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敏

【摘要】軌道交通周邊地區綜合開發是落實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研究從城市與區域視角出發,針對機場聯絡線浦東段綜合開發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結合案例研究,明確總體思路與規劃導向,探索三林南站、張江站和度假區站站城一體化的功能定位、發展策略與業態建議。最后,進一步提出關于綜合開發研究的深化思路與建議。
【關鍵詞】綜合開發;機場聯絡線;浦東新區;發展策略
軌道交通機場聯絡線是上海市軌道交通市域線的東西向骨干,是國家發改委首批確定的市域鐵路示范線路之一。線路全長68.6公里,設9座車站,設計時速160km/h,逾88%為地下線,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根據《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將建設總里程達1000公里的市域鐵路,形成由市域線、市區線和局域線組成的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而機場聯絡線是市域線網中的首條新建線路。
軌道交通機場聯絡線的主要功能和戰略意義包括:(1)整合交通資源,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2)兩場(虹橋機場、浦東機場)三站(虹橋火車站、上海東站、上海南站)快線,實現四十分鐘可達。(3)服務重點片區,支撐地區發展。機場聯絡線通過改變交通的可達性,實現城市資源的重新分配,將兩場三站交通樞紐、三林與閔行大型居住社區、張江科學城重要產業板塊、國際旅游度假區重點功能區、川沙城市副中心城市公共中心等城市重要的空間元素串聯了起來,縮短了經濟距離和時間距離,促進商貿金融、科技創新、文化旅游、商務會展等功能開發和要素集聚,共同激發城市能級與活力升級。
1、機場聯絡線綜合開發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綜合開發又稱“一體化”開發(Integrated Development)和“地鐵+物業””開發(Rail+Property,R+P),指在保證交通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通過對站點及其周邊沿線土地空間進行多功能、高強度的立體化開發,利用土地與物業增值收益“返哺”地鐵建設投資,以期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上海市新一輪總體規劃倡導TOD開發模式,提出加強軌道交通站點及周邊地區的功能復合,提高人口、崗位與軌道站點的空間匹配度,充分發揮軌道交通對城市空間的發展引導、和支撐服務作用。為保障落地實施,上海市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支撐城市軌道交通綜合開發的政策。如《關于推進本市軌道交通場站及周邊土地綜合開發利用的實施意見》(滬府辦[2016]79號)、《關于加強容積率管理,全面推進土地資源高質量利用的實施細則》等,明確提出,充分發揮軌道交通樞紐和站點在交通集散、公共服務和土地價值方面的優勢,通過規劃編制轉移平衡開發總量的模式:軌道交通站點周邊600米半徑范圍內覆蓋的街坊稱為TOD街坊,適用“特定強度區”政策。鼓勵開放量從非TOD街坊挪移至TOD街坊,適度提高站點周邊開發強度。
依據《機場聯絡線選線專項規劃》,機場聯絡線采用沿外環通道方案,浦西段與春申塘共通道,浦東段多位于外環綠帶內,線路的實施條件好,但也制約站點的綜合開發利用。存在主要問題為:
(1)人流量偏低、換乘和通過型站點。《機場聯絡線浦東段線站一體化專題研究》預測全日總客流量達14-25萬人次,對標全球城市,如日本東京典型的TOD站點,新宿站350萬、澀谷站325萬的日客流量,機場聯絡線的日客流量偏低。另一方面,機場聯絡線的客群以快速便捷通達和換乘為主要目的。在建設運營維護成本高、財政壓力大的情況下,如何將客流轉化為經濟的效益,成為要思考的問題。
(2)生態阻隔作用明顯。新區總規對于各類生態空間的最小寬度、森林覆蓋率和建設用地比例均有明確要求,但機場聯絡線站點周邊一公里范圍內均被生態空間阻隔。機場聯絡線的綜合開發應生態空間保護為底線,保障生態空間的連通性與完整性。
(3)直接服務扇面有限, 可開發用地規模不足。浦東新區總規編制時,機場聯絡線選線方案未具體明確,因此三林南站和張江站的站體方案位于新區總規開發邊界以外,度假區站位于開發邊界內。站點1000米半徑范圍內,開發邊界內用地面積的比例偏低:三林南站為42%、張江站為61%、度假區站為82%。除直接服務扇面受限外,張江站和度假區站周邊還有大量用地已經建設,因此總體開發用地規模極為有限。為尋求投資建設、運營維護與收益的平衡,實現軌道交通的可持續建設,建議局部調整開發邊界,優化三林南站、張江站和度假區站與城市開發邊界的關系。
面對以上問題,機場聯絡線浦東段重點應協調平衡生態建設、交通服務和城市建設之間的關系,合理確定功能定位、開發強度、交通組織和公共空間等TOD規劃管理指標[ ],明確發展底線、配套設施導則與發展策略,通過規劃、設計與策劃研究,發揮軌道交通和城市建設的聯動效應。
2、總體發展思路與規劃導向
根據相關實證研究,軌交站點設立之后,通常影響800米范圍以內的用地性質與結構。其他影響還包括:空間形態與結構、交通出行與交通組織方式、房地產供需、產業結構與功能分布、財政收支情況等[ ]。從區域宏觀角度出發,針對三大問題,機場聯絡線浦東段總體發展思路與規劃導向建議為:
(1)EOD:以生態品質提升為導向,實現從生態阻隔向生態融合、特色優勢轉變。綠廊穿插,把生態間隔功能融入生態活動和生態產業功能。提升城市居民生態環境品質,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2)SOD:以公共服務激活為導向,實現從人流通過,向消費集聚、活動目的地轉變。營造特色消費場所、強化公共服務,實現“截流”和 “引流”,并通過構建公共服務中心,滿足居住、工作、購物、娛樂、出行、休憩等需求的多功能,實現從人流通過向消費集聚和活動目的地轉變。
(3)TOD:以公共交通引導城市發展為導向,從用地不足向集約高效、緊湊發展轉變。通過提高開發強度和垂直復合,實現地上地下一體化開發和集約高效多功能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