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紅
【摘? 要】? 語文這門學科不同于數理化學科,語文是一門開放性學科,也是絢麗多彩的學科。在語文課本上你可以體會到作者當時的郁郁不得志、倉皇失落等等,同時也可以領略到筆者的躊躇滿志、欣喜若狂等等,所以語文教學過程更像是一個解密過程,它注重質疑并解疑的過程,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引發學生主動思考,旨在培養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本文就如何讓學生的提問給小學語文課堂帶來亮點做解析。
【關鍵詞】? 小學語文;提問教學;思考意識
現在很多的教育學習平臺,包括課堂上都在不斷地引導學生學會主動學習,主動獨立思考探索,要敢于交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不要被動地接受。所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老師主要是引導學生主動提問為主,其意在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問題,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這樣有助于調動語文課堂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一、“學生提問”在教學中的優勢體現
1.課堂提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課堂學習中,老師授課的同時增加一個讓學生提問的環節,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使學生去主動思考,思考文章表達的含義并做分析、歸納、總結等等,這樣就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適當地增加一些學習的緊迫感。同時,在語文課堂上學生主動提問可以快速理解課文當中的知識點,并且記憶深刻。學生自己主動思考后理解的知識點不會輕易遺忘,同時在想應該提出什么問題的過程中活躍了思維,多思考、多提問自然就能夠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2.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鼓勵下成長的學生,跟在責罵下成長的學生區別是很明顯的,一個會越來越自信、開朗,反之被責罵的多了,學生自然而然就會越來越內向、自卑。在學習中,每個學生都希望可以得到老師的認可及關注,老師的稱贊可以讓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滿足。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積極提問就容易得到老師的關注,久而久之,隨著老師的關注,對其稱贊的次數自然而然地也就更多,滿足了學生的自尊心。當一位同學享受過了被稱贊后帶來的滿足感,就會越來越有學習的動力。為了持續獲得這種滿足感,其對于學習肯定會越來越上心,就會在上課前做好更充分的準備,甚至會通過多閱讀一些課外讀物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這樣就很好地激發他的學習激情,當了解得越多的時候,自然整個人也越來越自信,也會更容易去學習、去接受新的知識。
3.教師方便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課堂提問其實是老師與學生之間雙向的信息交流的一個過程,老師可以從一個學生的提問中知曉其有沒有認真仔細地提前預習這篇課文,也可以判斷出學生對于一篇課文的理解程度。好的提問可以讓學生很快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可以大概估計出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程度,方便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及時調整教學,進行有針對性的授課。所以課堂提問是師生之間傳達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學生自主提問”實例分析
國家推行的九年義務教育,學生的學習是關鍵,尤其是在小學階段,萬丈高樓平地起,小學課程就類似于“地基”,只有基礎打牢了才能應對高年級更復雜的學科。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很多,今天探討的小學語文課堂上“學生的提問”只是其中之一。其實提問分為很多種,完全取決于學生是否真的認真思考了。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同樣學生對課程新接觸的內容、知識的疑問也有提問的權利,但是如何讓學生的提問盡量貼合文章中心思想,這是老師應該引導的。引導學生提高所提問題的質量,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1.引導學生學會抓住文章的題眼提問。學生剛接觸一篇語文課文的時候往往認識比較朦朧,想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并且提出的問題不至于太天馬行空,離不開老師的教導。例如:教師在要教學課文《草船借箭》之前,可以改變一下授課方式,不要自己講解,先通過題目找到文章關鍵詞,找準題眼,引導學生發問:“看到這一課文題目時有什么感想?”這時思維活躍一點的學生肯定就會提問:“這箭是誰向誰借?為什么要借?通過怎么樣的方式借?”學生的這一串問題出來就引發了學生們的求知欲望。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順著解決學生這一系列問題講解下去,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就能夠有所提高。
教師通過簡單的點撥,讓學生能夠知曉整篇文章大概講解的內容,引其深思,并鼓勵學生去主動提問,讓學生可以帶著問題聽老師講解,一節課結束后學生們定能恍然大悟:“哦,原來是諸葛亮借的,諸葛亮真是個神機妙算之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2.引導學生通過體會語境提問。小學語文其實是絢麗多彩的,中國的文字博大精深,同一句話用不同的詞表達出來,語境也會隨之改變。小學生在學習小學語文的時候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語言文字的語境把自己置身其中,身臨其境,往往文章可能只是改變一個字,卻能體現當時寫作者的心境。
如何知曉用詞恰當與否,引發學生去思考呢?例如:在學習《荷花》這篇課文時,其中有一句話“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教師在誦讀時可以加重“冒”這個字的讀音。這個時候反應迅速一點的學生就會提問:荷花明明是長出來的,為什么要用“冒”這個字呢?這就體現了教師在間接引導學生時該如何提問。當學生能提出這個問題時,他是在認真思考的,教師再加以肯定、鼓勵,讓學生在肯定中得到滿足,老師再加以解釋便可讓學生再次體會到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
3.通過激發學生的提問興趣。現在我們一直都在提倡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教學等,其目的就是鼓勵小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自主提問,當然老師也應該善于激發學生提問的興趣,讓學生盡可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問。例如:在教學《魯濱孫漂流記》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先組織學生了解本課的故事背景,讓學生們“穿越時空”通過新穎的角色扮演的方式對課文精彩的部分進行演繹。如讓其中一位學生扮演魯濱孫模仿當時的情景,當然扮演魯濱孫的學生必須要提前做好準備,因為要接受其他學生的提問,他也可以向這些來自“未來”的人類提問。這樣的角色扮演把學生的學習興致瞬間拔高,學生們的思維都活躍了,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問題接踵而至:你會否認“星期五”的出現是老天在幫你嗎?對“星期五”,你有什么想對它說的嗎? 回到英國后,你會留戀孤島那邊的生活嗎?如果有機會你還會再次故地重游嗎?會不會再到孤島上去住一段時間?……當一個個問題被提出來時,學生們的大腦也是在飛速運轉的,這樣在課堂上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悅,教學質量也得到了保障。
其實在課堂上學生自主提問的優點還有很多,它不僅可以帶動語文課堂的學習氛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真正實現快樂學習,同時也容易形成一個良性的競爭,讓大家都在競爭中前進。當然學生主動提問也有利于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穩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為適應社會發展,擁有獨立思考的意識異常關鍵,主動學習意識也變得尤其重要,因此,教師要從小培養學生的自主提問觀念。
【參考文獻】
[1]劉實紅.提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發展及運用[J].好家長,2016(38):61.
[2]傅華煒.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方法與策略[J].亞太教育,2019(05):16.
[3]劉璐.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想象力[J].中華少年,2018(13).
[4]劉霞.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引導學生提問[J].參花:下半月,2019(0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