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娜
摘要:小學語文智慧課堂的構建,以現代教育手段、先進的教育理念、積極的學習態度為前提。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科學整合現代教育手段、落實核心素養教育思想,構建小學語文智慧課堂,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策略
一、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首先,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依舊采取老套的傳統教學模式是如今存在的很大問題,教師們采取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不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種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在學生們看來比較枯燥無味,所以他們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不能夠很好的集中注意力,學生們的注意力不夠集中使得他們的學習效率變得非常的低,這就導致了學生們不僅不能夠在這種課堂教學模式之下得到知識方面的高效學習,而且也不會使得學生們得到其他道德修養或者身體素質等方面的進步;其次,如今的小學語文課堂當中教師們不能夠很好的豐富自己的課堂,教師不能夠通過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來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或者說教師們不能夠通過自己的課堂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這也是在如今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二、轉變教學思想,提高素質教育意識
素質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首先要求語文教師轉變教學思想。具體來講,教師應當從應試教育的思想轉變為素質教育的思想,進一步體會到應試教育的不足和危害,擺脫舊的、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不再單純性地以學生的高分數作為評價依據。這是由于應試教育的后果是:將教育的成功歸結于考試的成功,在成就一少部分尖子生的同時,放棄或者是否定了大部分的學生;注重智育(高分數和死知識),忽視了其他一些方面(個性特長和全面發展),甚至是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傷害。素質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是教育本質特點的一個重要體現。換言之,素質教育的實施目的,并非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升學和深造,而是能夠使所有的學生將來都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教師通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因此,教師應當以教育工作的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為己任,徹底轉變教學思想,不再單純性地注重學生的高分數,提高素質教育意識,并且貫徹實施。
三、語文教學的開放性
語文屬于一種社會現象,它跟生活實際的聯系是非常密切的,它產生和發展于社會生活,且被應用于社會實際生活。語文也屬于一種文化現象,語文要素構成了文化環境,以人的發展和進步作為視角,語文教學是第一位的,它不僅僅能夠應用于交際,還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質的前提和基礎。為此,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實施開放性的語文教學。教師務必不斷地更新教學思想,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將生活實際和語文知識有效地統一起來。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效地統一實踐應用、時代發展的信息,教材上的基礎知識,以使完善的教學知識系統形成,并且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具體而言,一方面,教師需要規范化作業批改的書面語言、跟學生溝通的生活語言、教師的教學語言,并且注重文采,不可以隨心所欲,教師更需要進行規范化的書寫。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創設良好的語文教學環境,從而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環境中溝通、閱讀和學習,進而切實實施開放性的語文教學。只有做好以上兩個方面,才能夠切實進行開放性的語文教學。
四、組織課外活動教學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以課堂教學作為主導,并且注重課外活動的教學,這是小學語文新課改的要求。在課外活動中,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得以提高,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長處,發展了學生的個性,陶冶了學生的性情,學生獲得了思想教育,增長了學生的知識,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有規劃、有針對性和適當地組織語文課外活動教學,從而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小學語文課外活動具有多姿多彩和多樣化的形式,像是游戲、參觀、作文展覽、書法、建立黑板報、講故事,朗誦比賽等等。教師應當使得課外活動具備獨立自主性、創新性、實踐性、及時性、趣味性的特點。教師在組織課文活動教學中,應當注重示范和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應當為學生講解學習的技巧和方法,激勵學生大膽一些,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比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5分鐘的朗讀練習:學生輪流地朗讀,要求發音標準,要么是朗讀片段,要么是朗讀全文,把握好節奏與語調,并且進行有感情地朗讀。這樣,在朗讀練習中,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得以形成,并且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到了課文的表達技巧和思想主旨,也增強了學生的審美觀念。事實表明,教師組織課文活動教學有利于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
五、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作為最具基礎工具性的語文學科,具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獨特優勢,教師要多渠道發揮其優勢。
1.引導觀察,發展想象力。
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觀察能力是發展學生認識能力的基礎,也是構成學生創造力的原動因素。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教材、教學圖片、實物、戶外景物等發展學生的觀察力,當他們積累了豐實的表象之后,想象力便會逐步得到發展。
2.質疑解難,誘發思維。
質疑解難是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項重要工作,它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教學中,激趣設疑,能誘發學生思維,教材中一些常識性說明文,如《奇異的琥珀》、《種瓜得豆》等若能激趣設疑,導入新課,學生便會感到新奇,從而誘發他們的興趣,這樣,帶著疑問學課文,效果會更好。
3.交給方法,培養能力。
語文學習的方法實現太多,但最基本的方法是多讀、多思、多聽、多問、多練,并注意課前預習、課上理解、課后復習。要讓學生從單純獲取知識中解脫出來,重視認識的過程,要引導學生不能只滿足于認識的結果,而要重視認識的方法和過程。只要學生掌握了適當的學習方法,所獲知識就會更多,效率就會更高,能力也自然會得到提高。
六、和諧師生關系的創建
教師不僅僅是學生的指路人,還是學生的好朋友。教師這種職業是非常高尚的,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跟教師怎樣處理師生關系有著非常大的關聯性,倘若教師能夠真正地愛學生,跟學生和諧、平等地相處,那么就能夠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因此犯錯誤也是不可避免的,教師不應當冷冷地批評學生,而應當激勵學生,這樣,學生也能夠更好地改造自己的錯誤、彌補自身的缺陷,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此外,教師還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指導學生怎樣學習和掌握知識以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技能,并非死記硬背,不然就脫離了素質教育的軌道。
總而言之,互聯網背景下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對我國素質教育的推進與發展具有良好的功效。基于互聯網背景開展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發展特征,充分挖掘語文教學內容,將其中具有素質教育價值的因素充分暴露在學生面前,在直觀形象的互聯網技術背景下,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促進小學生各方面協同成長與進步,培養小學生成為具備良好素質的社會主義未來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李保中.“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0):66+70.
[2]王靜.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實施[J].學周刊,2018(13):92-93.
[3]成桂明.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的開展《文存閱刊》,2017年23期.
[4]羅家安.小學語文核心素質培育策略探究《語文課內外》,2018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