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玉霞
【摘 要】目的:探究全面護理對慢性盆腔炎患者健康狀況及心理的影響。方法:我院自2017年12月-2019年11月期間收治的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隨機分為參照組(n=35)與試驗組(n=35),參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試驗組患者實施全面護理,對比兩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及治療效果。結果:護理后試驗組患者SAS評分及SDS評分均低于參照組,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97.14%明顯高于參照組的77.14%,P<0.05,數據具有統計學指標分析意義。結論:對慢性盆腔炎患者實施全面護理可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治療效果,促進預后恢復,值得推廣。
【關鍵詞】全面護理;慢性盆腔炎;健康狀況
慢性盆腔炎屬于常見婦科疾病,主要發(fā)病原因是由于生殖器、盆腔腹膜及其周圍結締組織發(fā)生炎癥導致,主要特點是發(fā)病率高、周期長、易反復發(fā)作,臨床表現有白帶增多、腰腹疼痛及月經紊亂等[1]。臨床研究顯示,通過一定的護理干預能改正慢性盆腔炎患者不良生活習慣,增強保健意識,改善臨床癥狀[2]。本文將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11月期間收治的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全面護理的干預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基礎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在2017年12月-2019年11月期間收治的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抽簽法分成試驗組(n=35)和參照組(n=35)。參照組中患者年齡20~47歲,平均年齡(32.66±2.56)歲;試驗組中患者年齡21~48歲,平均年齡(33.07±2.48)歲。我院已跟所有患者及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上交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后得到批準,對于患者間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差異無統計學分析意義,可比較。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口服消炎藥治療。參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試驗組采取全面護理,具體措施:(1)情志護理:患者患病期間因臨床癥狀明顯易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心理很自卑,醫(yī)護人員需耐心鼓勵患者,慢慢平復患者焦躁情緒,讓患者在治療期間保持愉快的心情對治療效果有促進作用;(2)清潔護理:治療過程中要杜絕感染情況發(fā)生,提醒患者每晚睡前使用專用盆清洗外陰,水溫適宜,不要用手直接清洗陰道,注意性生活衛(wèi)生,經期不能同房,常保持清潔干燥。(3)生活護理:治療期間不宜過度勞累,避免著涼,保持身體處于干燥狀態(tài),出汗后要清洗并更換衣物,多觀察白帶情況,氣味無異常,顏色變白表示恢復良好。(4)飲食護理:注意營養(yǎng)搭配,多食果蔬,少食刺激性食物,主餐以清淡為主,可搭配高蛋白食物。(5)疼痛護理:問詢患者疼痛部位,可用熱水袋熱敷疼痛位置及周圍進行緩解,可采用輕揉疼痛部位降低疼痛感,避免受涼,嘗試看電視或聽音樂方式轉移注意力,必要時可借助鎮(zhèn)痛藥物消除疼痛。
1.3觀察指標
通過SAS、SDS評分表評價兩組患者不良情緒程度,分數越低,焦慮、抑郁情緒越輕;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統計有效率。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進行研究的70例患者所有數據均應用SPSS19.0forWindows進行分析,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檢驗,對兩組患者SAS及SDS評分比較用(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行t檢驗,當數據呈現為P<0.05時統計學意義存在。
2 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SAS及SDS評分
護理前,試驗組SAS、SDS評分為(44.81±2.96)分、(45.08±3.02)分,參照組SAS、SDS評分為(44.93±2.93)分、(45.17±3.14)分,兩組患者無明顯差異,P>0.05,差異無統計學分析意義;護理后,試驗組SAS評分為(31.64±2.07)分低于參照組的(38.16±2.37)分,SDS評分為(33.49±2.15)分低于參照組的(39.84±2.42)分,P<0.05,數據具有統計學指標分析意義。
2.2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
試驗組患者中有21例顯效,13例有效,1例無效,有效率為97.14%,參照組患者中有10例顯效,有效17例,7例無效,有效率為77.14%,試驗組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P<0.05,數據具有統計學指標分析意義。
3 討論
慢性盆腔炎病程較長,容易反復發(fā)作,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全面護理是以患者癥狀為根據展開的護理干預,其護理模式是由傳統護理發(fā)展成一種個體化新型護理模式,能使患者調整心理狀態(tài),緩解不良情緒并使其生理及心理需求得到充分滿足,提高依從性[3]。在患者積極配合的情況下,可全面實施整體護理,以緩解疼痛、改善臨床癥狀為目的,先展開宣教,讓患者了解病理知識,再通過主觀護理干預,包括清潔、飲食、生活等各方面使患者提高自我保健意識,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可有效控制病情并促進治療效果[4-5]。另外,讓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降低了復發(fā)的可能性。
計算數據表明,護理前,兩組患者SAS、SD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差異無統計學分析意義;護理后,試驗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參照組,且治療有效率優(yōu)于參照組,P<0.05,數據具有統計學指標分析意義。
綜合以上結論,對慢性盆腔炎患者實施全面護理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促進預后恢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眷,陳靜.對慢性盆腔炎患者進行全面護理對其心理及健康狀況的影響[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9,17(9):248-249.
[2] 吳春俠.探討慢性盆腔炎的護理干預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9,29(5):176.
[3] 譚淑蓉.護理干預對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護理效果影響[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18,(43):193.
[4] 趙增花.提高慢性盆腔炎患者生活質量的護理健康教育方式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10):127.
[5] 何君.階段性護理對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影響觀察[J].心理月刊,2019,14(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