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芝
【摘 要】 計算是數學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基礎,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時應當注重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并設計多種有效的策略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能夠在計算中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關鍵詞】 小學數學 ?計算能力 ?培養
現如今,伴隨著我國基礎設施建設速度的不斷提升以及我國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化,教育事業的革新工作已然成為了現階段政府部門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小學作為我國教育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本文通過對當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的分析,對當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培養方面的教學策略提出了些許建議,以期對小學教職工作者的教學活動開展帶來幫助。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都會發現學生在做計算題的時候會出現很多錯誤,而這些錯誤并不是學生不會計算,也不是學生不懂算理,而是因為不良的計算習慣造成的。這表現為:抄錯數、看錯符號等等。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計算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求學生在計算時,從審題、計算到書寫,一氣呵成,中途不東張西望,力爭算一題,對一題。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要求學生認真書寫數字和符號,只有寫對寫好才是計算正確的前提。在“抄錯”這個問題上,我曾經請教過一位教低年級的老教師,她毫無保留地談了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她要求學生在平時做題時邊輕聲讀邊寫。要讀出來,當然就得認真看清楚數字、符號,而由眼睛看到了數字、符號經過大腦分析后說出,就錯不了。
二、幫助學生掌握算理
正確的運算必須建立在透徹地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生的頭腦中算理清楚,法則記得牢固,做計算題時,就可以有條不紊的進行。1. 領悟。如:1 0以內的組成和分解,湊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數連加的概念,十進制計數法,有關數位的概念,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分數的意義與性質,分數單位的概念,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約分與通分等概念等。在低年級講授進位加法時,可以讓學生在擺、畫、數的基礎上體會湊十的過程,發現滿十進一的現象,已達到領悟。2. 明理。如:小學教材中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減法的性質以及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這幾個定律對于整數、小數和分數的運算同時適用,用途是很廣泛的。講解時,我首先使學生理解這幾個定律的意義。鑒于學生難掌握減法性質和乘法分配律,教學時,可舉學生熟悉的事例,并配合畫一些直觀圖加以說明,已達到明理。
三、提高計算速度及正確率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鼓勵)算法多樣化。”課程改革以來,雖然重視口算與估算方法的訓練,卻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訓練方式單一,無法激發學生口算、估算的興趣,學生對口算、估算有畏難情緒等。因此我認為我們有必須加強口算、估算教學,以此來提高計算速度及正確率。1.結合日常運用,努力培養學生的口算、估算的意識和興趣。(每天分類練習5分鐘,題量要適中,還要由易到難,有梯度。)口算、估算的能力和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兩天訓練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的訓練才能實現的,同時訓練形式應活潑多樣,方法簡單易行,可以直接筆算,也可以視算,還可以聽算,數量可以循序漸進,由少到多。2.練習要有針對性,如:學習“36×45”等進位乘法,先練習“5×3+6,4×6+5”等口算,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準確率。3.注意學生易混淆易出錯的口算題訓練,如:“15×4=,14×5=、25×4=、24×5=”等。
四、變化多樣教學激發興趣
計算是枯燥的,乏味的,往往老師不愿多講,學生不愿多練。面對這情況,教師需要講究訓練形式,激發計算興趣。如計算法則雖有科學性、邏輯性和嚴密性,但沒有趣味性,沒有節奏感,冗長難記,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如果將那些枯燥乏味的法則編成一些歌訣,則瑯瑯上口,易于記憶。歌訣教學,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只需輕松記憶,又使學生能愉快地學習新知,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激情,活躍了課堂氣氛,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達到了“熟能生巧”的目的。
五、加強基本技能訓練
學數學,不解題不行,只講不練或講多練少,都會影響到計算能力的提高。俗話說的好“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是這個道理。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經常督促和指導學生加強計算能力的培養。不然,學生在計算時會出現不該出現的錯誤。例如:在計算3.5×20時,有學生解答成3.5×2,得到7,反映出學生計算方法掌握了,但忘記了“20”末尾的“0”,這就是平時練習不夠引起的。在計算練習中,強化基本技能訓練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環節。例如,在計算小數、分數四則運算時,常遇到學生計算法則是正確的,但結果卻是錯誤的,究其原因,有約分、通分的錯誤,有互化錯誤,也有百以內的口算問題,這些都反映了學生的基本技能存在缺陷。為此,在練習中,應有的放矢,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無論低年還是高年級,每天課前兩分鐘的口算訓練,絕對可以使學生的計算技能得到提高。另外,幫助學生小結某些規律性的東西也能大大提高計算技能。如: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總的來說,用小數計算比較簡便,但判斷能否把所有的分數化成有限小數成為了這一類計算的關鍵點,隨著這一關鍵點的突破,學生的運算速度必定加快,計算技能也勢必提高。再如熟記圓周率的十以內倍數、常用的分數與小數的互化值等等。
總之,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成效。這里提出我的幾點方法,望同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