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長期以來對自然資源的嚴重破壞,保護生態環境已經變得刻不容緩。生態文明建設在近些年也更加受關注和重視,同時生態文明建設在土地利用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為了社會、經濟乃至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對基于生態文明建設角度下土地利用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的空間銜接問題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關鍵詞】生態文明;土地;環境保護
自從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以及所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們在看到經濟的快速發展所帶來的經濟水平和社會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生態環境的破壞也越發嚴重,并且在近些年所帶來的不良后果越發的明顯。一到冬季,很多地區長期的霧霾消散不了以及為了經濟的發展而無節制的開采各種資源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等等這些,不僅對大自然造成了嚴重的損害,更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以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所以,生態文明建設越加迫切。在我國的十九大報告中也明確指出,在發展經濟時,一定要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并必須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也就是說,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進行肆意的破壞,破壞生態環境所造成的惡果在近些年已經開始報復人類,這不是我們想看到的。應該秉承在保持經濟穩定發展的同時,一定要更加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的觀念。因此,為了社會、經濟乃至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對基于生態文明建設角度下土地利用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的空間銜接問題的研究就非常有必要。
1、三界四區和環境功能分區的內涵
伴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的出臺,環境保護規劃和土地規劃變得更加重要,而其中“三界四區”、環境功能分區分別作為城鄉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重要前提,對土地利用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的銜接和實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界四區”當中的“三界”主要指的是禁建邊界、規模邊界和擴展邊界,“四區”指的則是有條件建設區、允許建設區、限制建設區和禁止建設區。環境功能分區指的是按照國家相關法律的規定,以環境的發展和質量為前提的,對不同種類區域的詳細劃分。這都是在當前土地利用的總體規劃中,為了使城鄉建設的用地利用的更為充分和實現環境保護的目標而確立的。
2、生態文明建設視角下土地利用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的空間銜接策略
土地利用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是生態文明建設中兩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在現在我國推行城鄉一體化和保護環境的雙重目標下,怎樣更好的解決土地利用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兩者之間的一些問題,是現在政府非常關注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
(1)“三界四區”和環境功能分區的空間銜接
在環境保護功能分區中將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以及其他需要被保護的區域,劃分為了一類區;二類區和三類區主要是一些一般性的工業區域、農業區域和特定的工業區域。在這三個功能區當中,一類區的環境承載能力比較大,對環境和生態保護的開發力度比較小,所以被劃分在“四區”當中的禁止建設區域。二類區主要是一些一般性的工業區以及農業區域,環境承載能力一般,在生態環境的開發上是基本平衡的,所以被劃成“四區”當中的限制建設區域。在三類區中,對環境的承載能力是比較小的,有不少開發過度的地區和開發失去平衡的地區,開發過度的區域就是“四區”當中的允許被建設的區域,開發失去平衡的區域則是有條件建設的區域。
(2)“三界四區”和地表水水域環境功能分區的空間銜接
在地表水水域環境功能分區中,將其劃分成五種類區。一類水中主要包括源頭水以及國家自然保護區的水源,這類水的地表水環境承載能力較高,所以屬于禁止建設區域。二類水主要包括養魚類、養蝦類的水產養殖水域、一級保護區、珍貴的水生生物棲息地的水源地,這些水源環境承載能力適中,開發較為平衡,為限制建設區域。三類水主要為生活飲用水、二級保護地區的地表水源、一些魚蝦類過冬地點的水域等,這些水域環境的承載力比一類和二類水的能力小一些,屬于有條件建設區域。四類水中包括一些工業用水、不和人類直接接觸的娛樂城所的用水,這些地表水的環境承載能力比上邊三類要更小一些,同樣也屬于有條件建設區域。那顯而易見,五類水就是環境承載能力最小,并且已經被過度開發的水源,包括農業用水、景觀用水區域,是允許建設區域。
(3)“三界四區”和聲環境功能分區的空間銜接
同樣,聲環境功能分區也將其分為五個功能分區,分別是從0類區到四類區。0類區主要為一些需要保持安靜的區域,如療養區等,這些區域聲環境承載力大,開發不足,為禁止建設區域。一類區和二類區主要是一些居民區、文化教育區域等以及一些商業區域或者商住混合區域等,這些地區聲環境承載力適中,開發平衡,均為限制建設區域。三類區聲環境承載力較小,開發失衡,為有條件建設區域。四類區聲環境承載能力小,開發已經過度,為允許建設區域,主要包括一些需要進行噪音污染防治的區域,如道路兩側區域等。
結語:
伴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也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重視。而近些年,我國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來治理生態環境污染問題,比如近幾年大力實行的節能減排、清潔能源的大力推廣等,都是為了緩解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而給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提出了要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角度下,對土地利用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做好兩者的銜接工作就變得異常重要。在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文明的道路上,一定要堅持和樹立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加快土地利用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的空間銜接工作,為我國的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楊桂品.探討土地規劃利用空間與環境建設的聯系[J].建材與裝飾,2018(25):103-104.
[2]敬寶紅.生態文明建設視角下土地利用規劃與環境保護規劃的空間銜接研究[J].環境與發展,2018,30(04):218+220.
[3]王佳.生態文明建設視角下土地利用規劃與環境保護規劃的空間銜接研究[J].科技傳播,2015,7(21):178-179.
作者簡介:
韓梅(1971.6-),女,漢族,山東濟寧人,濟寧市土地資產事務中心,大學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自然資源工程師,土地工程類(土地利用與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