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芬紅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越來越快的發展,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想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要抓住人才這一環節,在這種情況之下企業的人才需求也發生了變化,高素質綜合型的創新型人才更加受到現代人才市場的青睞。高職院校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應該根據目前人才需求的變化對當前課程教學進行改革。
關鍵詞:高職院校;鋼結構工程施工;教學改革探討
引言:
隨著經濟、體育、文化等事業突飛猛進的發展,對建筑物的美觀要求越來越高,復雜的建筑藝術造型,給鋼結構帶來了無限的發展空間,也給鋼結構施工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同時也就加大了對鋼結構施工人才的需求,這也就需要高校對培養鋼結構施工人才的相關課程的教學進行進一步的改革和探討。《鋼結構工程施工》課程是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課程的教學具有較大的難度,主要是因為這門課程的不僅要求學生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需要學生達到較高的實踐操作水平。
一、高職《鋼結構工程施工》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缺乏“雙師型”教師
在鋼結構工程施工課程教學中,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穿插大量的實踐教學,因為實踐是該課程最顯著的特點,而這些都要求教師要有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但是大部分教師通常都是相關專業畢業后就投入教學工作中,雖然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但是工程實踐經驗遠遠不足,不能滿足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需求,高職院校主要是為了培養一批具有較強操作技能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在實際工作中能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有效地結合起來。由于“雙師型”教師的缺乏,導致教學工作不能達到“理實一體化”教學的目的,無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
(二)缺乏對實踐教學的重視
《鋼結構工程施工》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在實踐當中可以踐行已經學習到的理論知識,使理論知識與實際融會貫通,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同時使識圖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升華,積累一定的實踐經驗,在畢業之后可以更加快速地深入到工作中。但是部分高職院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沒有重視實踐教學,過分地講授理論知識,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另外,教師所開展的實踐教學并不具備針對性,流于形式,學校沒有配套的實訓設施,大部分實踐活動都是讓學生觀看相關的視頻、圖片,或者是帶領學生去參觀鋼結構生產車間或施工現場,大部分情況下學生都不能進行實踐操作,只能夠通過感官來了解實際工作當中的流程。
(三)教材內容與實際工程聯系不緊密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提高,鋼結構應用在了越來越多的領域,施工技術日新月異,但是高職院校所使用的《鋼結構工程施工》教材卻并沒有及時地進行更新,這些教材內容過于偏重理論內容,以大篇幅文字的形式體現,如鋼結構的材料、鋼結構的連接、鋼結構的制作工藝、鋼結構的安裝方法等內容都沒有形象地體現,無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但是,《鋼結構工程施工》課程的教學要達到人才培養目標,就是要把教學內容實際工程工程結合,使教學內容形象化、可視化、立體化、動態化、信息化,當前的教材這些方面的內容比較缺乏,導致學生不能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大大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高職《鋼結構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分析
(一)建設雙師型的教學團隊
教師的素質將會直接影響到教學的質量,因此,高職院校必須要不斷加強師資力量方面的建設,培養出一批既具備較強理論知識,又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鋼結構工程施工領域方面的專業教師。首先,高職院校可以和企業建立起聯系,組織院校的老師到企業參加鋼結構方面的實訓訓練,進行掛職鍛煉或做訪問工程師,或者是讓企業派遣技術人員到學校給專業教師進行培訓等。其次,要定期組織教師參加相關的培訓或到現場學習一些新型的鋼結構工程施工技術,了解目前一些新方法、新工藝,通過和行業人員進行交流,來豐富自身的實踐經驗。
(二)建立實訓基地,強化實踐教學
要想培養出應用型和技能型的人才,就必須要加強鋼結構工程施工方面的實踐教學,讓學生有實踐的機會,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積累工作經驗,而要想實踐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院校不僅要建立校內實訓基地,還必須要加強和社會企業之間的聯系,建立起校企合作,在選擇校企合作對象的時候,要對合作的企業進行調研,選擇生產規模比較大、生產管理規范并且技術比較先進的企業,建立起校外實訓基地。由于鋼結構構件的制作工藝比較復雜,會涉及到很多重點和難點,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基礎的理論教學之后,帶領學生到鋼結構制作工廠進行現場觀摩學習,學習鋼構件制作的詳細工藝流程及質量檢查等知識,讓學生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和工廠的實踐操作聯系起來。針對鋼結構現場施工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現場進行教學,邀請企業現場技術人員講解安裝流程、施工驗收,通過觀看、聽講、交流等方式進一步學習安裝工藝、質量驗收、安裝設備等知識,之后組織學生撰寫制作和安裝流程,并在校內實訓基地進行實踐性操作,使所學知識進一步得到加強和鞏固。
(三)結合工作過程開發課程內容
高職院校要想培養出鋼結構工程施工領域真正需要的應用型、技術型人才,就必須要做好課程內容的開發工作,不斷豐富鋼結構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針對性。鋼結構行業的高素質人才,不僅僅要具備鋼結構方面的基礎知識,同時還要了解鋼結構現場的施工活動,能夠熟練的運用各種施工技術,院校的人才培養活動也應該朝向這一目標發展,培養一批具有豐富理論知識和較強動手能力的綜合性人才,因此所開展的教學內容必須要對以下這幾個方面引起重視。
1.要對教材當中鋼結構的材料進行進一步豐富,對于目前已經不使用的材料進行淘汰,對于市場上新型的材料,在材料種類、力學性能、功能等方面進行詳細的講解,并配備好相關的可視化內容。
2.加強鋼結構連接方面的知識,焊接和螺栓連接是鋼結構連接中最常見的連接形式,在這方面,教師要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起來,將其作為一項基本的技能強化學生的理論學習和技能操作。
3.加強對常見鋼構件的受力特點的理解,如可以對受壓、受拉、受彎、受剪等簡單的受力構件進行驗算,這一方面的教學活動也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可以為保證施工質量做好鋪墊。
4.要加強對學生施工圖識能力方面的培養,在工作中,識讀施工圖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對施工圖的理解程度直接關系著鋼結構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質量,因此,這方面的技能培訓是非常關鍵的。教師要定期給學生發放實際工程的施工圖紙,讓學生不斷接觸和識讀不同類型的鋼結構施工圖,把握整體的結構體系理念,通過長期的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
5.在教材中嵌入鋼結構工程施工實例的視頻、動畫、課件等的二維碼,方便學生隨時隨地掃碼學習,避免學習受到時空的限制,有助于及時、快速地加強和鞏固教學內容,努力實現信息化教學。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教師必須立足于現代化的人才市場,加強目前的教學改革,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起來,進一步降低課程學習的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基礎技能,豐富學生的實踐操作經驗,實現信息化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侯琴. 土方與基礎工程施工課程建設教學改革研究[J]. 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9(3):19-21.
[2]武斌. BIM在高職鋼結構施工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才智, 2018(12):122.
[3]李晨, 張軍. "互聯網+"背景下《鋼結構與施工》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應用研究[J]. 科技經濟導刊, 2018, 26(28):148-149.
[4]李霞. 建筑工業化背景下鋼結構課程改革研究[J]. 智庫時代, 2018, 143(27):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