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偉 賈曉娟
摘 要: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有著基礎課程長、受眾面積廣的特點,不僅包含了豐富的語言知識,同時也為思政教育提供了支持。作為高職院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之一,就要明確教育中的發展現狀,做好教育改革與創新,挖掘出其中的思政教育素材,實現語言與思政教育的結合。
關鍵詞: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思政教育;教學
前言:
受到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一些高職院校在開展英語教學中將重點放在了西方文化輸入上,并未認識到中國文化輸出表達的重要性。而對于學生來講,在多元文化交流中勢必會出現文化失語等問題。所以在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中就要做好思政教育引入工作,在培養學生英語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心。
一、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在思政教育背景的發展現狀
(一)關注度不高
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一些高職院校中雖然開展了公共英語課程,但是卻并未展現出其具備的思政教育功能。一些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知識講解與提升語言技能等方面,并未認識到開展思政教育與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性。究其原因就是對教材關注度不高,沒有對教材中的思政因素進行深入挖掘,使得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教材作為開展英語教學的重要載體,就要從展現思政教育內涵來開展教育。但是在實際中由于教材中思政教育元素不足,也沒有體現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是將側重點放在了提升英語教學專業性等方面,使得思政因素難以與教學相結合,最終也就影響到了高職院校英語思政教育的效果[1]。
(二)教師專業認識不足
由于一些教師沒有認識到在公共英語教學中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學中使得思政因素引入不充分,最終也就影響到了思政教育功能的發揮。其次,一些教師習慣將思政教育與英語教學進行區分教學,所以也沒有及時對教材中潛在的思政元素據進行分析,甚至認為思政教育與英語教學無關,并未認識到英語教學中開展思政教育的獨特性。
(三)教學氛圍不充分
課堂作為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場所,就要從營造思政教育氛圍出發,發揮教育優勢,解決教育中的問題。然而在教學中一些教師將教學目標放在了認知能力培養等方面,很少引入與思政教育相關的內容,課堂中主要開展語言表達與語法知識講述等,最終也就使得思政教育邊緣化嚴重,影響到了思政教育作用的發揮。
二、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學措施
(一)挖掘教材中的思政素材
在正式開展公共英語教學以前,教師需要從課前出發,對教材中潛在的思政素材進行挖掘。所以在備課中就要加大教材研究力度,找出有價值的教育內容。由于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材中涉及到了許多比較實用的內容,所以在教學中就要做好挖掘工作,確保教育的針對性。如在講述Thank You,Volunteers這一內容時,就可以從志愿者的角度出發,對文章中的思政元素進行分析,尤其是要找出其中的中國文化內容。在教學開展以前,需要將學生快速帶入到學習狀態中,展現學生主體性。如果學生在學習開始階段中存在松散、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那么勢必會影響到后續教學的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法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就要借助問題將學生帶入到學習中去,營造濃郁學習氛圍。由于一些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深度不足,所以在學習中并不愿意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表現出了主動性不足等問題。因此教師要掌握這一階段學生特點,制定出適合的教學計劃,確保公共英語教學的科學性。在開展Thank You,Volunteers教學時就可以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水平將學生劃分成為幾個小組,在布置學習任務的基礎上利用具體話題組織學生參與探討。通過讓學生收集與中國文化相關的感恩故事等,在結合學生參與志愿服務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來加深學生的體驗與感受。由于學生的思想認識與水平能力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所以在教學中需要借助鼓勵性的話語來吸引學生,鍛煉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只有做好課前準備,才能更好的開展課堂教學,才能為思政教育開展奠定基礎[2]。
(二)在教學中引入思政內容
想要提高教學質量,就要從教學過程出發,引入思政內容,確保學生能夠在學習英語知識中受到思政內容的影響。所以在教學中不僅要傳授語法、單詞等知識,同時也要增加文化內容,發揮思想價值引導作用。如在開展Thank You,Volunteers教學時,就可以借助多媒體引入感恩節相關的內容,且在教學中還要引入中華文化中的感恩話語,讓學生正確認識到感恩的重要性。通過中西方文化的對比教學,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加深對感恩的理解與認識。在學習完這一知識后,可以向學生提出要求,讓學生在課下主動學習與感恩相關的內容,鼓勵學生主動傳播感恩文化。
(三)落實因材施教教學法
在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中,就要從發揮英語教學思政教育作用出發,結合學生的差異性,落實因材施教原則,確保學生能夠受到積極的影響。由于一些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并不充分,加之英語與母語學習存在著本質的區別。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從端正學生學習態度出發,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英語知識的樂趣。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依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勢必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會影響到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限制思政教育的開展。所以在教學中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可以從學生的個性特點出發,以此作為開展英語教學的切入點,選擇我能夠激發學生探討欲望的話題,以多樣化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保持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如在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對熱點時事進行分析,增加與就業、畢業也相關的問題,在充實英語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感受到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語言作為傳播文化的總要載體,學生想要掌握英語語言就要從語言的背景與習俗等方面出發,在挖掘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實現政治、文化與英語知識點的融合,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漸樹立起正確的思想觀念,明確中西方文化之間的本質區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3]。
(四)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教師作為開展教學的重要引導者,就要堅持從身體力行角度出發,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政修養與道德意識,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引入思政教育內容,才能展現出英語教學的思政教育作用。由于高職院校中的英語教師對西方文化了解相對較多,也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但是也應當要明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西方文化都是積極的,其中不乏一些消極的文化。加之教師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使得一些教師在思政修養與意識并不高。一旦教師在教學中出現錯誤,那么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的思想認識。所以就要不斷提升教師的思政素養,確保在教學中能夠對學生產生出積極的影響,幫助樹立起正確的學習觀念,選擇合理化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中就要從落實思政教育內容出發,結合當前高職院校教育發展形式,樹立起正確的英語教學觀。同時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文化自豪感,鍛煉學生的語言使用能力,實現文化傳播目標。
參考文獻:
[1]尹亞東. “課程思政”視角下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J]. 海外英語, 2019,(22):67-67.
[2]何永梅. “課程思政”理念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路徑[J]. 教育教學論壇, 2020,(11):78-78.
[3]毛帆陵. 高職院校英語課堂的課程思政特色教學研究[J]. 校園英語, 2019,(31):47-47.
作者簡介:
1.孫建偉(1974-2-12)男,漢,河北石家莊,本科、碩士,副教授,體育教育、思政教育,研究方向:體育、思政教育研究。
2.賈曉娟 (1983-1-7)女 ,漢, 河北石家莊, 本科, 講師 ,英語教學,? 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2019年河北省職業院校外語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研究》,課題編號:2019ZYWYJG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