《重大疫情防控工作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與實踐路向》,思想理論教育,2020(3).
[2]楊 濤.《重大疫情應對中促進大學生成熟成長的方式方法探析》,理論建設,2020(1).
[3]劉 勇,董靜.《重大疫情治理中的中國制度優勢》,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