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其蘭
摘 要:因為跨境電商產業的持續發展使得高校對于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的教育和培養,需要結合全新時期的發展,作出有效調整,根據目前存在的問題,探索更加理想的人才培養方式,因此本文針對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路徑給出了詳細分析。
關鍵詞:高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路徑
跨境電商的全面發展,使得外貿易當中需要考慮的因素有了更多的提升,例如產品需求、文化差異以及語言交流等,這便需要跨境電商人才需要有非常突出的語言能力、對電子商務平臺操作十分熟練等等。但結合當前的人才供給形勢以及外貿行業的發展來看,對于高品質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一方面,跨境電商的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20%,大于全球貿易額3%的增長速度,另一方面,我國跨境領域針對這一方面人才的需求達到了450萬。
1、院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面臨的主要問題
1.1高校跨境電商專業有滯后性
目前,高校針對專業的設置,只在幾門課當中融入了跨境電商的課程,例如:電子商務、商務英語以及國際貿易等,且教授的方式以理論課程為主,輔助教學會應用模擬軟件,對學生開展的實踐訓練并不多,所以高校對于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與企業需要的人才要求出現了脫節。站在企業調研以及反饋的問題進行分析,企業認為高校對于人才的培養,存在的不足之處包括:沒有實踐基礎;理論與需求相互脫節;跨境電商基礎知識不牢固;知識面不寬廣;缺乏與客戶之間的有力溝通等等[1]。此外,教材的設計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善,例如:缺乏實踐性教材;教材的定位并沒有明確的目標;對于知識點的編排出現了累贅以及重復問題。在教學內容安排以及組織的過程中,也出現了排序不合理,實踐不足的問題。院校針對實訓軟件的建設,并沒有結合企業以及時代的發展,對軟件進行更新。因為跨境電商平臺數量非常多,變化速度比較快,在軟件開發方面很容易落后于企業以及跨境電商產業的具體需求。針對實踐教學,目前構建的人才培養模式還需要繼續探究,使其更加成熟,針對學生的分析以及解決問題能力培養等,還處于初步階段,需要通過真實業務,對教學體系進行完善,從而實現對學生的綜合全面培養。
1.2高校專業國際化程度低,專創融合度不高
對于一些高校而言,怎樣才能使學生具有國際化視野、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強化文化溝通能力等,是教學過程中反復探究的問題。其一,跨境電商需要與以往的貿易與互聯網+聯合的形式進行結合,利用更加便捷,高質量的方式,使得優質的產品,借助優秀的企業,送達至各類交易主體當中[2]。這樣的演變,需要對國際化市場更好的適應,并具備國際視野;其二,很多高校對于學生的國際化培養,還沒有制定完善的措施,各項教學手段還在實驗階段,并沒有與國際化教育有所融合。此外,跨境電商展示出來的跨時空性、高技術性以及國際性等特征非常強,對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創新精神有著很高的要求。所以,為了對更多創新型人才進行培養,需要走專創融合的教育道路,借助專創融合,實現對高質量人才的培養目標。但結合當前的情況而言,盡管對一些創新思維等課程進行了開設,也結合了課程與雙創,但真正實現效果的院校并不多,所以很難培養出具有國際視野以及創新能力的人才。
2、高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有效路徑分析
2.1強化人才培養模式
首先,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要更加深入,開展校企聯合招生,共同對人才培養的目標給予編制。同時,還需要結合企業的意見,對教學內容課程體系進行構建,對培養質量共同評價等。高校需要引入企業實施聯合辦學,才能對跨境專業教學需求為主的校內教學工廠進行創辦,使得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有序開展,完善現代學徒制工作的教學標準以及工作規范。此外,領軍型跨境電商企業與高校之間的合作,要大力開展,可以對混合所有制的二級學院創辦,這樣會引入更多的跨境電商企業人才以及更多的優質資源,將人才培養的質量進一步提升。教師還要通過實訓、學習、與實戰相互融合,將項目化教學持續深化,通過結合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等全新的模式,與跨境電商企業的業務流程實現對接,才能實現對人才的全方面培養[3]。
2.3深入實施產教融合
高校目前對于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還缺乏前期的經驗,所以與企業和行業之間的融合一定要深度開展,形成共同培養人才,共同管理培養過程,享受成果,承擔責任的辦學體系。院校針對該專業進行建設時,需要將產教結合加強,與政府以及行業之間的合作要持續推進。同時,高校需要將地方產業作為人才培養的基礎,使教師和學生能夠在各平臺當中進行實戰訓練。此外,還要將產教融合的項目作為培養人才的中心點,將課程教學、學生實訓實習、創新創業等構成人才培養鏈,全部打通,借助教學全過程融合實戰的培養模式,學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實踐實訓以及實習,使得自身的各方面能力有真正的強化。
2.4構建完善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
跨境電商產業,在創業壁壘方面會相對少一些,創業沒有較長的周期,見效比較快,與一般的產業相對比,有著更強的創新創業特征,所以對于學生的創業熱情激發,會有非常大的動力。對于創新創業的特質,高校要給予充分關注,在培養人才過養過程當中,積極融入創新創業教育、集聚資源和相關要素,使得教學工作、科研工作,能夠有所推進,對人才培養的薄弱方面加以改善,將學生的創新精神給予提升,強化創新意識以及創業能力等等。對于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專業教育的開展,需要構建一體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如融入課堂教學、自主學習、師生共創、項目開發等形式。此外,除開設核心課程,還要開設一些體系完整的創新創業教育通識課程群,從而使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更加完善。
3、結束語:
總之,對于學生的培養,一定要站在實戰的角度,結合實踐、實習以及實訓等,與企業、產業、政府之間深入結合,通過一體化創新創業人才體系的培養,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以提升,符合跨境電商行業對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王成偉.高校商務英語跨境電商國際化人才培養路徑[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0(04):101-104.
[2]張燦.基于產教融合的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20(10):126+165.
[3]馮曉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路徑探索與實踐[J].商訊,2020(08):184-185.
本文系教育廳教改課題《產教融合大背景下培育跨境電商人才路徑研究》ZJGB2019177,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