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立
【摘要】基于分析高中體育課堂中分組教學模式的構建。首先分析出分組教學模式構建的意義,以及分析出分組教學出現的問題。其次分析出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分組教學模式構建的有效策略,通過科學合理的分組;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三種教學途徑。最后分析出分組教學符合學生的體育學習和發展需求,促進了學生個性化發展。
【關鍵詞】體育課堂? 分組教學?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2-0218-02
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擔任著讓學生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注重對學生興趣和能力的培養的雙重目標,為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提高學生的練習密度和自覺鍛煉身體的意識。所以,體育課可以應用分組教學模式,有效的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實現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得到個性的展示。
1.高中體育課堂中分組教學模式構建的意義
在高中體育課堂中構建分組教學模式,改善了傳統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氛圍,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興趣。體育將學生合理的分成不同的小組,可以針對學生具體的問題給予針對性的教學指導,使學生的體育練習更加具有實效性,掌握正確的練習動作和姿勢,確保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教學密度[1]。并且,分組教學也實現了學生之間的體育互補,讓體育能力比較優秀的學生可以幫助體育差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其他學生積極的參與體育鍛煉,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動力,有助于增強學生的體質,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
體育課分組教學還能滿足學生興趣需要,符合運動規律和身心發展,增強學習體育的信心,同時,學生在小組學習中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使學生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有效的調動了學生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的熱情,讓學生更好的發展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來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效率。從而增強了體育課堂教學的效果,實現體育課堂的真正教學目標。
2.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分組教學模式構建存在的問題
在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中,由于大部分體育教師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教學中依舊占據主導的地位,使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中,導致學生缺乏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并且,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下降,難以運用分組教學,不利于教學的順利開展。盡管部分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構建分組教學,但是對分組教學了解的程度不夠,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分組,導致學生在小組內產生了一些摩擦和碰撞,使學生對分組學習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導致體育課堂分組教學效果不理想。
同時,體育教師對實施分組教學時,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水平不匹配,一些強度較高的運動項目,不利于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進行。從而導致體育分組教學的效率下降,不能充分的發揮出其具有的教育價值與作用,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
3.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分組教學模式構建的有效策略
3.1科學合理的分組
在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中采用分組教學,體育教師就要全面系統的了解分組教學模式,知道分組教學在教學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體育教師要為學生科學合理的進行小組分配,可以根據學生的體育運動強度、體育實際水平、體育興趣愛好等多個方面,為學生進行小組成員的分配,確保分組教學的順利開展,能夠維護學生的合作關系。并且,體育教師要為每一個小組選拔出小組長,發揮其監督作用,保障組內的秩序,避免一些矛盾和沖突現象的發生,使學生能夠自覺的進行體育的練習,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和水平,實現分組教學的良性發展。
另外,分組教學要遵循一定的分組原則。比如,根據學生的性別、體能和健康狀況進行分組;或者采用階段性的分組,使學生在進行一個訓練后自動解散,重新為學生劃分小組,開展下一個項目的訓練。比如在人教版排球的教學中,體育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練習組和技術組,在學生能夠順利完成練習后,進入到技術組,來層層漸進的提高學生的動作技能水平。
3.2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
由于體育分組教學,每個小組存在著不同的問題,體育教師要根據小組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對不同小組成員給予不同的訓練要求和任務,增強分組教學的效果。因此,體育教師要時刻注意學生在小組內的學習表現,以及小組的學習進度,適當的調整教學計劃,使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體育知識和技能,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促進學生體育學習效率的提升。從而學生在小組內帶著學習任務和目標展開體育的訓練,有助于學生體育學習的有效性,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訓練習慣,提高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例如在人教版籃球的教學中。體育教師要讓學生建立原地單手肩上投籃動作概念,鞏固體前變向運球動作技術概念,掌握投籃動作,發展學生的上下肢力量和身體協調性,培養學生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精神,學生養成努力拼搏、吃苦耐勞的品質。首先,體育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采用傳球接力的游戲,來活躍課堂的氣氛,并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球感,激發學生學習相關知識技能的興趣。其次,體育教師可以讓女生較多,體育水平較低的小組,進行原地的投籃動作練習;對于體育水平和運動能力較強的小組,可以讓學生進行打籃球的活動,來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的籃球投籃技術。最后,體育教師可以開展投籃比賽,每名學生兩次投籃機會,投中積一分,比較分數最高的小組,體育教師給予適當的獎勵,從而可以調動學生積極學習籃球技能的動力,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體育教學的效果。
3.3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師要體現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因此,在體育分組教學中,體育教師要將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轉變為主動的知識學習,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在小組中充分的展現自我,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參與小組練習中。并且,體育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增強學生之間的信任度,營造出和諧愉快的體育氛圍,從而使每一個小組的整體體育水平有一個提升,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另外,體育教師要確保學生在小組中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所以要注意觀察學生的練習方式,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與幫助,使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提高學生體育練習的有效性。例如在人教版《武術》的教學中。體育教師要讓學生掌握新編長拳第三段動作、路線,提高學生的身體靈活性,發展學生的奔跑能力,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其中,主要是需要學生在小組中能夠完成提膝仆步穿掌、震腳弓步劈掌,體育教師可以讓學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武術操的練習,在過程中針對學生的武術動作進行指導,使學生的動作更加規范準確,提高學生武術動作的質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體育課堂中運用分組教學,滿足了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確保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教學密度。通過體育教師精心的設計分組教學,使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掌握相關的鍛煉身體的方法和運動技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實現分組教學的良性發展。從而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體育教學的效果,提高了學生的體育能力和體育水平,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展.中學體育教學運用分組教學模式的探討[J]. 體育世界(學術版), 2017(10):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