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雯娟
【摘 要】從新課改的層面來看,小學語文教學不斷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對于教學,每個小學語文教師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習慣性的傾向。有些老師認為教好語文就是教會孩子讀書寫字,教會遣詞造句,教會寫作和閱讀,這種觀點無可厚非,但是也存在著一些片面性。可以這樣說,小學語文教學既是語言文字的教學,也應該是一種思維層面的教學。因為本身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也是一種思維。基于此,在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中就應該進行深度教學。
【關鍵詞】深度教學;小學語文;語文教學;教學策略
深度教學,是區別于一些浮于表面的、表層性的教學方式。就像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進行“深度學習”一樣,教師在教育教學的研究中也要進行深度教學。深度教學更多地側重從表面的東西上往下“深挖”,這種“深挖”可能是某種思維的模式,或者是一些學習的方式,甚至是一種習得經驗。無論是哪種表現的形式,都體現出了語文學習要向更全面地方向推進。毫不夸張地說,為了實現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深度教學勢在必行。
一、深度教學更有利于“三維”目標的實現
深度學習的深意就在于它更多的關注的是內在的東西,更像是“透過表象看本質”。在這里,本質應該是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體現,而表象的呈現形式則多種多樣。就比如在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中,“三維”目標的實現常常是衡量一節課的尺度。那么,“三維”目標的實現無疑就是對一節語文課的考察。而運用深度教學的方式,則更容易促進“三維”目標的實現,尤其是對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無疑是一個良性的促進。這一點,從《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這一課中就能夠充分地體現。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這篇課文是一篇運用擬人手法描寫的童話故事。文中的主人翁是一個已經活了一百多歲了的很久沒人住了的破舊老屋,但是當它認為自己應該倒下了的時候,小貓、老母雞、小蜘蛛分別向老屋尋求了幫助,導致最終老屋也沒有倒下。這篇兒童童話的內涵非常深刻,因此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實現層面上,就給教學帶來了挑戰。深度教學則更注重文字背后的深意,那么運用這種思維來分析文本,會發現老屋的情緒變化是一條學習的線索。從最初認為自己已經不再有使用的價值應該倒下去了,到后來曬著太陽聽小蜘蛛講故事,也點名了文章題目《總也倒不了的老屋》倒不了的原因。通過深度教學的引導,倒下和倒不了其實是一種價值觀的較量,也是一種付出型人格的體現。在這樣的分析中,學生更能夠理解老屋的無私和偉大,并勉勵自己做老屋那樣的人。
二、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深度教學
古語中有“對牛彈琴”的說法,指的其實就是交流的問題。而能否順利的交流,和理解有直接的關系。交流之于人際,就如同理解之于閱讀。真正的共鳴應該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之上的,如果只摻雜著自己的感受而和作者產生的共鳴應該只是偽共鳴。同樣的,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學生有沒有真正和老師產生“共鳴”和課堂產生“共鳴”,也要追溯到有沒有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深度教學。這里需要明確的是,如果學生未曾理解,那就沒法去談論如何進行深度教學。換種說法,也就是說理解應該是深度教學的基礎。例如《去年的樹》這篇課文,就能夠體現出理解在深度教學中的重要性。
《去年的樹》這篇課文說的是鳥兒和和好朋友一棵樹約定明年春天的時候會回來唱歌給樹聽,但是等到鳥兒來年春天回來的時候樹卻不見了。經過一番找尋,最后鳥兒把歌唱給了燈火聽。這篇文章看似是一篇好朋友之間失信與不失信的問題,但是其內涵上更側重于樹的無奈以及對造成這種無奈的始作俑者人類的譴責。可是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單憑自己的理解是很難實現對這種寓意刨根問底的解讀的,這就需要教師在讓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深度教學。為了更方便學生理解文本,產生共鳴,可以設置問題“鳥兒為什么盯著燈火”來引起學生的思考,燈火是鳥兒的朋友嗎?那鳥兒為什么又為什么要給燈火唱歌?在理解了這些內容的前提下,深度教學的行進就會輕松很多。
三、突出深度教學的思維指向
從認知的角度來看,很多教學活動都有大腦的加入。腦思維是人體最高級的一種思維方式,它能夠不斷變化也能不斷革新,是一種活的智慧。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中,有沒有用腦甚至比有沒有用手還要重要。因為思維是可以帶動全身所有感官的存在,在思維的指向下,技能與方法的學習都能夠事半功倍。那么在深度教學的層面,倘若能夠善用思維指向,便能夠抓住語文教學的主動脈。例如《在牛肚子里旅行》這一課中,就能夠體現出思維指向的優勢。
《在牛肚子里旅行》這篇課文里,青頭和紅頭這兩個小蟋蟀是思維力和行動力的代表。尤其是對于青頭的人物性格分析,應該重視思維指向以達到深度教學的效果。文中青頭先是在紅頭被牛吃到嘴里的時候告訴它要躲過牛的牙齒,在沒有躲過被牛吞到肚子里以后又告訴紅頭牛肚子里有四個胃,讓紅頭在牛準備進行細嚼慢咽的時候想辦法出來。面對已經勇敢跳出三個胃卻一動也不能動的紅頭,青頭又急中生智把紅頭解救了出來。最終,對于這次的“虎口脫險”青頭只是笑瞇瞇地稱它是一次旅行。縱觀整篇文章,無處不透露著思維指向的智慧,而這種智慧,也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學中所需要引導學生實現的。小學語文的教學如果能夠以思維指向做指引,便能夠將深度教學進行得更加徹底。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讓深度教學在長久的打磨中成為常態。
參考文獻:
[1] 慕紹艷.淺談改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7(25).
[2] 王翠潔.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