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欣賞在音樂教學中屬于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學生在聽音樂和感知音樂的同時,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音樂,音樂可以提高人的審美。本文從概念、現狀分析問題,基于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學生音樂欣賞教學,聚焦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音樂教學;審美聆聽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9-0099-02
【本文著錄格式】孔繁濤.淺論音樂教學中對學生審美聆聽能力的培養[J].北方音樂,2020,05(09):99-100.
一、音樂聆聽與音樂欣賞
聆聽既是音樂欣賞教育的一種方式,又是音樂感知的一大基礎途徑。音樂聆聽是感受音樂要素最為重要的內容,通過音樂聆聽可以大幅度提升音樂內在聽覺。在此強調,本文只針對音樂聆聽的教學方法進行研究,不涉及其他研究對象。
大部分人覺得欣賞音樂就是簡單地用耳朵去聽音樂,這樣的說法是片面的,不嚴謹的。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是平常音樂教學中很重要的部分,要以音樂欣賞和聆聽音樂帶來的感受作為講課時的重點,這些是音樂欣賞的一般觀念。音樂耳朵除了聆聽,還要培養出可以依靠樂譜,想象回憶等屬于音樂聽覺的能力。
二、音樂教育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音樂教育的現狀
就目前來看,世界經濟迅猛發展,人們從解決溫飽跨越到享受生活感受生活的過程,在這其間,發展最為迅速的是現代傳媒技術,余光中先生詼諧的筆調下不堪的社會音樂狀況已經在此基礎之上不斷的發展著,尤其在音樂傳播的內容和音樂傳播的方式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越來越多以MV形式存在的音樂越來越多地影響到青少年對音樂的認識僅僅局限于圖像展示之中。音樂的商業化使音樂的娛樂性超過原本的審美性,音樂的存在僅僅是為了盈利,為了娛樂大眾,欣賞層面的東西反而減少了。這樣的變化的原因之一是信息的全面化,無處不在的媒體傳播致使原本意義上的音樂的含義甚至是音樂聆聽變質,成為了非意義上的“音樂”。有名人曾說,人類進步亦是退步。是的,科技使人們的生活日趨豐富,但與之伴隨而來的迅速化也使得純真的音樂世界和人們自己的心靈世界有了極大的改觀,從正路步入歧途。音樂聆聽弱化的現象不僅僅存在在人們的視野里,還存在在神圣的音樂“殿堂”之中,學校對于音樂的傳授除了隨著音樂聆聽的弱化而不斷的弱化,另一罪魁禍首則是娛樂背景化現象。
(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每個老師都想要在課堂上展現出最完美的課堂教學模式,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師就要深入課堂去了解,在教學中仔細觀察,以平常的教育課堂為了解對象,在教學中尋找問題。再帶著問題去上課,仔細觀察并且親自體驗課堂狀態。音樂教師對于音樂課堂的設計和課程節奏的把握也是重點。筆者在這里在這里主要是用看和聽的方式在音樂課堂上進行仔細的分析和了解,并對整節課堂進行完整的影像錄制,以此來進一步解決課堂問題。
1.常規教學的課前預備不充分
教師在課堂中有屬于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節奏,這樣的模式和節奏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因此,每當有新知識和新政策出現,教師在教學模式中往往很難突破自己,造成教學的課前預備工作不充分,不完整。
2.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功效沒有充分實現
音樂課堂上,教師對課堂內容和情節的設計尤為重要,對音樂的聆聽和欣賞是最前期的,學生如果首先進行這個環節,那么對于下一個環節的進行就會比較困難。再下面重復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學生就很難掌握音樂的情感以及音樂風格。這樣的話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體驗就不會有很好的效果。在常規的音樂教學中,往往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個是“誘供”式的音樂體驗,也就是說,教師會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以引誘的形式讓學生產生跟教師一樣的理解和感受,而不是學生自己對于音樂的理解;還有一方面是以文字形式去理解音樂這門藝術,這僅僅是對于音樂表層的文字進行理解,把歌詞或標題作為音樂深層的含義,再加之以主動性最終成為音樂為人們所理解的樣子。前者在音樂的主體性、主觀性上存在的巨大的問題,后者直接導致了對于音樂理解的文字化和非音樂化。兩者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音樂聆聽的效果。這也是很多教師在音樂理解教學中收效甚微的本質原因。
三、音樂欣賞教學應關注的問題
(一)音樂欣賞教學應關注學生音樂聽覺能力的培養
在音樂欣賞過程中,大多數老師在講授音樂的幾大要點時,普遍就是讓學生聽一遍音樂之后就對學生進行提問,假如學生答不上來,則運用歌譜讓學生利用歌譜來回憶和背誦相關的知識技能和概念等,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式來記憶正確答案。然而,他們沒能看到的是:音樂教學更加重視的是學生的聽覺能力,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聽覺能力才是應該做得。音樂課程設立的目標初期強調利用自主性學習以及課堂以外的藝術實踐活動豐富學生所需要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由此拓展文化視野,增強音樂聽覺與欣賞能力,提升鑒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由此形成基本的音樂素養。可以從中窺見,音樂課程教學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學目的仍然是提升學生的音樂聽覺能力。
