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課作為提升音樂藝術水平的一種重要方式,音樂課的上課方法及目的多種多樣。目前,部分學校開始使用音樂課本劇的授課方式以提升音樂課堂教學水平。音樂課本劇作為在校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方式,可以讓學生提高對音樂的興趣,師生一起出演音樂課本劇也能增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助協作能力,學生通過音樂課本劇編排演出的過程還能提高學生上課的專注度等優勢。因此,本文主要闡述在當今時代下,音樂課本劇在教學過程中的現狀,進一步剖析“音樂課本劇”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獨特魅力。以達到讓更多的教師了解到“音樂課本劇”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音樂課
【中圖分類號】J624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9-0123-02
【本文著錄格式】徐蕾.“音樂課本劇”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獨特魅力[J].北方音樂,2020,05(09):123-124.
引言
音樂課課堂教學是在校小學生學習音樂知識、音樂技能、培養藝術思維、鍛煉藝術審美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音樂教師應當以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藝術能力為目標,教師需進一步思考如何讓學生能夠在音樂課中更加充分學到基礎音樂知識,進一步探討音樂課本劇的教學策略,以及音樂課本劇在教授過程中的獨特魅力。為此,本文主要闡述了當今時代音樂課本劇的教學現狀,通過實證去詳細分析音樂課本劇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及獨特魅力。
二、“音樂課本劇”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現狀
(一)音樂課本劇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學生上課更加積極
學生在學校學習音樂的過程是培養學生音樂知識、音樂鑒賞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利用課本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與學生一起對課本中的多個音樂教學內容聯系在一起,組成一個聯系縝密,邏輯性強的音樂課本劇。比如學生可將課本中學到的歌曲《山谷靜悄悄》與《羊腸小道》等為音樂基調,在教師的指導下,共同完成一部課本劇。這時,學生們表現出了更加積極的學習狀態。在上課過程中也提高了學習音樂的興趣。“音樂課本劇”在小學教學中提高學生音樂知識的基礎,為喜歡音樂的學生增添了更多學習音樂的能力和思維,也為此年齡階段為學生們音樂的成長之路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二)教師要求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過程中,在編排表演或課本劇時,教師往往會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學生比較迷茫,因為沒有相應的指導,無法及時完成,完成的要么應付,要么就感覺到煩躁,出現上課愛搞小動作的壞習慣等問題。很顯然,傳統教學模式將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佳。根據有關的實驗數據表明,當教師讓學生在了解了課本劇這種藝術形式后,再選擇學生能力范圍內可編可演的作品進行課本劇編排時,可以減少傳統教學帶來的弊端,譬如在音樂課本劇排練過程中,在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一部以《甜甜的秘密》為主題的音樂課本劇時,學生在排練過程中與教師的互動方式增多,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任務也逐步轉變為師生共同完成的一項任務。這無疑增強了學生與教師的親密程度。
(三)有關學生上音樂課的效率的現狀
在傳統的音樂授課模式中,有些學生不太喜歡教材內音樂作品,對教學內容缺乏興趣。因此,音樂課的學習效率較低。當教師的排練面對全體學生時,所有學生一起討論方案、商量劇本,熟悉臺詞和表演方式,學生之間因為一部課本劇而齊心協力完成作品,每位學生都會認真對待課本劇的創作、編排、練習等。增加了那些缺乏學習興趣的同學接觸音樂的機會,教師因此能夠給學生更多的指導。
三、“音樂課本劇”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
(一)“音樂課本劇”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音樂課本劇”對學生而言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比如在選擇課本劇時,教師可以對學生們喜歡的音樂題材為靈感,創造一部以任課教師為主要領導者,學生是主要排練者的音樂課本劇,在學生排練和出演音樂課本劇的過程中,針對學生遇到不同的困難,教師應當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和指導。教師要讓學生了解音樂課本劇的藝術形式,首先讓學學會欣賞,并引導總結出,表演課本劇需要注意些什么?怎樣讓表演更逼真更打動人……通過以上學習,讓學生在準確把握課本劇的表演特色和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完成表演。一個“音樂課本劇”表演下來,學到更多的音樂知識。這也說明“音樂課本劇”能夠讓學生在學校學習的音樂知識時具有更高的學習效率。能夠使學生擁有更多關于藝術審美的收獲,這正是“音樂課本劇”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的優勢之一。
