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摘? 要】? 一年級的學生剛剛從幼兒園步入小學,在學習習慣、知識層次以及學習態度等諸多方面都面臨著全新的要求。可以說一年級是學生學習的新起點,也是其人生道路上非常關鍵的階段。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學習意識比較薄弱,對于學習的意義與價值認知不清。因此,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小學一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幫助其實現更好的發展。本文主要對一年級學生數學習慣的培養策略進行了探究,以期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為其日后的學習與成長奠定基礎。
【關鍵詞】? 一年級學生;數學習慣;培養策略
習慣與興趣是學生學習積極性得以增強的最好工具,在良好學習習慣的推動下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會實現有效的提升。當前新課程改革進程不斷深化的大背景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進而為學生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提供保障。
一、培養小學一年級學生良好數學習慣的意義
不同年級段的學生會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不同的思想,因此在具體的行為表現上也會產生較大的差異。小學一年級學生由于剛脫離幼兒園的生活,在接觸到系統化的數學課程時,往往會出現焦慮情緒,進而演變為畏懼數學知識。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們講授理論知識,同時還需要加強對學生數學實踐操作與應用能力的培養。幫助小學一年級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習慣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只有具備了正確的學習習慣,才能夠端正自身的學習態度,對于教師所講授的數學知識才能夠更好地理解與掌握,從而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還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很多方面的內容,例如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回答教師的提問、認真完成課后作業等等。在正確學習習慣的帶動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得到顯著的提升,并且具備高度的自律性與自覺性特征,實現自身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正確的學習習慣還可以促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更好地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促進自身數學實踐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培養小學一年級學生數學習慣的策略
1.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
課前預習與準備是學生取得理想學習效果的基礎,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學生良好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嚴格監督學生的課前預習與準備情況,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多表揚、多鼓勵。比如說在正式授課前,教師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是否清楚本節課要學習的知識?是否準備好了本節課要用到的各種學習工具等等。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會逐漸將課前預習變成一種習慣,從而為取得理想的學習效率奠定基礎。
2.培養學生良好的認真聽講習慣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與探究。數學課程本身有著顯著的反思性特征,因此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必須要積極動腦、善于思考,進而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首先,教師要對思考的內容精心選擇,然后對學生進行提問,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與探究,最后實現問題的正確解答。另外,數學教師還應該加強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主要是形象思維,在向抽象思維過渡時必須借助具體的實物為依托。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相關的物體進行觀察、折疊、拼裝等來獲取新的知識。比如說在教學“角度”這一知識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實踐操作與交流來解答角度的大小是否與角的邊長相關這一問題。借助這種學習興趣,可以促使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得以提升。
3.培養學生認真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
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養成認真看圖、提取關鍵詞以及掌握數學知識的習慣。在開展新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地引導他們對教材中的插圖或者是關鍵詞進行閱讀。比如在學習“數的大小”這一知識時,很多學生即便知道具體的比較方法,但是由于受到抽象概括能力的制約,無法做到有條理、有邏輯性地概述。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教材中的表述形式進行閱讀,從而促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以完善。另外在培養學生認真閱讀數學課本這一良好習慣時,教師還可以將其與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相結合,讓學生可以帶著明確的目標來完成新知識的學習,實現學習效率的提升。最后,教師還需要做好預讀檢查工作,向學生傳授正確的導讀方法,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數學知識的學習。
4.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習慣
幫助學生養成積極參與數學知識學習的良好習慣,關鍵在于教師要采用正確的教育理念,對課堂教學環節進行巧妙的設計,要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參與數學課程學習的興趣。首先,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與設計教學過程時,要與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與年齡特點結相合,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工作;其次,教師要創設學生喜歡的,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情境,組織學生在良好課堂情境的推動下更好地進行學習,進而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最后,教師還應該多去鼓勵與表揚學生,對每位學生身上潛在的閃光點進行挖掘,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5.培養學生善于表達的習慣
善于表達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與習慣。數學教師,首先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存在的疑問之處。其次,數學教師要多表揚學生,對有著良好表達能力的學生進行夸張的鼓勵,可以增強其自信心,從而使其獲得很強的成就感;對于那些性格比較內向、不善表達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從非常簡單的問題出發,要求學生進行回答,并且對其進行有效的眼神鼓勵,引導學生逐步表達自己的觀念,正確回答教師的問題。可以說對不同性格的學生,教師要采用相應的方法,來加強對其善于表達習慣的培養,推動學生實現更好的發展。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師而言,其教學工作的最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從而推動一年級學生實現更好的發展。一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教育規律也充分表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推動其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教師需要認識到,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習慣形成的過程,教師需要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道路上,加強訓練與指導,并且用自己的愛心與耐心去鼓勵學生,促使學生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科學的調控,最終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為日后更好地成長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晶.關于低年級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24).
[2]覃玲.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18).
[3]徐暮曉.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及其培養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