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麗


【摘要】
目的:分析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腎移植患者術后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100例腎移植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選擇常規護理,觀察組選擇早期康復護理,比較兩組術后恢復情況、不良反應、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結果:觀察組下床時間、引流管留置時間、排便時間、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不良反應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腎移植患者術后具有顯著效果。
【關鍵詞】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腎移植患者術后;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821.4+2 ? ? ? 【文獻標識碼】B ? ?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6-185-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我院進行腎移植手術的患者100例,并通過計算機隨機抽取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患者,其具體資料見表1。
? 1.2 方法
1.2.1 生命體征觀察
腎移植患者手術后會被安置到移植病房,對其生命體征進行觀察,主要包括體溫、呼吸、血壓及脈搏等;觀察體溫是對其術后排斥、感染指標進行觀察,當出現異常時應及時進行鑒別處理。血壓也是影響術后效果因素之一,與術后恢復有著直接的關系,對術后血壓進行實時監測,術后收縮壓不應低于140mmHg,確保腎移植血流灌注,促進各方面功能的恢復。當出現血壓過高時應進行及時處理避免心腦血管意外、傷口滲血或移植腎出現破裂;當血壓過低時應及時排除出血現象,并進行及時的補液、輸血、升壓藥或維持膠體滲透壓。脈搏可以表現患者心率與心血管疾病,反應患者心功能。重視患者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可以反映患者有無肺部感染、肺不張等呼吸道病變。
1.2.2 液體管理
在補液過程中應對尿液的顏色、尿量及性質進行觀察,若患者出現口干、皮膚彈性較差、眼眶深陷或尿量減少等現象時,說明補液不足,可以根據血壓、心率及中心靜脈壓進行補液試驗,觀察尿量是否有回升。對難以估計不顯性失水而無法對出入量進行判斷的患者,可以參照其體重進行判斷;若患者血壓高、術后透析不充分或心功能較差的患者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補液或放慢補液速度;若患者有糖尿病史,在補液時應遵循醫囑利用胰島素來控制血糖。
1.2.3 引流管護理
引流管管理時應對其進行固定,并保證引流管的通常性,避免出現脫落、受壓、堵塞等現象;定期對引流袋進行更換。在對患者進行搬動或斷開引流管與引流袋接口時可以加住引流管,避免引流也出現反流導致感染。手術后應對引流液的顏色、流量及性質進行實時監測,直到拔除引流管。監測引流液的顏色、流量及性質可以幫助護理人員判斷并發癥。當引流量過多時,護理人員應觀察患者傷口是否有出血、淋巴瘺或尿瘺等現象,在明確原因后進行及時處理。
1.2.4 預防感染
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消毒隔離知識,外出時應佩戴口罩避免感染;當遇到流感等傳染病流行季節時避免出入公共場所;注意保暖,避免出現感冒癥狀。堅持每天對病房消毒,保證室內空氣流通,盡可能的不使用空調。注重個人衛生避免出現感染,如有感染現象應及時反映給護理人員進行處理。
1.3 觀察指標
①術后恢復情況:包括下床時間、引流管留置時間、排便時間、住院時間。②不良反應:包括切口感染、術后出血、肺部感染。③護理滿意度:分值在0~100分之間,通過發放問卷調查進行統計分析,90~100分為十分滿意,70~89分為滿意,70分以下為不滿意。④生活質量評分:分值在0~100分之間,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佳。
1.4 統計方法
計量資料以均值加減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均值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t′檢驗;自身前后對照均值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無序計數資料兩組構成比和百分率比較,以頻數(f)、構成比(P)表示,采用Pearsonχ2檢驗;均由SPSS21.0進行統計。兩樣本等級資料比較,采用Ridit檢驗,結果以平均Ridit值(R)表示;由DPS7.05進行統計。α=0.05。
2 結果
2.1 術后恢復情況
對比腎移植患者術后下床時間、排便時間、引流管留置時間及住院時間,觀察組要早于對照組,比較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 2.2 不良反應?
對比腎移植手術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可以見觀察組要好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 2.3 護理滿意度?
在對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后,可見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要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首先,入院教育是早期康復護理模式中必不可少的一環節。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具有更好的治療依從性,并能更有效與醫護進行互動,良好的入院教育能增進護患關系,消除患者對手術的恐懼感,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適度。其次,腎移植術后因手術范圍大、難度高,術后患者常攜帶3根或以上的引流管,引流管不僅能將體腔內膿腫、淤血及壞死組織排出,同時引流物的性狀也能反映患者狀況。因此術后在做好引流管常規護理的同時著重采取舒適措施,固定引流管時考慮患者活動情況,放在床邊合適一側,整理好管路,保持引流管通暢,防止拉扯、扭曲成角等引起的引流不暢,引流袋應始終處于低位,防止其倒流引起感染;加強引流管及引流液的觀察,當出現引流液突然增多、變紅等情況,及時通知醫生。
4 結語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護理在腎移植患者術后具有顯著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吳春婷.護理干預在腎移植患者術后康復期中的應用[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7,30(4):625-626.
[2] 李冰玉.對腎移植圍手術期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校醫,2017,31(2):15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