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華 鄭國俠 盧玲
【摘要】立德樹人是創新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在專業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協同政治思想理論課程進行品德教育,是其中重要一環。本文就如何在病原生物學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課程思政? 病原生物?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0-0187-01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講話中提出:要使各類課程與政治思想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新時代創新人才的培養,應該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1]對醫學生開展思想品德教育尤其重要。本科教育中,通常重視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思想道德的引導。本文將針對在病原生物學課程中如何對醫學生開展課程思政進行初步的探討。
病原生物學是醫學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涉及臨床、護理、口腔、醫學影像和醫學檢驗等多個專業。如何在病原生物學教學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政,加強醫學人文、醫學倫理和醫德教育,真正做到立德樹人,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2]無數的前輩為病原生物學的發展付出了努力,更多的醫務工作者和科研人員正在用自己的努力推動學科的發展,促進醫療技術的進步。總結、挖掘這些事跡,將為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培養提供最好的素材。
一、明確課程思政的素質目標,提高教師課程思政意識
在課程思政教育背景下, 專業教育的教學目標除了通常的知識傳授目標和能力培養目標之外,還應該結合課程特征,增加思政教育目標,在專業教育中融入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教育,實現專業知識傳授和品德教育有機統一。教師在平時的專業教育中,也會穿插一些醫德醫風、科學精神相關的思想教育內容。在課程思政背景下,教師需要進一步提高德育意識和價值教育意識。教師應該認識到,“立德樹人”、“德才兼備”,良好的品德是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將課程思政是授課內容的一部分,思想教育是人才培養目標的一部分。只有提高了教師的主動性,課程思政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將課程思政融入教學內容
通過總結課程的特色及優勢,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是進行課程思政的重要步驟。[3]病原生物學課程中及病原生物學發展的歷程中,有很多值得發掘的思政教育元素:
1.科學思維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在病原生物學發展史中,很多科學家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嚴謹的實驗設計,一步步推動病原生物學的發展。例如巴斯德在研究啤酒變酸的原因過程中推翻了“自然發生學說”,郭霍建立的鑒定病原體的郭霍原則等等,有依賴于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澳大利亞科學家馬歇爾為了證明幽門螺桿菌與慢性胃炎的關系,不惜用自己的胃做實驗,喝下幽門螺桿菌菌液。充分體現了他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2.職業道德
在介紹細菌耐藥性的時候,會介紹抗生素濫用與細菌耐藥性的關系。作為醫生要有醫技,自己要清楚抗生素的使用條件,使用量等等,要有意識并且有能力指導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此外,還要有良好和醫德醫風有義務宣傳濫用抗生素的危害。在疾病治療中,介紹一些病原檢驗專家,默默無聞為病原體的辨識和鑒別工作付出大量心血,為疾病確診做出重要貢獻,鼓勵學生“干一行,愛一行”,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出突出的貢獻。
3.培養學生的中國自信
中國人在病原生物學的發展歷程中,做出了重要貢獻。例如古代孫思邈提出的預防天花的方法,能夠有效預防天花的發生,這是最早的天花預防的記錄,也是人類使用疫苗預防疾病的最早的記錄。近現代孟非凡等人成功分離了衣原體,并詳細研究了其致病機制及其防治方法; 近年來,屠呦呦等發現的青蒿素有效治療瘧疾感染,挽救了數千萬瘧疾患者的生命,并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在課程中介紹中國科學家在病原生物學領域的進展,能夠讓學生了解我們在自然科學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4.培養學生人文關懷意識
人文關懷是對人的尊嚴的肯定,對人的生存狀態的關懷,關注個人的生存與發展。 在介紹艾滋病、結核等傳染病的防治過程中,要讓學生知道對患者的人文關懷,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人文關懷可以鼓勵患者面對疾病,提高治療的依從性,而且可以預防患者因絕望而做出危害社會的事。提高學生在職業中的人文關懷意識,也是提高醫學生職業素養的一個方面。同時,還應強調,國家目前對艾滋病、結核等多種疾病都實現了全免費治療,這是只有發達國家才能做到的承諾,而中國政府以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能力,做到了發達國家的才能做到的醫療保障,充分體現了政府對人民的關心關懷以及對改善民生的重視,不僅僅是提出口號,還付諸行動。
大學最重要的任務是本科教育,除了專業知識的傳授,如何將專業教育和課程思政融合在一起,如何立德樹人,培養德才兼備的創新人才,是新時代的教育需要解決的問題。[4,5]除了通常的政治思想教育課程,我們還應該在日常的專業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本文初步探討了病原生物學課程中的部分課程思政素材,為開展課程思政進行了初步的探索。相對于思想教育課程,課程思政的理論體系可能并不完整。但是課程思政的內容與學生的日常學習或將來的工作息息相關,可能會更少一些枯燥的說教,讓學生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知道如何在學習工作中去踐行課堂所學。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9
[2]周密,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 中國實驗診斷學,2019(7):1283-1285
[3]陳根,何玉林,趙玉敏 課程思政與病原生物學教學結合的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 2019(12): 58-59.
[4]周亦文.課程思政理念下高職院校各類課程協同育人機制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8(22):15
[5]李焦明.如何實施“課程思政”[N].中國建設報,2019-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