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育中
摘 要:在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下,我國城市建設規模迅速發展,城市基礎設施需求巨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高潮,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對于整個城市的經濟發展而言,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勢必要投入巨額資金,單憑政府自身財政能力遠遠不夠,這就需要引入更多的融資渠道,而當務之急是在深入理解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構成要素的基礎上,方能找到科學、合理的投融資方式。
關鍵詞:城市? 基礎設施建設? 投融資模式? 構成要素
一、前言
當前,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和成績,但國際化大都市的建設以及城市群的出現,使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仍然存在較大的滯后性,主要原因是資金短缺問題十分明顯,并且普遍存在。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投融資方式來緩解資金短缺的壓力,已成為建設項目順利實施的一大難題。基于此,本文著重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構成要素方面進行分析。
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概述
投融資模式與投融資方式有所不同,投融資方式主要是指投融資的形式和方法,投融資模式則指的是一種方案,是可以重復用于具有相同特征或相似特征的一類項目的投融資方案。
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構成要素
(一)投融資主體
投融資的主體指的是對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投資和融資的投資者和融資者,按照契約,在項目取得收益或資金增值時所獲取相應權益的主體,通常包括可獨立進行投資的個體,政府機構、平臺公司、國企、私企、組織及經濟實體等,主體不同投融資模式也不同。目前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的主體可以劃分為國有資本和非國有資本兩大類,國有資本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投資,以及國有企業的投資。而非國有資本又分為國外非國有資本和國內非國有資本,國外非國有資本投資主要包括外國的金融機構、政府、個人以及企業的投資,而國內非國有資本則主要包括社會公眾、民營企業、金融機構方面的投資。
(二)投融資環境
投融資環境即在城市基礎設施項目進行投融資的過程中,會影響到投融資活動的所有外在環境因素。具體涵蓋了對投融資動機、行為及決策方面存在影響或與之有關聯的所有外部因素,廣義上則包括經濟、技術、政治、自然和社會等各個方面的諸多因素,并且這些因素之間可以相互影響和滲透,甚至在相互作用的情況下,還能形成相互制約的一個有機整體。
(三)投融資渠道
投融資渠道即資金的來源與途徑。我國以往大部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主要來自政府直接投資,但隨著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進,體制的創新,城市基礎設施產業逐步市場化,投融資渠道出現多元化。其次,健全市場準入制度,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服務價格機制,以此來保證投資者的利益是至關重要的。目前我國開辟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渠道主要有:推進城市土地儲備制度、市政債券的發行、各類貸款以及引入民間資本。而國外主要包括債券、民間融資、銀行、股票、基金等在內的多種投融資方式。結合國際方面的投融資方式,也可以將國內投融資渠道劃分成資本市場與非資本市場兩類,其中,資本市場主要包括債券、股票市場;長期銀行貸款、基金市場等,而非資本市場則包括政府財政、短期貸款、民間資本以及國外資本援助等。
(四)投融資方式
投融資方式主要指的是資金進出投資的形式或方法,如股權、項目融資、證券及商業信貸等。投融資方式主要包括3個要素:①項目運營機制:主要指的是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實施經營管理的體制機制,該機制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影響較大,這主要是因為在項目運營機制不同的情況下,其對城市基礎設施服務中的社會公眾及對象的影響也會不同 。②追索權形式:追索形式是典型的金融術語,主要是指當付款人在相關的金融和票據流通活動中拒絕向票據持有人付款時,票據持有人具有可以向票據背書人和出票人索回票款的權利。而項目追索權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主要是指在建設項目發生虧損時,投融資者具有索要相關責任的權利。因此,我們在選擇投融資模式的過程中,需細致分析項目追索權形式。③項目產權與所有權:其主要指的是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的所有權歸屬和相應權利的分配。項目的產權和所有權狀況在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中對投融資者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從形式轉變上來看,項目的產權和所有權無論是從企業轉移到政府,還是從政府轉移至企業,兩種情況下都對投融資模式的選擇及分類有著較大的影響。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融資活動中,主要有租賃、轉移及企業化經營三種類型的項目產權和所有權狀態。從全球范圍來看,利用轉移經營管理權來換取各種類型的投融資情況比較普遍,而這種投融資模式的優勢是能夠引進和吸引國內外民間資本。比如:當前我國特許經營的PPP模式,該模式是一種新型的復合融資模式,源于西方發達國家,理念在于“合作共贏”,主要通過政府與民間資本的良性合作,形成多方共贏的局面,并提供較為長效的管理、投資以及營運的模式。
(五)投融資擔保
當前我國為彌補市場不足,降低擔保服務門檻,著力緩解融資貴、融資難以及支持新興產業發展等,對投融資擔保做了調整,尤其是政府性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首先,從投融資擔保總體要求上來看:規定堅持保本微利運行的原則,明確規定不得以營利為目的,同時,在可持續經營這一基本前提下,需保證低費率水平。其次,從分險分擔補償落實情況來看:構建銀行企業金融機構和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共同參與及合理分險的銀擔合作機制。第三,銀擔合作方需對擔保代償條件及業務準入條件加以細化,明確代償追償責任,加強擔保貸款風險識別及防控力度。第四,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需依據先代償和后分險的原則,對代償和分險責任加以嚴格落實,同時對合作銀行業金融機構展開定期評估,并將重點放在擔保對象存活率、擔保業務數量及規模、代償率及貸款風險管理方面。第五,完善資金補充機制方面,構建企業、政府、金融機構、個人和社會團體廣泛參與的,以及無償捐資、出資入股等相結合的多元化的資金補充機制。甚至通過入股、兼并、重組等方式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的合作。培育具備雄厚資本實力,具有風險管控、業務規模等方面優勢突出的龍頭機構。通過以上方式,建立起一套集政府扶持、多級聯動、統籌兼顧以及風險共擔的融資擔保體系。切實解決投融資資金問題,助力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從整體上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的構成要素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建立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構成要素的理論框架及建設建議,能夠為深入研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及建筑行業獲取投融資方法以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指導和參考。
參考文獻
[1]周沖.鄉村產業振興投融資模式創新與產業提升機制設計[J].中國經貿導刊(中),2020(02):94-97.
[2]張曉紅.國外城鎮化投融資模式學習與借鑒[J].黑龍江科學,2019,10(09):118-119.
[3]郭健.交通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改革的國際經驗及啟示[J].理論學刊,2019(06):6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