(二)“音樂課本劇”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通過“音樂課本劇”的形式讓學生增強了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學生們喜歡音樂,愿意上音樂課,熱愛表演。音樂課本劇,顧名思義就是以音樂課本中學生學過的歌曲或樂曲生成的故事來表演。學生學過的歌曲或樂曲首先無形中拉近了學生與課本劇的距離,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其次難易度適合學生,符合學生實際。比如教材中的《勞動最光榮》《洗手絹》等部分曲目讓學生在演出過程中進行演唱,同時,同學與教師通過不同的分工合作,小學生可以編寫課本的故事情節、音樂背景的選擇、樂器的使用等方面有不同的分工形式,讓教師與學生共同排練出一部人人喜歡的“音樂課本劇”,這讓參與“音樂課本劇”的教師與學生的心里獲得豐富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極大提升了學生繼續學習音樂內容的興趣。間接增強了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自信。“音樂課本劇”的教學也讓教師積累教學經驗,能獲得成功的教學成果。
四、“音樂課本劇”在小學音樂課的獨特魅力
(一)“音樂課本劇”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音樂課本劇”在小學音樂課教學的獨特魅力之一是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當學生通過一場被大多數人認可的音樂課本劇的表演時,學生會從“音樂課本劇”表演中找到成就感。漸漸地,學生會通過音樂課中獲得的成就感,形成遷移,找到對于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自信。該種方式相比于傳統模式下,學生學到的不止是有關于音樂知識,更多的提升學生能力,培養學生的身心。“音樂課本劇”在小學音樂課的教學中會無形增強學生的學習耐性、耐力、培養學生自信心等優良品格。因此在小學階段實施“音樂課本劇”的教學方式,對于培養學生的素質至關重要,課本劇對于培養學生獨特性格及自信心也具同樣的地位。
(二)“音樂課本劇”極大的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能力
“音樂課本劇”在音樂教學中,學生通過一次次的音樂課本劇的排練,不僅學到音樂知識,更是為學生學習音樂技能、提高音樂素養打下堅實基礎。如《彼得與狼》的課本劇,除了歌唱與音樂表演,為了烘托劇情,學生還需要設計道具,布置場景,而所有這些學生任務的完成,都需要學生了解接觸不同門類的知識技能,一段時間下來,學生學習方法會逐漸增多,教師也在每次指導中一點點滲透學生要學習的音樂知識,并傳授給學生學習音樂能力的方法,教師的教學方式也使得學生能夠學習到的音樂知識從基礎到精通,從學會到善于運用學習知識去解決音樂上的困難。
(三)“音樂課本劇”具有原創性
好的音樂課本劇最重要的是原創性情節,教師可以通過對課本劇的指導,讓學生從以前學到的音樂教材中選定喜歡的作品進行原創性課本劇創作。在學生編排原創性音樂課本劇的過程中,有更大的想象的空間,發揮創作力。比如:學生在出演音樂課本劇《愉快的夢》時,學生以原創性為出發起點的課本劇相比于沒有原創性的音樂課本劇更吸引觀眾們的關注度;其次,原創音樂課本劇的優勢之一是能夠讓學生帶有原創性的音樂劇中找到一種新的思考問題的方式。比如當學生在音樂課本劇的排練過程中遇到瓶頸時,學生們會共同動腦筋來思考如何解決音樂劇的問題,讓音樂課本劇排練得更加完美。
(四)“音樂課本劇”在小學音樂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獨特美學思維
學生在表演音樂課本劇《小紅帽》時,學生會通過觀眾們喜歡看的表演類型,表演方式等去判斷當今時代的人們喜歡什么樣的音樂課本劇,學生會去思考如何讓自己表演的“音樂課本劇”更加受觀眾的喜歡。在這期間,學生以觀眾的角度在思考觀音樂劇時,可以間接接觸到有關于美學的東西。一點點了解帶有自己思考方式和自己喜歡的美學知識,通過音樂課本劇的形式,將自己所思考的、帶有自己獨特思維的美學事物用音樂課本劇的方式呈現給觀眾。學生在排練音樂課本劇的過程中也與其他擁有獨特思考能力的同學通過談論音樂課本劇的美學形式,讓學生思想之間有更多碰撞,讓學生擁有更加豐富的美學思維。
五、總結
音樂課本劇作為課本劇的一種新形式,是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綜合化形式。這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對多學科共同發展的共同優勢之處。讓學生在“音樂課本劇”中學到的不僅僅是一門知識,還是兩門學課的交融,也加強了兩門學課的思維方式的培養。“音樂課本劇”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獨特魅力有很多的表現形式,在眾多的優勢之處中,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特思維能力,讓學生在排練過程中提升他們的獨特思考問題的方法,提升學生的美學鑒賞能力,加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讓學生通過音樂課本劇的教學方式,了解音樂帶給人們生活的優勢有什么,讓學生愛上音樂課,喜歡學習音樂知識等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韓樂.小學音樂課本劇的實踐研究——以鄭州市優勝路小學為例[D].重慶:西南大學,2011(4):1.
[2]路寧.“音樂課本劇”在音樂教學中的獨特魅力[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0):16.
[3]胡夢瑤.課本劇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以黃岡實驗小學為例[D].黃岡:黃岡師范學院,2019(4):23.
作者簡介:徐蕾(1976—),女,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音樂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