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鶴 閆章軍
摘 要:煤礦行業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巨大支持。但是在煤礦運輸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安全問題。應提出解決的對策,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本文首先介紹煤礦運輸安全事故的起因,其次結合事故發生的情況分析煤礦運輸事故中的不安全動作的具體表現,最后總結控制煤礦運輸事故中的不安全動作的對策。
關鍵詞:煤礦運輸事故;不安全動作;控制對策
引言:煤礦運輸事故是指在煤礦運輸設備在運行實施中發生的事故。例如,單軌吊車、架線電機車、斜井人車、皮帶乘人等。按照性質可以分為運輸設備故障事故以及運輸傷人事故。
一、煤礦運輸安全事故的起因
安全問題是煤礦運輸的重中之重,企業應該加強對它的重視度。煤礦運輸行業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但是因為運輸設備故障或者施工人員的操作不當等原因導致的運輸事故是當下最為嚴重的問題。根據數據可知,2010年-2019年,是煤礦運輸安全事故的高發期,且事故情況較為嚴重。尤其在2012年,全國總共發生140起煤礦運輸安全事故,導致200多人死亡。以現代事故鏈為參考,發生煤炭運輸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及設備的不安全狀態。而在大部分情況下主要是因為工作人員的操作不當引起的。煤礦運輸安全事故出現的原因有:絞車出現突發情況時處理不當、非專業絞車司機開車、絞車信號不明情況下擅自開車、絞車司機超速、絞車電量不足、司機注意力不集中、絞車司機開車前未將油漬處理干凈、未確認連接點、工人未佩戴安全裝置、工人意外退礦車等。
二、分析煤礦運輸事故中不安全動作的具體表現
(一)運輸人員對安全的重視度不高
煤礦運輸工作的工程內容較多,且工序較為復雜,運輸人員在工作中常常會忽視操作的安全性,外加自身對運輸安全的重視度不高,沒有樹立安全施工的意識,間接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運輸人員在工作前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沒有佩戴好安全帽、穿專業的服裝。此外,運輸人員沒有規整好工作中所需的設備,耽誤了煤礦運輸工作的有序開展。同時因為浪費了一定的時間,工人不得不加快工作的進度,提高了安全隱患發生的概率。在實際的運輸施工中經常會發生工作人員擅自離開工作崗位的情況,設備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運行,發生問題時不能立刻更正。運輸人員對安全的重視度不高,沒有進行安全合理的運輸操作。
(二)煤礦運輸缺乏完善的設備
煤礦運輸設備的問題也尤為重要。設備是運輸工作的主要載體,如果不能正常運行,將干擾工作的開展。現在許多煤礦行業的設備質量不達標,沒有結合運輸的要求提高設備的先進度,設備中的零件年久失修,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危及操作人員的生命安全[1]。此外,技術人員沒有定期進行檢修工作,不能及時的發現設備運行中存在的問題。所以在施工中一旦設備發生問題,工作人員將難以控制,導致事故的發生。同時,因為設備運行的遲緩,也會延誤運輸工作的順利開展,加大工作人員的施工壓力,阻礙煤礦運輸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運輸人員未按照制度的執行工作
“人”是煤礦運輸工作的主體,所以要想保障運輸的安全性,就應該按照施工的規章制度,進行科學合理的操作。目前,許多在職的運輸人員都擁有多年的運輸經驗,在工作中他們習慣于憑借個人經驗去解決問題,而沒有按照工作的規章制度去執行。他們的主觀想法有一定的優勢,但是也會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無法從根本上保證運輸的安全性。同時,部分人員抱有僥幸心理,以為小的疏忽不會對運輸工作造成影響,反而引發了一系列的安全事故。2019年12月份,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印發《煤礦整體托管安全管理辦法》,嚴格要求各省市及單位部門,依照條例的規定進行相關工作,把危險扼殺在搖籃里。
(四)為進行安全知識培訓
