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面臨組織建構不夠優化、社會基礎不夠優良、物質基礎不夠優厚、文化基礎不夠優質等難題。破解之道在于:以優化組織構建體系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的組織基礎、以壯大鄉村集體經濟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的物質基礎、以復興優秀傳統鄉村文化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的文化基礎、以提升鄉村社會治理能力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的社會基礎。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對策研究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落實和完成黨在農村各項政策的終端和末梢,也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力量和重要抓手。農村基層黨組織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履行好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標過程中的領導者、組織者和實踐者的功能與職責,是當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首要任務與核心目標。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時代任務與作用發揮進行深入探討,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具有實實在在的研究價值,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新時代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基本功能述要
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基本功能可分為延續性功能和發展性功能。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后,農村基層黨組織功能更傾向于“發展型”功能。延續性功能主要指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新時代仍然延續的功能。主要包括:思想引領功能;政治領導功能;服務功能。發展性功能是新時代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重心所在。主要包括:領導經濟發展功能;參與管理與監督功能;利益整合功能。
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必要性分析
(一)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組織保障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力量和重要抓手。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提升其組織力、執行力,可保障鄉村振興戰略在民族地區的實行。
(二)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有助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村落民情民意的直接接觸者和感受者,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的"領頭羊"和"主心骨"。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有利于不斷提高少數民族對黨的認同感。
(三)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是完成新任務新目標的內在需求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的領導者、組織者和實施者。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與推進,必然給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目標、理念、方法和路徑等各方面帶來深刻的影響與變化。
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面臨的主要難題
(一)組織建構不夠優化
組織本身的構建體系和組織內部的成員結構不夠優化,制約著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覆蓋力和組織力。隨著自然村莊數量的減少和人口密度的下降,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構架體系和人員構成的不良變化傾向嚴重制約著覆蓋力和組織力的提升,影響著農村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和作用的發揮。由于中國的農村大部分村落比較分散,村落與村落之間相隔較遠,這就使得合并后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平均覆蓋和輻射的區域變大,給合并后的黨組織開展活動帶來很大不便,影響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的發揮。在組織人員構成上,后備隊伍缺乏優質群體。具有一定文化素質和技能、懂得經營而又頭腦相對靈活的中青年農民、農民黨員開始逃離土地和農村,紛紛進城務工、經商或另謀出路,留守在家的只有老、弱、病、殘弱勢群體。
(二)物質基礎不夠優厚
經濟基礎的不夠優厚制約著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和行動力。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黨在農村的執政力量,其建設的成效始終受到特定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在農村,基層黨組織可支配的物質財富較少,尤其以中西部農村為普遍。農村集體經濟的空殼化現象使得農村基層黨組織可掌握的資源越來越少,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手段和資源相對比較匱乏。農村集體經濟是公有制在農村的重要存在形式和實現途徑,此類不良現象不僅弱化了農村集體經濟的實力和功能,也削弱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存在的經濟基礎,侵蝕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動員能力和組織權威,制約著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和行動力的提升,并日益成為農村基層黨組織發揮思想優勢和組織優勢的最大制約因素。
(三)文化基礎不夠優質
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這種特定歷史條件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既是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歷史前提,也是進一步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自身發展活力和吸引力的現實基礎。伴隨著現代化的持續推進和鄉村社會的持續衰落,一些優質的傳統文化資源正在被遺忘或遺失。傳統鄉村文化中的差序格局也正日益解體,村莊作為文化共同體的特征日益弱化,“鄉約”、“村規”和“宗法、家法”不斷消失,社會倫理秩序不斷瓦解,講秩序、講正氣、講人情的傳統理念不斷遺失。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過程中可采用和借鑒的優質傳統文化資源越來越少,村黨組織的自身活力難以彰顯,對廣大農村群眾的吸引力也難以有效提升。
(四)社會基礎不夠優良
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目標根本在于對黨的執政理念和一系列方針政策的貫徹和執行。社會基礎的不夠優良制約著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鄉村社會的衰落會導致農村基層的公共權威退化、公共服務短缺和公共性的衰落,使得社會力量和社會因素的構成會不斷發生變化,良性的、均衡的社會基礎遭到削弱和破壞,會給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和功能的發揮形成一定的社會困境,使得農村社會的空心化趨勢明顯,農民的個體化意識不斷增強,對農村公共事務的關注日趨減少,鄉村的公共性不斷衰落。鄉村公共性衰落導致的一個嚴重后果是村組織和村集體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基本失去意義,隨之而來的是霸痞勢力和宗族宗教勢力的興起,村民在鄉村社會治理中往往失去話語權,鄉村治理納入惡勢力的股掌之中。鄉村社會出現的這些不良社會性因素,若不加以引導和糾正,必將會進一步削弱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權威,影響黨在農村的凝聚力和社會號召力。
四、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的對策建議
(一)以優化組織構建體系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的組織基礎
