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權 李曉虹
【摘要】情境創設教學法的應用,不僅有效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與實踐能力,并且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開展帶來了極大動力。通過對當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問題及情境教學法的意義進行探究,針對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展開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情境創設 小學語文 應用
小學生受年齡閱歷影響較深,正處于感性認識階段,因此,若使用傳統方法對小學生進行教學,則會嚴重影響其想象力及創造能力的發揮,導致小學生無法健康成長。而利用創設情境教學法,可為學生設計教學情境,使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被充分激發,使其在真實的教學環境中深入理解并掌握語文知識,有利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質量,使小學生語文學習效率不斷提升。
一、情境教學法的意義
情景教學法主要是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結合相應案例或情景,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理論的理解能力,提升學生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學習效率不斷提升。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利用情景創設教學法能使學生在學習時感受到與實體類似的形象,為學生帶來栩栩如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同傳統教學方式相比較而言,更具有帶入性與真實感。創設情境教學法能為學生設計生動形象的教學場景,使學生在該場景中體會到語文文本中所涉及的感情與意趣,能夠使學生在廣闊的想象空間內不斷激發自身想象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內涵與情感。除此之外,受到生活經驗的影響,小學生對于文本內容多半理解,無法深入透徹,若使用情境教學法,可以輕易將生活中的現實情境與文本中所包含的相關內容進行有效結合,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鑒賞文本情感與文字,有利于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積累足夠語文知識,為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語文能夠有效陶冶學生情操,拓展學生視野,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發現美的能力,能夠使學生正確感知美,鑒賞美。小學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會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產生影響,但在實際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以下問題有待解決:
第一,小學生自身性格較為活潑、好動,在學習時若能處于輕松自由的氛圍,則可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與創造能力,使整個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使學生求知的欲望被喚醒。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依舊按部就班的按照傳統形式進行語文授課,沒有絲毫的先進化與創新性,導致小學生始終處于較為沉悶的課堂氣氛之中,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興趣,也無法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的作用,嚴重影響整體學習效果。
第二,小學生生活積累較少,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常常無法正確理解文本中所包含內容的真正含義,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導致教師會將教學重點放在理解課文中,嚴重忽視學生學習技能的培養,會嚴重阻礙學生的全面發展,使整個教學效率不斷降低。
三、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方式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
在大力推廣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廣大語文教學工作者幾乎都面臨著的一個課堂問題——即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使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課堂探究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因此,教師需要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的設置問題,對學生循循善誘,有效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
例如,教師進行在《成功》這篇課文的課堂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思考:成功需要什么樣的條件?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對該文章選擇分段落進行朗誦,讓學生在深思熟慮后,各抒己見。當出現了不同意見時,學生還能夠從其他同學的回答中受到不一樣的啟發,有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而培養。例如,有的學生認為成功需要信心;有的學生認為成功需要持之以恒和創新;也有的學生認為成功是一種感受——考試得了第一名、攻克了難題、收到教師的表揚等都屬于成功。每個學生會得到不同的見解和想法。此時,教師應當循循善誘,帶領學生找到問題的答案。比如,詢問學生是否渴望成功,準備如何獲得成功?讓學生可以為自己的立下目標,并付諸實際的行動,實現課文對學生的影響。
(二)運用多媒體創設新穎的教學情境,有利于突破重點、難點
隨著科技時代的高速發展,多媒體技術也不斷滲透入我國教育的教學課堂當中,將枯燥乏味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生動形象的代替品,化難為易。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钡臀覈壳靶W語文的教學現狀而言,大量的課文都含有較大容量的社會性知識,從而導致教師對文章進行大量的解讀,學生也無法得到相應的理解,無法感受到其語言文字最終想要表達的深層內涵。但通過教學情景的創設,學生就不用再單方面的從字面意思去理解文意,可以借助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源,加強對小學語文課文的理解。
比如,教師在進行《日月潭》這堂課的教學時,應當使用投影儀將臺灣文化、歷史、風土等方面的照片為學生展示出來,讓學生可以初步的了解臺灣。接著,為學生展示日月潭的圖片,讓學生在閱讀課文之前,激發學生對日月潭的喜愛之情,以及對臺灣風光的向往之情,從而讓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得到充分的體現。
再如,在《開國大典》該文中將大典的盛況進行描寫,但是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反復閱讀,學生很難對其得到深刻的感受。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將《開國大典》的錄像片為學生進行播放,為學生展示開國大典時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為全國人民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政府成立了”和全場三萬人歡呼的壯觀場面,激發學生愛國情懷,從而產生共鳴。
(三)故事教學法、扮演教學法的運用
在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對故事和游戲有極大的興趣,教師可以選擇將故事和游戲融入到情境教學當中,從而獲取更高的課堂效率。小學語文的授課內容主要以敘事文體和散文為主,閱讀性較強,十分適合使用故事的形式表現出來。例如,教師在進行《丑小鴨》這篇課文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主進行分組,通過不同角色的板演,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體會到對不同角色的內心想法,深刻分析角色的做法和行為,最終實現教學目的。小學生將自己代入角色,對故事進行演繹,可以實現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教學。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在語文課堂的學習過程中無法始終保持專注度,容易分散注意力。此時,教師就可以選擇故事情境創設法,將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轉化為寓教于樂的故事分享會,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使學生可以心情放松,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當中。在融入故事類的情境教學中,教師運用故事的形式對課文進行講解,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強化教學成效;另一方面,能夠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有效拓展,從而使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取得全面的發展。
總之,情景創設的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對學生的性格特點、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學習特征等方面進行深入的了解,才能選擇出最適用于小學生的語文教學方法。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主動地關心學生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情感,降低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另一方面,能夠強化創設情景教學法的實施,促使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