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芳林
【摘要】導學式教學的出現,使教師能夠更加準確的把握教學目標,確保教學任務有條不紊的展開,針對教學過程中關鍵內容展開提前的導向設計,同時以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基本特征為基礎,采取“以學定教”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緊跟老師的步伐,與老師進行交流并產生共鳴,以此來刺激學生的學習熱情。由于小學生年紀還比較小,思維不具備一定的邏輯性,在學習數學知識時沒有獨立思考、完成難題的能力,所以教師可以選擇導學式教學法幫助學生學會自主思考、獨立完成任務,以此來提高課堂質量與效率。
【關鍵詞】導學式教學? 小學數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0-0183-01
本文針對導學式教學法給小學數學教學帶來的影響著手,對導學式教學如何融入課堂展開了探討,希望此研究能給教師們帶去一定的參考意見。
一、小學數學課堂中導學式教學的作用
隨著人們對素質教育的關注度提高,小學數學導學式教學法在課堂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采用導學式教學法,不僅使教師接受到了新的教學理念,也讓每一位教師意識到好的教學法對學生的促進作用,從而更加積極的加入到了數學教學的研究之中,利用導學式教學法,有效刺激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愿意去主動學習,自主探索數學難題,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及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的數學成績有了實質性的進步。
所謂導學式,指的是將預習作為前提,老師的課堂講授作為引導,學生在自己與老師的共同努力下養成積極、主動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方法,所講授的內容以課本為主,同時將教學延伸至課外的生活實際知識。隨著導學式教學法的運用,教師成為了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他們不再呆板的傳授課本理論知識,還需要去啟發學生,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培養學生的探究習慣。在導學式教學模式下,老師與學生的聯系是非常密切的,老師也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而充當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輔導、提供幫助,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實現傳統教學模式向創新型教學模式的轉變。綜上所述,導學式教學法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實現了“引導”與“教學”的融合,以教學原則為基礎,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推動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進步。
二、運用導學式教學需遵循的原則
(一)實現“導”與“學”的結合
實現“導”與“學”的結合,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將提高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作為首要任務,構建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質疑、互相吸取意見,在融洽的氛圍中實現教學目標,關注學生的學習反饋,搭建溝通的橋梁,包含了一系列環節,如引導、啟發、主動探索、獲得結論、課外延伸等。
(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因為小學生年紀尚小,心智和思維都還沒有成形,所以在傳授教學知識時一定要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老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有目的的提問學生,促使學生探究問題的本質,在交流中說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通過不斷地探索而得到結論,以此來轉換學生看待事物的角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由此,既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也提高了學生化解難題的能力。
(三)通過合作共同進步
在合作中互相彌補共同進步,指的是在一些特殊的教學活動下,學生需要組成小組,這和以往的教學模式不同,實現了從個體學習到集體學習的轉變,比如在學習一些啟發性的數學知識時,老師可以賦予學生一定的討論時間,組織學生進行組內探究,以此來培養每個學生的合作意識,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一起進步,最后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三、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運用
(一)充分利用情境教學法
跳躍性的思維是學好數學的前提之一,但是小學生的思維還處于發展階段,如果僅僅只是把知識理論一股腦的灌輸給學生,那么很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對數學更加抵觸,最后導致教學目標無法實現。導學式教學法會在課前導入相關的情境,能夠讓學生產生好奇,然后有效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比如在學習四邊形的相關知識時,老師應該讓學生自己去把握四邊形的知識。學生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尋找一個四邊形的物體,等學習了四邊形的周長、面積等知識點以后,讓學生拿出物體自己進行測量,最后看看誰測量的結果最準確,采用這種上課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鍛煉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使數學課堂不再枯燥乏味。
(二)在教學過程中導入實際問題
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導入到數學教學之中,把具體的事物與抽象的知識結合在一起,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比如在學習長度單位這一內容時,為了確保學生能夠區分“厘米、分米、米”并掌握這三個單位的聯系,老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兩條長短不同的線段,然后進行提問:“這兩條線段哪一條長呢?”立馬有學生搶答:“上面那根比下面那根短。”這個時候老師可以繼續提問:“我們能夠看出下面這條線段長于上面那條,那么可不可以用數據來表達它們之間的關系?”在后面的知識講解中,學生就可以將這個問題作為目標去學習度量單位以及不同單位的轉換,以此來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更快更容易的學會這一內容。
(三)在教學活動中融入生活知識
把生活中隱藏的知識導入到數學課堂中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比如,小明共有100塊錢,他用13元買了香蕉,除此之外還可以再買一種自己喜歡的水果,最后小明大概還可以剩下多少錢?又比如,小紅從家到學校共1200米,每天上學需要花十分鐘,小芳一分鐘可以跑200米,那么小紅一分鐘可以步行多少米呢?通過這些問題打開學生的思維,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使用導學式教學時,應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重難點歸納在一起,將關注點放在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切實增加數學課堂的趣味性,真正發揮出導學式教學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董文文. 探討小學數學導學式教學的實施策略[J].中華少年,2019(20):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