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于農村基層黨組織是中國共產黨在農村的領導力量和執政依托,在于村級黨組織在廣大農村區域內有著科學合理的構架體系和優質的黨員隊伍,能夠將黨和國家的意志全面、高效地貫徹和落實。一要充分考慮村級黨組織構建分布的政治效益和社會效益,不能簡單地隨著村莊數量和人口密度的減低而減少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設置和分布。在一些自然村莊衰落的地域容易形成權力真空地帶,滋生宗族、宗教和封建迷信勢力,需要中國共產黨執政力量的存在和治理。二要積極探索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有效設置方式。要按照有利于加強黨的領導、有利于開展黨的組織生活、有利于黨員教育管理監督、有利于密切聯系群眾的原則,探索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有效設置方式。打破地域界限和單一的垂直體系,探索推廣黨組織設在農業合作社、行業協會等形式;在鄉村凋零與荒涼地帶加強黨的存在力量、豐富黨的存在形式,實現黨組織對農村的全覆蓋。三要優化黨員隊伍結構。要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增強從農村優秀青年群體中培養積極分子、吸收黨員的主動性和工作力度,提升黨員隊伍質量;嚴格黨員隊伍管理,村黨支部要擔負好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的職責,引導廣大農村黨員發揮模范作用和帶動作用。
(二)以壯大鄉村集體經濟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的物質基礎
一是要積極推動新型城鎮化戰略,破除阻礙城鄉融合的制度籬柵。積極發展中小城市和鄉村小城鎮,引導優秀人才積極向農村“回流”,激發農村發展活力。進一步完善城鄉要素自由流動的市場機制,加快農村土地制度創新的步伐,加大培養鄉村自組織的能力。二是大力發展農村市場經濟,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轉型。鼓勵和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村輸送與轉移,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高效農業、特色農業、旅游農業轉型和發展,從根本上增強農村經濟發展的造血功能,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經濟基礎。三是防止鄉村集體經濟的空殼化和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邊緣化。要警惕資本對鄉村形成實際控制和對鄉村集體經濟的剝奪,減少資本力量對鄉村黨組織、村委會、鄉村集體經濟以及其他鄉村社會力量的控制和對抗,防止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邊緣化。
(三)以復興優秀傳統鄉村文化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的文化基礎
要重拾傳統優秀文化,用好傳統優秀文化。一要對鄉土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之更適合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需要。鄉土文化是傳統文化在鄉村的集中體現,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傳統信仰和價值觀,孕育著豐富的鄉土生活方式、文化傳統、農政思想和鄉村管理制度等,與當今農村基層黨組建設提倡的和諧、有序、共享的理念不謀而合。農村基層黨組建設過程中可以挖掘好傳統鄉土文化中重義輕利、勤勞儉樸、戒驕戒躁等價值追求,拓展加強農村黨員品德修養和作風建設的文化資源。二要增強保護、發展和復興鄉土文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做好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規劃工作,做好鄉土文化宣傳與教育,自覺認識鄉土文化在培育精神家園和拓展執政資源等方面的積極意義,不斷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注入新的文化力量。
(四)以提升鄉村社會治理能力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的社會基礎
一要正確認識傳統鄉村的社會功能。鄉村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治理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發揮著重要功能。如借助其天然的“熟人”優勢,培育具有共同歸屬感的鄉村政治共同體、經濟共同體、倫理共同體和精神共同體,有效實現鄉村社會的和諧互動等。二要不斷增加農村群眾的獲得感。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切實關注民生問題,最大限度地維護和實現農民的各種利益,不斷增強農民的獲得感,打牢黨在農村的群眾基礎。三要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鞏固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對農村的政治領導和組織領導,處理好“兩委”關系,接受農村社會各類群體對黨組織的監督與批評,不斷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權威。四要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對農村社會的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農村基層黨組織要牢牢把握黨對農村社會治理的領導權、主動權,引導村民自治組織、農村社會組織和農民等各類主體和力量在鄉村社會治理中發揮好各自的功能和作用。五要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政治生態。村級黨組織要主動同一切腐朽、落后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活動劃清界限并進行批判和清理,堅決遏制地痞村霸勢力和封建迷信活動對農村社會治理的干擾和破壞,樹立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農村社會中的良好組織形象,為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和發展構建良好的社會基礎。
(五)以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的素質基礎
就民族貧困地區而言,目前的鄉村振興,核心還是脫貧攻堅。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有助于鄉村振興戰略的貫徹落實。要從選拔好黨員干部、優化黨員隊伍結構、提升黨員隊伍質量、嚴格黨員隊伍管理、做好黨員的教育監督、開展不合格黨員處置等方面,引導廣大農村黨員發揮模范作用和帶動作用。一要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素質。通過現代化的學習教育手段,實現黨員干部素質的與時俱進。采取黨校培訓、專家授課、外出參觀、能人登臺、明白人傳經、遠程教育等方式,實現農村黨員干部培訓方式多渠道、培訓內容多方面、培訓格局多方位。實現黨員干部隊伍普遍集中培訓100%。二要嚴格黨員干部的發展和管理。嚴格遵循“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十六字方針,注重從致富帶頭人中發展黨員,從源頭上保證黨員隊伍的質量,為黨組織輸入新鮮的血液。三要形成長效機制。形成科學的、具有執行力的建設運行機制,無論領導干部的更換與否,都要將這樣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這樣才能保證農村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的持續性,長效性,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領頭隊伍。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3 卷[M].人民出版社,1993.377.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6.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8-02-05(1).
[5]肖純柏.農村基層黨組織功能實現途徑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
[6]謝撼瀾,謝卓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研究[J].探索,2017,(05).
[7]侯晉雄.村(社區)黨組織建設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基于重慶的調查與思考[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3).
[8]蔡文成.基層黨組織與鄉村治理現代化: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分析[J].理論與改革,2018,(03).
[9]周忠麗.“空心化”背景下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建設研究[J].探索,2016,(1).
[10]舒婧.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思考[J].新西部,2018(23).
基金項目:中共重慶市委黨校(行政學院)2019年度校(院)級一般課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研究》階段成果;課題批準號:CQDX2019B-015。課題主持人:向玉蘭,中共重慶市黔江區委黨校教務科副科長、經濟學講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基層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