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暉 謝華永 劉智 王中華
摘要:
面對新形勢下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中的新問題,前文已經進行了詳細的解剖和分析,挖掘更深層的原因,應該從引進機制、日常考核管理、科研推動、職稱職務評定等方面給予幫助,以輔導員教師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關心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困擾,以制度和激勵雙管齊下,促進學院學生工作整體水平提升。
關鍵詞:輔導員;提升;發展
通過文獻查閱,前期基礎性,實地走訪調研,中青年輔導員、人事管理人員、科研管理人員、學工領導座談,發現輔導員工作繁雜瑣屑,遇到的困難也是數不勝數,有生活上的困難、學習上的疑惑、工作上的倦怠、科研上的失落……基于目前管理理論、KPI法則、AHP層次分析法,我們尋找并構建如下可以促進輔導員隊伍質量提升的體系[1],如圖1:
一、 提升要點的分析
1、引入機制
引入機制對于整個提升體系而言是源頭,是整個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的啟端,從源頭上在專業背景、來源、現場考評、協議等方面進行設置和優化,并通過大數據匹配,提升整個引入機制在體系中的重要指數,具體改變原因、設置要求、前景展望都已在前期研究中展現[2]。
2、日常考核
日常考核工作是輔導員工作的主體部分,屬于輔導員工資的主要內容,從建立考核體系出發,抓住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讓輔導員可以依據主要考核指標,明確工作的主要方向和自身發展的主要方向,為輔導員工作的科學評價及輔導員的個人發展提供依據。
3、日常培養
在前期研究中,課題并沒有提及輔導員的日常培養,為了建立全方位的輔導員培養體系,建議增加輔導員的生活導師,以當地戶籍的教師為主,主要服務于解決新進輔導員的生活困難、融入地方文化差異問題等。生活導師的設置可以體現高職院校“以人為本”的教師服務的理念,貫徹目標管理理論的思想,這會消除新進輔導員的生活焦慮,解決工作的后顧之憂,讓新進輔導員可以更快地融入新環境、新集體,講精力更好更快地著重于學生培養工作[3]。
4、科研推動
在項目前期研究中指出,提升科研水平是高職院校的內在要求,也是學生工作發展的需求,同時也是輔導員自身職業發展的要求,要發揮科研對輔導員工作的推動作用,打造一支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化的輔導員隊伍,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與“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加強輔導員工作理論學習,強化英語學習和外文文獻資料的閱讀,不斷通過努力提升實踐能力,在團隊中培養協作能力,并在不斷理論、實踐中學會反思總結歸納,從而讓科研推動輔導員隊伍質量的提升,輔導員隊伍質量的提升也為學院整體科研水平助力。
5、生涯引導
為年輕輔導員配備“雙導師制”[4],除了上述提及的生活導師外,在學術上為了給輔導員引路,配備學業導師。主要在專業學術、課題申報、職稱晉升方面給予指導和提醒。以制度的形式確定學業導師制度,舉行中國傳統的拜師儀式,增強儀式感,導師的人選從院級領導、學工干部、高層次思政教師中選撥,雙方以師生與同事的身份共處。“亦師亦友”的模式給予年輕輔導員方向感,不斷督促這一群體堅持學術身份和研究,不斷提升科研水平,為自己的職業生涯擴寬上升路徑。
二、 提升的效果展望
1、 極大的提高輔導員政治素質
構建高職院校輔導員質量提升工程體系,實施輔導員培養工程,通過長期、持續、動態、系統化的培訓,全面提升全體輔導員的專業水平與職業水準。高職院校輔導員在體系之下必然具備良好的理論素質和政治水平,能夠在生源多元化的新形勢和條件下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通過團體輔導、素質拓展、專業講座、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等訓練,來充實提升計劃。通過體系的培訓和考核,使得輔導員在政治素質、道德水平、黨團建設、班級管理等方面能力不斷提高,在培訓過程中加強人文主義關懷,以生活導師和學院導師的實施為抓手,促進個人發展與專業發展、職業發展相結合,個人與學院發展相結合、個人與社會發展同步[5]。
2、有效地消除輔導員職業倦怠
輔導員職業倦怠是長期重復工作中不可避免發生的情況,是在長期工作中,由于工作的繁雜、重復、瑣屑與沒有獲得感的交叉之下,發生的對工作抱有“無所謂”態度的情況。增加了動態、過程性輔導員日常考核機制,增強了輔導員的職業認同感、幸福感,有效的促進了日常工作的效率。利用制度培養良好的人際氛圍與關系,有溫馨關心的師長 ,嚴謹促學的老師,天真可愛的學生,事業有前景、人生有希望,必然可以大幅度減小發生職業倦怠的可能性,有利于輔導員當學生工作作為終身職業,有利于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化水平提升[6]。
3、有利于營造和諧的校園學生工作文化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沒有天生優秀的制度,也沒有天生優秀的人。在輔導員提升工作不斷的推進與發展之中,通過KPI方法的改進或者全面質量管理的理論,或者PDCA工作循環思想,不斷的將各項具體工作進行反思、修正,不斷謹慎地修改原有的制度,小心摸索、大膽求證,在實踐中積累一批有借鑒意義的新方法、新思路,反饋給整體體系,使得系統運行越來越良好,真正做到對輔導員“用制度管人、用情感留人、用事業激勵人”,輔導員在充滿人文因素的校園文化中,以制度約束指導自己的行為,在學業導師的鞭策下,在生活導師的感染下,必然會將所有的青春與智慧貢獻給校園、貢獻給事業、貢獻給學生,堅持下來以后高職院校必然形成自己特有的校園學生工作文化,從而反哺于學院的招生、教學、科研、就業與發展,個人發展更美好、學生發展更光明、學院發展更精彩。
[參考文獻]
[1] 劉鵬濤.基于人力資源管理視角的高校輔導員建設機制研究[J].人力資源,2019(12):15-16.
[2] 魏建瑋.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現狀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9,6 (56):107-109.
[3]王敬濤,董海.高職院校輔導員績效考核體系的構建與優化[J].遼寧高職學報,2019,21(07):90-93.
[4]王雁.高等院校輔導員工作中的自我損耗因素與不利影響[J].校園心理,2019,17(03):232-234.
[5]劉振強,郭敏.高校輔導員素質模型在績效考核中的應用[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9,11(03):14-17+27.
[6]劉軍,范麗穎.新時代高校輔導員隊伍職業發展研究[J].高等繼續教育學報,2019,32(03):65-69.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題項目思政專項《高職院校輔導員質量提升工程的體系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9SJB820)
(作者單位: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