煤礦運輸企業沒有進行科學的崗前崗后培訓工作。施工的負責人自身的安全意識不強,沒有為培訓提供充足的資金及技術支持。在運輸工作前沒有進行系統的培訓,講解安全操作的知識與設備的使用方法,員工只能在實際工作中進行摸索,減低工作的效率,增加危險操作的可能性。在進入崗位后,沒有因材施教,結合不同員工的安全工作能力進行培養,導致部分員工一直沒有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值得注意的是,在培訓結束后應該進行考核工作,確保員工學習的效果,從根本上避免運輸事故的發生。
三、控制煤礦運輸事故中的不安全動作的對策
煤礦企業要想提高自身的發展能力,就應該從管理出發,制定一套系統的煤礦運輸管理條例,并針對常見的安全問題,提出對應的舉措與方案。
(一)提高煤礦運輸人員的安全意識
2019年11月8日,山西省太原市應急管理局組織全市所有的煤礦企業和煤礦監管部門一同參與國家煤監局AQ6201、AQ1029新標準解讀視頻講座。探討了煤礦運輸人員樹立安全意識的重要性,監管人員應該深刻落實督導工作,要保障工作人員的服裝統一,并配置好安全設備。學習《煤礦安全監控系統通用技術要求》與《煤礦安全監控和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新修訂的內容,對具體的條款進行說明,增強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在安全操作的前提下,提高煤礦運輸的工作效率,促進煤礦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二)配置先進的科學設備
煤礦運輸企業應該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停止使用檢驗不合格或者檢驗時間到期的運輸設備,杜絕使用國家禁止或者淘汰的設備。要對煤礦運輸的設備進行明確要求,提升絲、鋼絲繩、連接器等零件必須符合煤礦運輸的要求,各種鋼絲繩線的安全系數和韌性指標應該與工程要求保持一致[2]。同時應該成立專門的管理小組,加強對設備的管理與檢修工作,應該建立健全的績效管理制度。企業對維修人員的設備維修數量進行考核管理,能夠公平的展現每個人的工作狀態和工作能力,起到良好的監管作用。按月進行統計,整理出月維修設備質檢報告,能夠及時的發現設備維修中存在的問題,然后結合數據對維修人員們進行考核管理。
(三)嚴格規范煤礦工人的運輸操作
在煤礦運輸工作中,應該按照規章制度的要求進行操作,從根本上保障工作的安全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及《國務院關于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對工作人員提出具體要求。例如,傾斜井巷運輸用的礦車連接裝置,必須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兩倍于其他最大靜荷注重的拉力試驗;巷道內軌道運輸,需人力推車時,嚴禁在礦車兩側推車;煤礦從事運輸工作的班組長應該接受專門的安全培訓,合格后才可以入職;煤礦井下電氣設備的完好率要保證在95%,小型電器設備的合格率應該在95%,防爆電器的失爆率應為0。
(四)進行專業的崗前安全培訓
應該提高運輸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培養員工的職業素養,增加對煤礦運輸安全性的認識,完善他們對科學操作的理念。對運輸人員進行安全知識培訓是強化煤礦運輸工作管理的重中之重。加強工作人員的培訓,一方面能夠提高設備操作的水平,另一方面還能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煤礦企業培訓目的是為了激發工作人員的個人責任意識與安全意識,員工應該明確安全的重要性,在工作中進行合規操作,約束自身行為,保證運輸的安全性,避免發生危險。
四、結論
綜上所述,應該加強對煤礦運輸中不安全動作的把控,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配置高效的運輸設備、規范煤礦運輸的操作、進行崗前培訓,從設備和人員方面提高運輸的安全性。這樣有利于煤礦產業的發展,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阮東鵬.煤礦運輸事故不安全動作原因研究[J].能源與節能,2019(04):5-6.
[2]蔡俊川.煤礦運輸事故形式及防范對策[J].西部探礦工程,2020,32(04):205-206.
作者簡介:
王一鶴(1991-);性別:男,民族:漢,籍貫:山東省新泰人,學歷:專科,畢業于新汶礦業職工大學;現有職稱:技術員;研究方向:煤礦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