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摘 要:本文分析了企業在財務內部控制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以此為依據,提出構建完善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應對措施。旨在使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結合本企業實際情況,進一步優化內部控制設計,加強內部監督,規避經營風險,逐步建立健全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內部控制? 財務內控管理? 風險防范? 財務監督
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按照職責分工,各職能部門對經營活動進行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的方法和流程,以保證經營活動正常有序的進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作為現代企業管理中的內在調控機制,是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順利進行的基礎。財務內部控制制度是內控管理體系的核心構成部分,在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完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的重要意義
財務內控是企業為了保證資產安全、完整,以及各項經濟活動的有效開展,而設置的管理程序和措施。完善財務內控制度可以規范會計信息采集、記錄、歸集、報告流程,保證其真實性與準確性,從而有效規避財務風險的發生,促進企業正常有序的經營管理,保證企業健康穩定的運行。
二、目前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一些普遍問題
(一)財務內部控制管理制度設計不健全
內控管理的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地發現經營活動存在的錯誤、失誤、偏差,確保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有效,并能夠識別潛在的風險。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設計一套完善的、可操作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以維護企業資產安全,提升會計信息報告質量,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從而促進生產經營。目前一些企業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在流程設計時與業務實際流程相聯系不夠緊密,雖然在制度中均有羅列,但缺乏對實際執行過程中細節的準確描述,從而導致企業財務內控制度不健全。財務審批流程也沒有根據組織架構、人員設置以及業務發展情況進行隨時修改補充。內控體系設計時一般以業務流程為基礎,將內控要求置于流程中,保證相互牽制、手續嚴密即可,而一些企業往往追求審批流程大而全,事實上其風險并不一定低。合理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應當按照重要程度,分層授權,逐級審批。
(二)內控管理意識薄弱,財務監督職能執行不到位
管理層對于財務內控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尤其在財務內控管理和業務管理向沖突的時候,往往采取業務優先的態度,財務內控管理制度的流程能否有效執行,還是僅僅流于形式,影響了財務監督職能的發揮。相當一部分的財務人員缺乏對本企業的業務流程的了解,常常習慣于根據自己的意愿和經驗進行工作,更多考慮的是會計核算的可行性,對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缺乏有效評估,從而導致企業中一些管理上的漏洞沒有能夠被有效的規范與解決。作為企業的行政管理部門,財務內部控制的崗位職責、具體執行效果、工作措施,在考核方法很少有具體規定,缺乏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實施問責機制。
(三)風險防范機制不完善,各部門間信息溝通不通暢
在整個內控體系中,財務部門僅僅是牽頭部門,各種規章制度的制訂和修改,各種運行機制的執行和監督,高頻風險點和漏洞的防范,整個內控流程都需要全面考慮,這就需要企業各個部門的重視和協作。在目前企業財務內部控制體系中,與各業務部門可能發生相關風險預警十分有限,在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中,沒有形成有效的防控機制。企業在財務風險控制過程中普遍存在滯后的問題,很多企業的內控制度只能防范已發生的風險,缺乏對突發事件的有效響應,無法準確預測潛在的財務風險,從而無法對突發事件的可行性做出判斷,阻礙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三、完善企業財務內控制度建設的措施
(一)結合本企業經營現狀,設計科學合理的財務內控框架
理想的內控框架首先考慮的是制衡,通過限制、牽制和管制的手段讓參與的人員、流程和信息按已規定的情形予以運轉,能夠在公司管理中心提供合理保障。內控制度的制訂者必須具備較強的的專業知識,包括財務、法務、企業管理、合同、生產工藝的了解、采購銷流程的熟知,也只有具有這些知識經驗,才能在工作中發現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財務流程設置合理,要最大程度地規避風險,但不應該對業務發展形成阻力。同時避免浪費過多的管理成本,設置不必要繁瑣的環節,過于嚴苛和繁瑣反而會使制度難以執行到位。所以,合理的財務內控流程設計,既要保證風險可控,又要支持管理層的目標實現。
(二)通過信息化手段,促進財務內控制度執行規范化
如何將內控制度落實到工作流程和操作規范之中,信息化建設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好辦法。在企業內部建立相應的信息管理平臺,及時處理相關數據信息。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能夠及時掌控企業各個環節的經營活動,對于風險評估、風險管理的要求制定于各個規范中,并提示相應的防范措施,在風險出現時能夠及時預警,在規范化的制度中強化對風險的控制。財務工作人員可以利用會計信息系統逐步規范各個環節的工作流程,并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防范財務風險,諸如對合同管理、存貨管理、應收賬款管理等進行日??刂?,對相關信息進行整合與分析,對于重要及風險較高的客戶和供應商進行定期評估,從而最大限度地規避經營風險。
(三)加強內部監督,重視整改措施的落實
在企業財務內控制度建設過程中,要加大對財務缺陷認定制度的補充和完善,并且明確問題出現的原因。目前很多公司通過內控自評出自評報告,對內控審計出具的整改建議不夠重視,覺得小題大做。然而企業出現問題的時候,往往是迅速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對于一個制度來說更是如此,企業能夠及時發現所提出制度中存在的問題是改正問題的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企業需要及時完善企業財務內控管理的缺陷及漏洞。并根據缺陷的等級劃分,制定整改措施,要嚴格進行整改,對管理流程做有效提升,保障企業財務內控體系的科學有效,為企業財務內控作用的發揮奠定基礎。
財務內控建設是一個螺旋式上升,不斷完善的過程。內控制度有缺陷,勢必為企業帶來風險,但是如果事無巨細都要防范風險,勢必增加管理成本,影響企業進一步發展。財務內控制度的建設是一項復雜工程,在流程設計和制度實施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堅持內部控制工作的基本原則,在兼顧效率的前提下,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充分發揮財務監督職能,促進企業各項經營活動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莫世平企業財務內控管理制度建立與完善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 2018.7.
[2]張建.企業內部控制設計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8.
[3]李紅杰.內控視角下企業財務管理優化的措施探討[J].價值工程,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