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蕾 楊婧
摘 要: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基本方略,對文化建設提出了新要求,為推動良好的檔案文化事業發展,本文簡述了檔案文化的內涵與特點,并分析新的時代背景的檔案文化建設現狀,以及今后發展新時期的檔案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檔案文化建設;特點;思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基本方略。可以用四句話概括:明確了文化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中的定位,提出新時代文化建設的目標,指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著力點,提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基本要求。檔案文化建設也越發重視。推進檔案文化建設,不斷豐富檔案文化內涵、意義等。挖掘檔案中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有利于充分發揮檔案工作對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作用。
1 檔案和檔案文化的內涵
檔案是反映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原始記錄,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檔案本質上是社會生活的原始記錄。檔案作為一種證據性很強的事物,它客觀記錄人們在政治、 經濟、文化、 技術等各個方面的歷史發展過程,是人類文明史的見證。憑借檔案,人類的知識文化、精神文明才得以不斷地延續與發展,國家的歷史真實面貌得以維護和傳播。
檔案文化是在檔案的基礎上,對傳統文化的一種挖掘、創造,再次豐富、發展和升華。不斷豐富檔案文化建設是新時期對歷史的責任和對未來的社會的鋪墊伏筆,可能極大地促進當前檔案工作的開展和創新。
2 檔案文化的特點
檔案文化作為整個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具有社會文化的共同特征,還具有其獨特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于:檔案文化是應社會總體需求發展而產生和形成的,任何文化的產生、發展、演變都離不開時間與空間,文化是一個特定的空間發展起來的歷史范疇。檔案文化存在于歷史發展的不同層次,每一層次都反映著不同時期有各種文化要素連接起來的部分特征,不同的時期、地域和環境也都呈現出各自的文化特征。檔案文化還具有特殊的行業特點:它是在檔案部門的特定的檔案目標實現過程中形成的產品,它來源于具體的檔案實踐工作,因此檔案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圍繞著檔案工作的宗旨和特點這一特殊的特點。
3 檔案文化建設現狀
新時期,我國檔案事業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檔案文化建設取得了碩果累累,但也存在著許多的問題。
3.1 檔案政治性強,文化性與社會服務性偏弱
在檔案的長期發展與社會認知中,根據檔案的形成特點,檔案的“政治性”很強,但“文化性”、“社會服務性”很弱,導致社會重視度不夠。
3.2 地區、隸屬關系限制檔案信息的發展和開拓
在組織機構的架構中,檔案部門和宣傳、文化、教育等部門分屬不同的組織系統,各有主管部門,分工不同、要求不同、服務對象也不同,所以會出現分歧和差異,相互間的文化資源溝通很困難,信息不通,檔案文化建設和服務文化建設的想法無法得到實現。
3.3 檔案是信息知識“寶庫”,開掘利用較少,文化價值難以實現和體現
我國封建王朝撰史修志主要依據檔案史料。近代以來,利用檔案的目的呈現多樣化,檔案研究領域擴展到社會史、文化史許多領域,形成多種層次的文化研究體系。也不乏有好的宣傳之作,如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的《國家寶藏》節目,可以說是成功地“借力電視說檔案,以檔為憑傳播中華文明”的實例。該節目融合應用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從媒介形式上看,有文字檔案、圖片檔案、實物檔案等多種形式,以文化內核、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創造一種全新的表達。通過對一件件文物檔案的梳理和總結,演繹它背后的故事與歷史,讓更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在懂得如何欣賞文物檔案之美的同時,也了解文物所承載的文明和中華文化延續的精神內核,喚起大眾對文物保護,文明守護的重視,弘揚了中華傳承文化文明。
4 檔案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檔案工作在這個發展迅速的新時期也應跟隨上時代的腳步有新的發展,檔案工作要堅持檔案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檔案的功能。
4.1 樹立檔案文化理念
樹立好檔案文化的理念,構建檔案文化建設的新格局的必要條件。需要各級檔案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深刻領會貫徹實施檔案文化建設戰略,圍繞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充分理解新形勢下檔案文化建設的基本內涵、功能特征和時代特點,加強宣傳學習、教育和引導,樹立正確的檔案文化理念。
4.2 開展檔案文化的研究
理論與實踐互不分離,正確的檔案文化理論指導對檔案文化建設的創新實踐意義重大。大力開展了檔案文化建設交流研討活動,各界檔案人共同研究、參與是檔案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和手段。立足檔案部門,積極整合高校、史志、文化等等領域的學術專家、學者,團結凝聚各層次檔案文化研究者、愛好者,深入開展檔案文化領域的研究工作。為推進檔案文化建設向層次化、深度化和系統化重要引導向作用。
4.3 提升檔案文化服務
檔案文化服務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不斷提高檔案文化建設綜合能力和整體水平。加強檔案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推進檔案編研工作,通過探索自身檔案,挖掘檔案價值,編研出版、社會宣傳,提升檔案文化產品的社會效益。發揮公共檔案館在開展青少年教育、進行科學普及與文化傳播等的文化服務功能,使檔案館從提供原始檔案憑證、歷史研究等基礎服務工作,轉變為提供文化服務的交流平臺。
4.4 創新檔案文化手段
積極探索建立以檔案館為主體,推進檔案歷史記憶和文化傳播,加強與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的合作,宣傳檔案工作,檔案文化,傳遞檔案的聲音。推進檔案科技數字化、電子信息化,大力推進挖掘新型傳播載體和新媒體的運用,不斷夯實檔案文化建設的信息平臺支持,讓檔案文化服務方式和傳播渠道更有效的為社會大眾提供便捷,有效的檔案文化服務。
堅定檔案自信,更好的發揮檔案文化建設,檔案工作要堅持堅定檔案文化建設的方向,規劃藍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向更多人展示,讓更多人了解地方史實與文化,充分展現檔案館公共機構作用,豐滿檔案文化建設增強檔案文化軟實力。
參考文獻
[1]馮惠玲,張輯哲.檔案學概論第2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55.
[2]安徽省檔案局.檔案學原理[M].安徽:黃山書社,2007.
[3]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
[4]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