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圓
摘要: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作為社會上最具活力的大學生,既是傳統文化的吸收著,又是中國未來的建設者,要認真做一名忠實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者、傳承者、弘揚者和踐行者,這不僅是個人成長成才的需要,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
關鍵詞:大學生;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作為一名青年大學生,未來中華民族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著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如何最大限度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是當前我們青年大學生需要深入思考的一個問題。
一、立鴻鵠志,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憂國憂民的思想,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愛國主義思想一直在激勵我們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幫助我們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激發著我們奮發有為。
周恩來總理少年時代就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愿相會于中華騰飛世界時”的遠大志向,周總理之所以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豐功偉績,成為世人學習的楷模,這與他從小就樹立了遠大志向是密不可開的。周恩來總理就像一盞高懸的明燈,光芒穿越時空,照耀著我們前行!
梁啟超先生早就說過:“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新時代,給了青年人更多新機會,也對青年人也提出了新要求,作為祖國未來接班人的我們,肩上的責任重大。作為祖國后代的我們,所要做的是同先輩們一樣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系起來,真正地做到: 繼承這種高尚的愛國情懷,弘揚民族精神,立鴻鵠之志,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把遠大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在圓夢的路途上腳踏實地、行穩致遠。
二、以德修身,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涵著豐富的、具有現實意義的思想觀念,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等思想,對于陶冶我們大學生的情操,提升道德境界,都會有著積極的影響。
大學生在社會中的角色不同于其他社會群體,擁有著年齡優勢和知識才能優勢,肩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更重些,國家和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是德才兼備,“德”永遠是放在第一位的。因此,我們既要堅持全面發展,更要堅持“以德為先”,以德修身,才能“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話是三國時期劉備在臨終時囑咐兒子劉禪所說的,這句話至今對我們立德修身仍具有指導意義。我們要立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這是大德,養大德者方可成大業,同時,還得從做好小事、管好小節開始起步,始終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更要嚴格要求自己,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良好的道德品質,健康的生活情趣,做一個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大學生,讓中華傳統美德在傳承中不斷發揚廣大。
三、勤學篤實,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弘揚者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流傳著很多古人勤學苦學、虛心好學的求知故事,如韋編三絕、鑿壁借光、懸梁刺骨、牛角掛書,“黑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求知精神都值得我們去銘記,更值得我們去弘揚。
高考的結束,并不意味著不分晝夜刻苦學習的日子就可以畫句號了,更不能有任何喘口氣、歇歇腳的念頭。“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考上大學,只是新的起點、新的挑戰、新的夢想的開始。因此,我們應合理規劃大學生活,正確認識時代特點,正確認識大學學習,弘揚古人勤學苦學、虛心好學的求知精神,靜心學習,刻苦鉆研,求得真學問、練就真本領。
習總書記曾寄語青年大學生:“年青人在學校要心無旁騖,學成文武藝,報效祖國和人民,報效中華民族”。 習總書記一番話中不僅帶著對中國青年的殷切希望,還滲透著對中國青年前景的美好展望。我們青年人正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青春在時代進步中煥發出絢麗的光彩,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收獲成功、托起中國夢。
四、勇于實踐,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踐行者
“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都告訴我們青年大學生,要堅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加強磨練、增長本領。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投身改革開放、向群眾學習、培養鍛煉才干和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渠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書本知識也不完善,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幾百年前,南宋大詩人陸游便悟透了這個道理。
我們要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和特長為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過走進社區、工廠、農村,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我們要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為我們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價值取向,共同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傳承者、弘揚者和踐行者。通過踏踏實實的努力,身體力行的付諸實施,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俱進、生生不息,并從中吸取營養,把自己鍛煉成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總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凝聚民族共識、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精神依托,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文化支撐和精神之基。大學生作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中堅力量,在文化的傳承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學生要切實提高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責任感,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做一名忠實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者、傳承者、弘揚者和踐行者,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更大的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黨的十九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J],黨建讀物出版社.學習出版社,2017年.10月。
[2]《十九大黨章修正案學習問答》[J],黨建讀物出版社,2017年.10月。
[3]張曉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M],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