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茵 伊美霞

【摘 要】 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對老年慢阻肺的護理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在阿克蘇地區第二人民醫院就診的5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觀察組使用心理護理。結果:護理后,兩組的最大通氣量、肺活量和一秒內用力呼吸量均明顯升高(P<0.05),觀察組的最大通氣量、肺活量和一秒內用力呼吸量更高(P<0.05);護理后,兩組的生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心理領域、獨立性領域、精神支柱和環境領域評分均明顯升高(P<0.05),觀察組生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心理領域、獨立性領域、精神支柱和環境領域評分更高(P<0.05)。結論:心理護理對老年慢阻肺具有較好的護理效果。
【關鍵詞】 心理護理;老年慢阻肺;肺功能
文章編號:WHR2020024072
慢阻肺的特點即為康復效果不佳,治療時間較長,易復發等[1],因而,護理干預對慢阻肺患者的康復效果會產生比較重要和積極的影響。然而,傳統意義上的常規護理方法對老年慢阻肺的效果已無法滿足患者的現實需求。本研究選擇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在阿克蘇地區第二人民醫院就診的5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為研究對象,主要探討了心理護理對老年慢阻肺的臨床護理效果,現進行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在阿克蘇地區第二人民醫院就診的5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齡為60~81歲,平均年齡為(72.34±5.69)歲;病程為1~13年,平均病程為(5.73±1.42)年。對照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齡為60~81歲,平均年齡為(71.95±6.43)歲;病程為1~12年,平均病程為(5.64±138)年。兩組的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護理人員需主動介紹慢阻肺的有關知識,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密切關注病情,詳細記錄患者任何的不良反應,以方便以后的臨床查證,指導患者低鈉飲食,多攝入優質的蛋白,為其提供舒適的住院環境。
觀察組:慢阻肺患者的病情遷延不愈,多次發作,心理方面也會受到嚴重的創傷,引發煩躁、易怒、絕望和焦慮等負面情緒,顯著降低治療依從性,醫護人員應主動進行關心,減輕其緊張、煩躁和恐懼感。耐心指導老年慢阻肺患者進行放松訓練的方法,以盡可能地放松患者的身心,如果患者產生不良的情緒,則可以采取放松訓練,對情緒進行調理,如在吸氣時,可以緊握拳頭,而在吐氣時,則需要放松身心,播放音樂也可以產生同樣的臨床效果;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慢阻肺的影響因素、特征、治療方法和疾病發展等,且及時告知患者治療中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在傾聽老年慢阻肺患者對于疾病的傾訴時以及給患者講解關于疾病相關的知識時,應保持與患者直視,以自然、親切的目光使老年慢阻肺患者感覺到醫護人員的關懷,增強其配合治療和護理的積極性。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的最大通氣量、肺活量和一秒內用力呼吸量。使用WHOQOL-100量表評價生活質量,內容包括生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心理領域、獨立性領域、精神支柱和環境領域6個維度。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標準差表示,對比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的最大通氣量、肺活量和一秒內用力呼吸量比較
護理后,兩組的最大通氣量、肺活量和一秒內用力呼吸量明顯升高(P<0.05),觀察組的最大通氣量、肺活量和一秒內用力呼吸量更高(P<0.05)。見表1。
2.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后,兩組的生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心理領域、獨立性領域、精神支柱和環境領域評分明顯升高(P<0.05),觀察組生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心理領域、獨立性領域、精神支柱和環境領域評分更高(P<0.05)。見表2。
3 討論
慢阻肺作為發病率比較高的一種呼吸科疾病,主要癥狀為肺通氣不足,患者的肺通氣血流會發生明顯的異常,大大增加了機體的耗氧量,對患者的頸動脈造成直接的影響,引起CO2滯留的現象,最終導致呼吸衰竭,威脅患者的生命[2]。慢阻肺會造成肺功能進行性的降低和不可逆性的降低,隨著病程的延長會出現心功能衰竭,需及時進行治療,否則患者會逐漸喪失勞動能力和生活自理的能力,降低生活質量[3]。同時,在治療期間,有效的護理是對老年慢阻肺療效的保障[4]。老年患者的病程長,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多會發生焦慮、害怕和緊張等心理改變,需要護理人員耐心地與其溝通,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和陌生感,并為其提供治療慢阻肺的專業知識,逐步改善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心理狀況[5]。本研究發現,護理后,觀察組的最大通氣量、肺活量和一秒內用力呼吸量更高(P<0.05);觀察組生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心理領域、獨立性領域、精神支柱和環境領域評分更高(P<0.05),表明心理護理能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對老年慢阻肺具有較好的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玉宇,尤智英.健康信念模式應用于老年慢阻肺穩定期患者的護理效果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19):2672-2676.
[2] 王曉玲,徐月清.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經沙美特羅替卡松吸入劑聯合無創通氣治療的效果分析[J].臨床研究,2016,24(10):89-90.
[3] 馬嵐,陳莉,祝芳芳.用鹽酸氨溴索對老年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12):179-180.
[4] 孫婷,陸云,汪俊.艾賓浩斯記憶法在老年慢阻肺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06):795-797.
[5] 孫雪梅,孫志華,王鳳芹.心理護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05):62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