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輝
【摘要】
目的:探討穴位注射在腫瘤化療患者胃腸道反應中的療效。方法:將70例首次接受化療的腫瘤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西藥止吐治療,觀察組在西藥基礎上聯(lián)合穴位注射治療,對治療第1~5天惡心嘔吐的情況進行評價。結果:對照組及觀察組第1天治療的總有效率比較 P>0.05,第2~5天治療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穴位注射對化療導致的遲發(fā)性惡心嘔吐療效確切。
【關鍵詞】穴位注射;化療;胃腸道反應
【中圖分類號】R821.4+2 ? ? ? 【文獻標識碼】B ? ?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6-143-01
化療作為目前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惡心嘔吐(Chemotherapy 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發(fā)生率高達54~96%[1]。在預防用藥的前提下惡心、嘔吐完全緩解率僅為50%~60% ,對患者的情感、社會和體力功能都會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嚴重影響癌癥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降低患者治療依從性[2]。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們將穴位注射應用到35例腫瘤患者化療嘔吐的預防和治療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70例均為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腫瘤科進行首次化療的惡性腫瘤者,且化療方案中均含鉑類化療藥物。按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其中,男43例,女27例;肺癌20例、腸癌22例、食道癌15例、胃癌9例、淋巴瘤4例;年齡39~72歲,平均年齡50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種分期及化療方案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所有病例均經病理組織學或(和)細胞學明確診斷。
1.3 排除標準 化療前24h有嘔吐或使用止吐藥物;顱內高壓癥;胃腸道梗阻;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異常;卡氏評分<60分。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以0.9%氯化鈉100mL+托烷司瓊5mg于化療前30分鐘靜脈滴注,至一個療程結束。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于化療前半小時給予雙側足三里胃復安各5mg 穴位注射,每天一次至一個療程結束。具體方法:穴位注射前準確定位穴位 ,常規(guī)消毒皮膚后,快速垂直將針刺入皮下組織,然后行捻轉手法進針2~3cm ,獲得針感并抽吸無回血后,將5mg胃復安注射液推入。
3 療效觀察
3.1 觀察指標 患者治療期間惡心、嘔吐的發(fā)生程度,觀察時間為從治療開始第1~5天。
3.2 判定標準 惡心嘔吐判定標準根據(jù)WHO制定的抗癌藥物毒性反應標準[3],分為0~Ⅳ度:0度:無惡心嘔吐;Ⅰ度:輕度惡心,食欲不振,無飲食習慣的改變,嘔吐1~2次/天;Ⅱ度:中度惡心,進食量降低,輸液≤24h,嘔吐3~5次/天;Ⅲ度:重度惡心,進食熱量不足,輸液≥24h,嘔吐>5次/天;Ⅳ度:難以控制的嘔吐。療效判定指標,顯效:0度;有效:Ⅰ、Ⅱ度;無效:Ⅲ、Ⅳ 度??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3.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處理,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4 治療結果 兩組第1天總有效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第2天~第5天總有效率均 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4 討論
惡心嘔吐是多數(shù)腫瘤患者化療過程中常見的胃腸道反應,特別是使用含鉑類化療藥物的患者,臨床用來進行化療止吐的西藥對急性嘔吐療效顯著,但對遲發(fā)嘔吐效果不夠理想,為此,不得不增加止吐藥物的使用次數(shù),其結果會導致頭痛、頭暈、腹脹、腹瀉、便秘等諸多不良反應。足三里乃足陽明胃經之合穴 ,是五腧穴之一 ,其性屬土 。有健脾和胃 、通經活絡 、升降氣機的作用?,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針灸刺激足三里穴 ,可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guī)律,并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 ,增進食欲 ,幫助消化[5],對中樞性胃腸道反應具有較好的防治作用[6]。本研究通過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起到藥物與經絡聯(lián)合的功效,止嘔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腫瘤治療相關嘔吐防治指南(2014版).臨床腫瘤學雜志[J].2014.19(3):63-73.
[2] 喬成平,葉敏,冒雯雯,等.婦科腫瘤患者化療所致惡心嘔吐與心理狀態(tài)、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7,17(7):469-471.
[3] 陳振東,孫燕,王肇炎,等.實用腫瘤并發(fā)癥診斷治療學[M].安徽: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65-72.
[4] 范傳玲,許敬菊,楊艷,等.常見消化系統(tǒng)腫瘤診療護理新進展[M].海口:南海出版社,2006:110.
[5] 金香蘭 .針刺足三里穴中樞作用機制的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03,9(3) :184.
[6] 李天印 ,孫 悅 ,楊紅飛 .穴位注射治療突發(fā)性耳聾 61例療效分析[J].中國針灸 ,2002,22(1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