音樂知識技能假如只靠死記硬背來完成,必然掌握不如依靠聽覺來完成更加的牢靠。聽覺能力的形成需要依靠反復聆聽,結合與之相關的知識技能加深理解與思考來完成的,而不是僅僅依靠聽一兩遍音樂來完成的。因此,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學者依靠播放一兩遍音樂,讓學生打出與之相關的節拍的行為,僅僅只能將音樂形象化,并不能從實際意義上提升學生的聽覺能力。
(二)音樂欣賞教學應關注對音樂要素和主題的學習
1.關注對音樂要素的學習
就筆者的分析和觀察來看,新課改改革以后,音樂教育中出現了一個比較怪異的現象——課堂導師不敢在音樂課堂中講知識。教授者除了傳授與音樂緊密相連并掛鉤的音樂知識以外,還會將作品的創作背景,作曲家生平以及音樂中的故事情節等作為課堂中的知識內容。這些內容雖然并非與所需要參與教學的音樂知識完全一致,但仍屬于音樂欣賞的內容。
音樂要素作為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更應該被安排進音樂教學之中,即使是音樂欣賞教學,音樂要素也是必不可少的。每一個作品中包含的音樂要素必然不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需要各個點都掌握,也不能避重就輕,有重點的學習會使得你對音樂要素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更上一個臺階。傳授者在教學前,將作品進行深層次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教師能夠完整地理解作者的意圖,真正參透作品中的含義,真正地把握其音樂中的表現形式,表現要素等才能在標準的衡量下摘選出真正適合學生掌握的音樂要素,進行有重點的教學。因此,如何備課成為課程是否得到學生青睞的重要過程。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除了需要再三重復聆聽所要傳授的內容,做到對音樂有很深層次的理解,能夠完整無誤的記憶主題旋律,還需要能夠演奏。需要將作品的音樂要素進行分類,透過分析來理解音樂作品中的音樂要素,例如音樂要素中的力度、速度、旋律、節奏等,需要掌握除此以外的關于作品的相關信息,例如作者的生平,音樂中的故事,音樂創作的大背景等,結合課程標準來擇重講解,將相關的文化內容融入到課程中,增加豐富性趣味性等。最后確認最為恰當的方式來進行教學設計。
2.關注對音樂主題的學習
首先要了解并牢記主題。在課堂中,老師要用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記住主題。在這里,老師要注意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第一就是要符合學生的身份,還有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心理去記住主題;第二就是盡可能讓學生在反復聆聽音樂作品時用到自己平時所掌握的一些知識技能,而不是讓學生只是反復唱主題,聽主題甚至背主題,在學生聆聽作品的時候,老師應該將作品相關的知識技能對學生進行提問,教給學生一些延展性的音樂知識。
3.音樂欣賞教學應注意對音樂情感體驗的培養
音樂的情感體驗是學習音樂的重點方式,就當前來說,很多音樂教師,在課堂上對于學生音樂情感體驗的培養就是放一首音樂作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聽完后回答老師留下的問題。這違背了新課改的要求,體現不了學科特點,也體現不出音樂教學的特點。
(1)完整聆聽
從音樂的整體性出發,根據作品的主題,創作背景,演奏風格等方面幫助學習體驗音樂作品,感受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感情和音樂作品風格。完整聆聽還可以幫助學生從整體上了解作品的曲式結構,分析各種曲式結構可以讓學生更快地了解和熟悉音樂作品。
(2)重點聆聽
任何一節課,都有其教學重點。學生需要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重點聆聽,導師需要做得則是如何將作品和主題最有感染力的音樂要素傳遞給學生,使之真正理解,重點聆聽成為課堂中的重要階段。
(3)重復聆聽
音樂的學習離不開的必然是“重復”二字。音樂本身的彌漫性決定了音樂離不開反復聆聽,只有反復聆聽才能真正讓人記住,讓人學會,除此以外,音樂的重復可以使音樂更為妥帖的表達創作人的真情實感。故而,就音樂而言,聆聽的次數越多,記憶就更加準確,印象則更加深刻,能夠表達的情感就更加豐富,最終達成的學習目的更加完全。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反復聆聽可以是局部,也可以是整體,這取決于導師的教學重點。就學生而言,重復,聆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對作品的感知程度,除此以外反復聆聽也有利于把作品的重點強化記憶,增強自身的感悟體會,這對達成最終音樂欣賞教學的目的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孫琦.關于音樂欣賞教學的現狀分析與思考[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0(1):94-101.
[2]陳孝余.音響“視界”:音樂聆聽導示圖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5(1):98-109.
[3]陳孝余.問思“聆聽”——論音樂審美教育中聆聽的本質屬性[J].音樂研究,2015(3):71-81.
[4]顧秋.乘著聆聽的翅膀翱翔[J]. 音樂時空,2015,22:178.
[5]郭聲健.藝術審美并不等同于藝術欣賞——由“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理念引發的思考[J].美育學刊,2012(5): 87-90.
作者簡介:孔繁濤,男,漢族,蘭州文理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研究生,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單簧管協會會員,甘肅省音樂家協會會員,甘肅省音樂家協會管樂學會副秘書長,甘肅省青年音樂家協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