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印
摘要:語言藝術是小學課堂中重要部分之一,同時更是知識的載體,能夠有效的提升教學效率與實際教學效果,為課堂營造良好的氛圍,在小學語文知識的授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筆者對小學語文教學語言藝術的內涵以及重要意義展開探討,并分析了發揮小學語文語言藝術的相關策略,具體如下: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藝術;內涵;重要意義;相關策略
一、小學語文教學語言藝術的基本內涵
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時,因針對的群體大多數是心智較為不成熟的小學生,教育工作者應當順應小學生的發展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并加強語言藝術的應用。教師的專業水平以及綜合素養和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因此教師應當運用生動形象、幽默風趣、規范性較強的語言來開展教學作業,讓學生能夠對課程內容更加直觀的理解,對學生成績的提升提供有力的幫助。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藝術的重要意義
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教育部門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愈發重視,教師作為學生成長階段的重要引領者,其一言一行都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重要聯系,因此教育工作者在開展語文教學時,以語言為載體,運用合理的語言藝術進行教學,并利用靈活的語言藝術,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以身作則并規范學生的禮貌用語,培養學生正確的用語習慣,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1]。同時語文教材中有著各色的人文知識以及社會百態,教師應當先對課程表達的含義全面掌握,并運用合理的語言藝術可以將文章內容進行有效的表達,深切的描繪出其中的美感以及情感,從而可以有效的增強教學中語言的吸引力以及對學生情感的感染能力。
三、發揮小學語文語言藝術的相關策略
(一)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有效促進真實教學
因小學生年齡的特點,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較為不足,因此教師應當合理運用語言藝術,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較為生動形象的語言,降低學習的難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有力的幫助。語文教材中包含了從古至今的歷史文化知識、國內到國外優秀的文章,學生在對該學科進行學習時,能夠有效的豐富自身的知識庫,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給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2]。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將課本內容中較為抽象的語言知識轉化為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寫出來,并將故事、人物形象描述的更加具體化,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可以讓學生理解的更加透徹,提升課堂效率。例如在對《出塞》這首古詩進行學習時,教師先在課堂上對該篇古詩進行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需根據作者在寫這篇詩詞時候的情感聲情并茂開展,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心情和感受,學生在理解這篇文章能夠更加的深入,從而有效的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
(二)利用幽默有趣的語言進行講解和點評,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因語文知識本身較為枯燥乏味,學生在課堂中無法有效的集中注意力,導致課堂中的學習氛圍較差,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幽默風趣的語言可以給課堂氛圍添加一味調味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主觀意志,讓學生一直處于較為興奮的狀態中,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起到有效的輔助作用,從而可以逐漸向原定教學目標前進[3]。同時,幽默風趣的語言可以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降低以往的畏懼心理,學生可以敢于提出問題,教師應當對該問題及時做出相關的解答,為學生成績的提高提供有力的幫助。例如在對《坐井觀天》這篇文章進行講解時,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高效的理解該文章的重點,教師利用卷紙筒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卷紙筒“看世界”,模擬青蛙坐井觀天的情境,詢問學生眼界是否局限,讓學生深切體會到和青蛙一樣的感受,以此來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能夠懂得坐井觀天的含義。
(三)條理性較強語言藝術,提升教學質量
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相對成人來說較為不足,對語文課本中的內容無法有效的理解和消化,因此教師應當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在旁輔助學生有效的開展學習。其在講解時,應當注意自身語句的條理性,為學生語文學習構建正確的知識結構,該結構應當具有簡潔明了的特性,保證能夠符合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消化能力。在當前的語文教材中,其內容都是教育部門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以及每個年齡階段的思維能力進行科學編排的,每個單元中的文章都有著密切的關聯性,教師在開展教學前,應當對該單元內容深入研究,掌握其中表達的含義以及規律,在制定教學方案時,將該關聯性的內容融合其中,并在教學過程中,將該內容運用恰當的語言方式清晰的表達出來,井然有序的進行講解,學生在對該課程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就會有著質的提升。同時教師在講解時應當循序漸進,將重點內容以及相關的解決措施給學生做好架構后,提出符合課程內容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作答,該方式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對求知的渴望以及思維能力的發散,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4]。
(四)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把握語言的語氣語調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多數都是采用“一言論”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中一直是以相同的語氣開展教學,未能加入情感,對學生的心理情緒以及知識的掌握能力較為不重視,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興趣不足,且不利于孩子的身心發展。因此為了順應學生的發展需求,教師應當在開展教學時,時刻把握好自身的語音語調,并做到一視同仁。因語文教材中有著豐富的故事與古詩詞,教師若一直采用一個語氣和語調的話,無法表達出作者的真實感受,會使得該課程內容較為枯燥乏味,因此教師應當在較為精彩的句子上提高語調,使其能夠有著抑揚頓挫的效果,激發學生的興致,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語氣也是較為關鍵的部分,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當前年齡段的思維特點把握好自身的語氣,并將較為抽象的知識點轉變成學生更加容易理解的方式,增強知識的吸引力。其次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講課時應當調整好語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語速完成教學目標,為學生成績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語言藝術對學生的身心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且具有長期與復雜性,教師應當將方式合理的運用到實際教學中進行輔助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并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良好習慣,該方式能夠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因此教師應當對該教學方式加以重視。
參考文獻:
[1]焦翠翠. 插上快樂翅膀,引領學生飛翔——淺析快樂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語文學刊,2014(12):168-169.
[2]林芳. 讓網絡給語文教學加點“料”——網絡環境下語文寫作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 課程教育研究,2017(20):85-86.
[3]汪成建. 創設情境 有效生成——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 名師在線,2019(14):14-15.
[4]黃鶯. 小學語文教師課堂語言藝術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J].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9(02):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