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玉蓉 張虎
【摘要】在課程思政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語文課堂結合起來,在發(fā)揮其各自學科特長的同時,共同構建立德樹人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大學語文 ?思想政治教育 ?課程思政
【基金項目】武威職業(yè)學院2019年“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示范項目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H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9-0037-01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主途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各門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同向同行、協(xié)同作用。在這樣的培養(yǎng)背景下,將課程思政融入到大學語文中就迫在眉睫。
一、將思想政治融入到大學語文課程中
1.大學語文課程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大學語文課程不僅是課程的設置,更是文化傳承的一種重要形式。因為在民族文化形成的過程中,還形成了這個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氣質內涵,有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意義。因此大學語文課程的這一作用也被稱為“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錢江飛曾在《高校思政教育隱性課程研究》中介紹到隱形教育功能,其作用不同于傳統(tǒng)思政教育,教思想政治從被動接受的局面轉變?yōu)閷W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隱形功能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通過獨特的語言情景并在其影響作用下,通過思想認識和情感體驗引起學生個體和認識上的變化。通過經典文章的學習,學生的視野得到了開闊,并在這種情感的熏陶下,更好的走向人生和未來。
2.大學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
大學語文課程在教材的選取和編訂都相對于中學課本更傾向于選取人文性和思想性更強的文章。以王顯槐主編的“十二五”職業(yè)教育國家規(guī)劃教材《大學語文》為例,全書涵蓋了國學經典、愛國詩歌、理想信念等十個單元45篇文章。如《詩經》的學習有助于學生從政治、文化等多角度了解西周時期的各階層人民生活的場景;陸游《關山月》的學習有助于學生討論現代戰(zhàn)爭的利弊,樹立正確的愛國觀;張愛玲《封鎖》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愛情觀,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的習慣。通過文本內容陶冶情操,增強民族包容感、文化自信力,發(fā)揮語文的第二重功能。
3.大學語文課程可以營造更好的教學情境感染學生
大學語文和思政課都屬于人文性課程,但是較思政課而言大學語文具有更強的審美功能和人文功能。大學語文課程中有許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體現,如屈原的《湘夫人》在表達最淳樸愛情的同時讓我們看到了“以意逆志 ?知人論世”的高尚愛國情操,讓當代大學生更深刻的感受到愛國情懷;通過《歸園田居》組詩的學習,讓學生在作品中不僅感受到陶淵明偉大的“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貴氣節(jié)和為人類的生存狀態(tài)樹立的恬然安適的榜樣,而且身臨其境的感受作者營造的神奇與瑰麗的山水風光。
二、大學語文課程思政建設
1.提高語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
因為大學教育受眾的年齡特點,所以大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求有較高的專業(yè)知識、教學技能,更要時時刻刻清除國內、國際形勢,具有較高的政治素養(yǎng)。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二者結合起來,通過五千年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以及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在營造積極的教學情境的同時潛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學生,唯有此在真正意義上體現了大學語文“傳道,受業(yè),解惑”的功能。
2.明確課程思政目標
大學語文的教學目標是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基礎性特點,幫助學生了解中國文學形成、發(fā)展、演變的過程,提升學生閱讀鑒賞和寫作的能力,提高學生品格素質和人文修養(yǎng)。在具體的教學中就要求教師進行綜合的考量和選取,因為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適合于思想政治教育。針對以此,可以將同一類型的學習內容進行模塊化分類,譬如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時,不僅要學習陸游的相關作品,還可以適度加入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方志敏的《可愛的中國》、夏完淳的《獄中上母書》。這些作品雖然側重點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愛國。教師在講解時可以打破以往體裁劃分的限制,這樣有利于營造愛國主義氛圍。具體教學時可以分組討論,讓學生討論“什么是愛國主義”、“如何理性愛國”、“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怎樣愛國”,通過討論以加深學生對愛國情懷的理解。
3.通過模塊化教學將思政教育融入其中
在具體教學中,可以嘗試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自學為主體,貫穿在課堂教學全過程。
(1)發(fā)布任務,收集材料。將模塊中涉及到思政問題進行發(fā)布,引導學生收集材料。比如講到《論語》中的“仁愛”思想,可以讓學生討論“何為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否是仁愛思想在當下的體現?”以此來啟發(fā)學生思考,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意識。
(2)集中問題,明確答案。課中分小組將討論結果匯總,教師可以點評、總結。在此過程中明確思政與大學語文課堂的融入點,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認識。
(3)課后反思,內涵延伸。課堂教學中思政教育不僅僅是在下課后就結束,最主要的是還要對學生以后的認知和人生規(guī)劃起到指導作用,以達到思想內涵的延伸。
大學語文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只有將二者有效的結合起來才可以讓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使高職學生在掌握實踐技能的同時也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新局面》,《人民日報》,2016年12月9日
[2]錢江飛:《高校思政教育隱性課程研究》,《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5(5):99-100
[3]聶森.《大學語文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語文建 設》,2014(3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