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秋平
摘要: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現狀不容樂觀,依然存在問題。需要高中班主任轉變班級管理觀念,在實施人性化管理中,尊重學生個性化與多樣化發展,為學生逐步實現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鋪平道路,將應試教育下的班級管理,變為素質教育下的班級管理。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現狀;改進措施
班主任工作,在學校管理系統中,占有突出地位,具有重要作用。談到班主任,是班級教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也是學校實施教育,落實教學工作計劃的有力助手。班主任還是保證學校開展教學正常秩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管理者[1]。班主任需要貫徹以人為本管理理念,尊重學生,管理班級學生從事學習,開展活動,維護學生學習生活安全,體現班主任管理既是關心學生,又是幫助學生和溫暖學生的。
一、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問題
(一)班主任管理出現的強勢與學生溝通問題
班主任與學生間常常會出現關系緊張問題,究其原因,是因班主任在應試教育理念支配下,常以優勢角色出現在學生面前,并對班級管理向學生提出一致性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個性化與多樣化發展。新課改以后,對班主任提出了新的要求,將班主任優勢地位減弱,讓班主任由管理者轉變為共同參與者。面對新課改提出的新要求,需要班主任變成班級中的一員,與班級學生進行平等相處,以便營造適合班級學生個性化與多樣化發展的寬松愉悅班級管理環境。傳統班主任管理工作,班主任往往充當班級的權威主導者,甚或是“獨裁者”,在這樣班主任管理背景下,學生只能服從和執行班主任的安排,因此,嚴重阻礙了學生個性化與多樣化發展。新課改以后,學生應該是班級管理的主動者,需要班主任減弱原有管理強勢。誠然,這并非不讓班主任管理學生,而是要轉變班主任管理班級方式,以疏導為主,合理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與多樣化發展,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學生,客觀評價學生[2]。
(二)以應試教育標準從事班級管理工作
盡管新課改已經開始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因我國高考制度改革還未落實到位,新課改提出的素質教育,不能獲得真正貫徹落實。由應試教育時期產生的班級管理評價考核機制,依然占據主導地位。長期應試教育將高中高考分數,畸形化地帶入了市場化,讓高考分數成為了高中學校評價教師與學生價值的貨幣表現。比如像學生升學,學生排班,學生評先選優,考試座次排序,學生評價,教師業績、評聘職稱和評先獲獎等,無一不與學生考分進行掛鉤。有關部門和社會,評價一所高中教學質量,同樣也以高考升學率作為評價的硬性指標。因此,應試教育理念,依然充斥高中教育教學環境,導致班主任管理工作,不得不時刻貼近高考標準進行管理,致使班級學生必須心無旁騖,面向高考。
(三)有些學生素質不高,班主任班級管理難度大
應試教育讓高中生必須瞄準高考,進行學習沖刺。但這又并非是所有高中生進入高中學校學習的唯一目的。有些家境較好的學生,或家庭中有實業的學生,往往是被家長硬性送進高中學校進行就讀的。在這部分學生中,進入高中學校學習,并非專以高考為目的,所以,在平時表現中,往往表現素質不高。即使那些面向高考的學生,因高中生均已接近成年人,在學生的各自心目中,也都有各自的思想和觀點,有些學生不會在表面上抵觸班主任管理,但在內心上,又是各有自己的主意,有時會以實際行動,抵觸班主任對班級管理的不當行為。因此,造成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難度加大。
二、改進高中班主任管理班級工作措施
(一)堅持以人為本,推行自主式班級管理方式
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體現對學生的信任與尊重,將班級管理由原來的“管”,變成現在的“疏”,讓班主任變成學生的疏導者。將班級管理,打造成依靠學生自主管理或自我管理,應該是班級管理的高水平。現代班級管理,提倡的就是學生自我管理與自主管理,依靠班級學生的自覺性,形成合力,實施班級管理。目前的班級管理,班主任管理班級的作用,不再是直接去管,而是進行間接的完善與調控。學生在班級中,既是班級管理的主體,也是客體。班主任對班級學生的管理與教育,由“管”變“導”,以喚起學生主體意識。當學生在班級管理實踐中,通過依靠自我管理與自主管理獲得成功時,就會激發學生自我管理與自主管理積極性。這樣,班主任就要學會“退居幕后”,讓學生自己將班級管理工作,做到有人負責,并落實責任制,那么,班主任就可以負責一些主要的調控工作。像這樣的班級管理,說到底是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與信任,實現了班級管理的民主化。
(二)去應試教育標準化,加強班級管理常態化
班主任的班級管理,需要服務于學校教育教學整體工作。應試教育是不是評價班級管理的一個硬性指標,在新課改素質教育背景下,自是一種否定答案。事實上,高中學生除了應對高考以外,同樣還需要個性化與多樣性發展,單純以應試教育理念管理班級,注定禁錮了一些學生的個性化與多樣性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會引起一些學生的反感。高中生已經有了各自心目中比較成熟的想法,尊重每位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的理想選擇,是一種人性化。因此,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應該進行轉向,去掉依靠應試教育衡量班級管理標準,轉為常態化管理。只要學生不嚴重違反校規班紀,要尊重學生在班內的學習活動,不能再唯高考而高考,用應試教育這樣一個標準來衡量學生。
(三)提高學生素質,創造寬松班級管理環境
“人各有志”,同樣適用高中生在校學習狀況。有些高中生,可能是為高考而進入高中學校學習,有些學生則可能不是,或者是既可以面向高考,又非唯一為了高考。所謂學生素質較低,相對高中生而言,未必是真正的素質低,而是由于班主任并非了解某些高中生的內心意愿,非要以面向高考這樣的要求,進行班級管理,這就不得不讓有些學生,反感班主任的管理方式,才要表現素質低下。比如,學生張三,來到高中學校,就是想多學一些知識,在校內多長長身體,當自己高中畢業后,就去打理家中實業。如果班主任非要以高考標準,嚴苛管理張三,后果也就可想而知。班主任正確的班級管理方法,是要給學生創設一種寬松管理環境,讓學生按照自己意愿,去認真從事學校的學習生活。
結束語:
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確實有其難度。如果不按照“應試教育”標準管理班級,可能會違背學校意愿,如果奉行“應試教育”班級管理標準,對班級進行管理,又會影響學生個性化與多樣性發展。但按照素質教育理念管理班級,畢竟是一種正確方向,需要高中班主任實施人性化班級管理,在尊重和信任學生中,創設寬松的班級管理環境。
參考文獻:
[1]何勇.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現狀及對策[J].東西南北:教育,2018(15).
[2]郭林紅.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現狀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