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科
摘 ?要:“健康中國2030”發展背景下,體育消費與投資、體育醫療和健康服務以及“體醫結合”理念的提出對健康中國背景下的高校體育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過揭示我國高校體育人才培養的基本特點,借鑒國內外先進教育經驗和培養方法,利用文獻資料探討社區體育文化建設與高校體育人才培養所具有的內涵和邏輯關系,分析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路徑,結合高校體育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對策和思路。
關鍵詞:社區體育文化建設 ?高校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5(b)-0001-02
Abstract: Under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2030", the concept of sports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sports medical treatment and health service, and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medicine"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ports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and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sports cultur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sports talents by revealing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sports talents in China, drawing on the advanced educational experience and training methods at home and abroad, analyzing the transformation path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ports, putting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ideas.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ersonnel training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及社區體育多元化進程加快,社會對高校高校體育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結構層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為適應社會需求,加快“健康中國”建設,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路徑需要進行結構性調整。鑒于此,提出構建社區體育文化建設體育課程體系、塑造新的供需平衡、加強高校體育人才培養模式新路徑,為深化高校高校體育人才改革提供發展思路。
1 ?社區體育文化建設為體育發展帶來的新思考
1.1 體育消費熱與產業轉型相融合
在政府引導和企業轉型相結合的經濟新常態和背景下,社區體育的消費熱無疑會拉動國民經濟促進內需。大眾體育消費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基于“健康中國2030”和“體醫結合”理念的提出,我國健康產業、社區體育轉型和升級、體育消費增長的需求側將成為現實。鑒于此,高校高校體育人才培養應該緊跟國家政策和發展內涵,注重“質”和“量”的提高,著力解決人才培養社會適應性低和課程體系與現實錯位等問題。
1.2 健全公共服務,增加體育融資
學校體育設施對公眾開放及市場體育設施和娛樂場館的運營投入都是為優化全民健身服務發揮著作用。但是,由于地區經濟條件的差異和全民健身健康意識的滯后性,導致一些地區場館和設施還相對較落后,體育融資和投入機制還尚待完善等。這樣就要求健全健康領域的投入需要政府的導向作用以及提供平臺吸引社會參與。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和資金上給予相對的傾斜,同時要求社會組織和企業對公共健康的履行相應責任,形成多格局和多樣化的投資模式。
1.3 綜合性人才培養與健康多元化協同發展
做好社會健康大數據的采集和開展體質監測,為全民健身運動做出相應評估和建議,針對不同人群和特殊群體應實施有區別的運動處方和健康干預計劃。高校是社會智力和科技的重要集散地。全民健康和“體醫結合”以及健康干預、社會體育指導等措施的實施需要高校的參與和支持。這提示高校需要輸出專業型和高水平,且具有一定社會責任的綜合型高校體育人才,同時,國家健康戰略計劃需要多元化,政府、高校、社會、家庭和個人都要有參與意識和義務。
2 ?高校體育人才培養邏輯關系與內涵分析
伴隨著國家和社會對高校體育人才需求度的日益增長,尤其在體育健康服務和體育指導等方面。但面對這日益增長的健康服務需求與高校體育人才培養不平衡和不充的矛盾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體育健康和干預指導的人才缺口凸顯、水平參差不齊、結構不合理。由此可知,高校在發展和培養人才需充分了解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結合的位點,掌握和了解人才培養的邏輯性及其潛在關系,積極適應社會和國家對體育多元人才的需求。
2.1 邏輯關系分析
社會和國家方針政策為高校體育人才培養社區體育文化建設提供了外在條件,但調動內在活力才是根本。但現在體育畢業生就業過剩和供需矛盾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高校體育專業的發展。所以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社區體育文化建設的內在邏輯就是高校自身發展的邏輯。若高校體育人才培養社區體育文化建設想取得實效性,科學的人才培養制度和完善的教學管理是前提,將改革的邏輯回歸高等教育的根本,只有這樣才能是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的保障。
2.2 內涵關系分析
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社區體育文化建設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以市場消費需求為導向,改變傳統培養模式和相關課程設置,降低“教育資源”浪費和增加學生的擇業選擇;二是依據國家發展規劃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有條件、有計劃地改變原有發展觀念。鑒于此,高校在進行高校體育人才專業化培養時,需要精準和有效,且要與時俱進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為根本。實現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從“需求側的拉動”到“學校體育的推動”的轉變。
3 ?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社區體育文化建設路徑探索
3.1 理論認識與經驗借鑒
我國“健康中國2030綱要”中指出,通過加強體醫融合和非醫療健康干預、促進重點人群體育活動等方式來提高全民體質。但“體醫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尚處于摸索階段。如何結合社會服務和與時俱進培養優質的體育專業人才是高校值得思考的方面。這就提示我國相關體育大學和開設體育院系學校應該依托現有資源,建立相關教學、科研及臨床實踐平臺基地,為健康中國計劃實施提供相關實踐經驗。同時,合理引進國外相關技術資源和人才培養模式,結合健康中國需求側為導向,整合體育資源和完善人才培養模式,以市場需求為落腳點,加強“體醫結合”型人才培養。
3.2 轉型與創新實踐
如何增強學生就業能力和創新能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培養目標應按照市場需要進一步細化,突出特色,增加與現代健康服務業相關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其次,從社區體育文化建設的角度分析可知,轉變培養方式,拓展選修課范圍和加強校際間教育資源的互補性強的特點,實行學分互認、資源共享的平臺和制度支持。最后,探尋健康產業發展與自身創業就業的契合點。高校在轉變和拓展就業渠道的同時,積極發揮學科特色和優勢,面向市場為學生搭建創業和“訂單式”就業平臺,積極探索互聯網和大數據背景下的社區體育新模式。
參考文獻
[1] 中共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報告[EB/OL].(2017-10-18)[2017-11-1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18/c_1121822489.htm.
[2]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社區體育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Z].2014-10-20.
[3]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EB/OL].(2014-02-04)[2017-05-08].htpp://www.sx.gov.cn/art/2017/2/4/art-2923-1094873.html.
[4] 陳立春.“分享經濟”模式下社區體育發展探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7,33(3):9-14.
[5] 陳立春,劉丹.“健康中國”引領下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社區體育文化建設研究[J].2017,31(6):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