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模式,能夠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新的課程標準更加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因此,這就要求在初中音樂的欣賞教學中更好地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展現合作學習的價值。本文擬談談對初中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的初步認識。
【關鍵詞】合作學習;初中欣賞教學;認識;氛圍;引導
【中圖分類號】G633.95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12-0186-02
【本文著錄格式】劉馨澤.合作學習模式在中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北方音樂,2020,06(12):186-187.
合作學習是一種讓學生勤于動手、樂于探究、主動參與的新型學習模式,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全體成員相互溝通、相互合作、相互學習、相互依賴,共達到最終的目標,這樣的學習模式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教學形式,改變了教學過程中的模式化、單一化、教條化、靜態化的局面,更好地促進了學生主動、快樂、全面的發展。新的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新型的學習方式,由此也可以體現出合作學習的價值,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教師在合作學習的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努力創設適合學生參與的合作氛圍,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能夠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
在當前的初中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已經開始注重了對學生在合作學習方面的培養,因此,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已經開始推廣和應用了,但是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收效甚微,合作學習的優勢沒有得以充分的發揮,這是因為有些合作學習僅僅是流于表面,根本沒有有效性。如在初中音樂欣賞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設計的問題不合理,只是讓學生討論,而教師卻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生當中對學生進行實際有效的指導,這樣的合作學習就是僅僅停留在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的層面上,可以說是徒有合作學習之名,而無真正的合作學習效果。因此,在初中音樂欣賞的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還需要切實領會其內涵與精神,抓住其本質,具體在實施方面應該考慮到如下問題:
一、營造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
良好的氛圍是有效合作學習的保證,營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教師要創造出平等與和諧的學習氛圍
在初中欣賞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成弧形、圓形、方形等形狀靈活地布置安排學生的座位,這樣在體現出音樂欣賞課程的美感的同時還可為學生搭建合作學習的平臺,更加有利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人人平等的觀念教師應該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牢牢地樹立起來,讓學生明白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并不一定都要得出標準的答案,因為音樂欣賞學習其實就是對音樂作品進行體驗、想象與再創作的過程,面對這一過程中的問題往往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換句話說,正是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的差異從而導致了每個人對于作品的理解是不同的,所以,每一位學生的看法與答案都應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自己放在引導者的位置上,與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而不是站在高高的位置上對學生發布號令。”[1]所以,教師應該在學生合作學習的時候不斷鼓勵學生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克服因害怕說錯而不敢說出自己觀念的心理。
(二)保證充分的合作學習的時間
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目的就是要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所以,教師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要盡可能地保證學生談論交流、主動參與的合作學習時間,讓學生得以充分的合作與交流,進而讓他們達成對作品的共識。實踐證明,學生在合作學習之后對音樂作品的感知、對學習方法的感悟與單純的教師講解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例如:蘇少版初中音樂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故鄉的云》中《故鄉的親人》《故鄉的小鹿》這兩部作品,本單元表達的是對故鄉、對祖國、對親人的思鄉之情,由于初中學生大部分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家鄉,他們對于故鄉的思想、對親人的思想還體會得不夠徹底,因此,這時候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充分保證學生們的合作學習時間的情況下,通過大量的事例或者是講解示范來觸動學生內心,讓學生體會出思念家鄉、思念祖國、思念親人的感情。
(三)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中每個小組的成員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應該面向全體學生,注重要不同特長、不同程度的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形式發揮自己的先天優勢,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樹立他們的自信心,這樣有利于他們更好地、積極地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去,使合作學習的形式與內容更加豐富,所以說,教師要合理掌控學生的合作學習,真正保證合作學習的價值性和有效性。
二、增強合作學習的參與能力
在有效的學習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充分、合理地發揮自身的優勢,使他們知道如何能夠更快、更準確地完成布置的學習任務。
(一)學會獨立的思考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學會獨立思考應該首當其沖。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才能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溝通與討論。在具體的初衷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每當教師提出問題之后,切忌急著讓學生進行討論,而應該先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能夠理清自己的思路,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再在合作學習中進行討論與探究,這種方法為最佳,這樣的過程在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好習慣的同時也達到了最佳的學習效果。例如:在蘇少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祖國頌》和《芬蘭頌》兩部作品,本單元的主題就是國威國魂,為了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筆者設計了兩條線:一是讓學生根據中國的作品去思考、感受愛國之情;二是通過對比《祖國頌》和《芬蘭頌》兩部作品,思考、感受不同民族的愛國之情。
(二)既要勇于表達觀念,又要傾聽他人見解
合作并不是一味順從,而是在相互討論、相互交流過程中的觀念互為融合、互為認同、互為接納。如果一味地迎合別人的意見,那么合作學習就毫無意義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只有在認真傾聽他人的觀念之后才會豐富自身的思想,才會取長補短,促使自己不斷的進步。例如:在蘇少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國威國魂中出示了《中國進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紅旗飄飄》《祖國頌》等作品,具體可以從哪些方面體現出國威國魂?學生們通過合作學習,可以分析出從與音樂有關的國旗、軍隊、國家的重大歷史事件等來體現,這些都是表達自己觀念的同時傾聽他人的見解匯總得出的。
(三)學會溝通與互助
不可否認,不同學生在思維方式、認知水平、生理心理等方面都存在著個體差異,這些都會造成學習上的一些障礙,因此,在音樂欣賞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互幫互助,共同克服合作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從而達到生生相長的效果。例如:蘇少版初中音樂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草原放歌》中《天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兩部作品,由于這兩部作品是以大草原為背景,而大草原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相對陌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首先展示草原圖片,讓學生相互溝通、討論草原音樂文化的特點,通過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助很容易讓學生理解和把握作品的風格特點。
三、準確把握合作的時機
在我們現實的教學工作中,并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合作教學的。盲目地進行合作學習這種方法來進行教學,只會適得其反,收獲的效果也微乎其微。因此,要根據實際情況,準確地把握時機來確定是否可以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情況如下:第一,教師發現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難懂的、不理解或者是不肯定的答案時,教師應主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第二,教師在總結某一觀點或者命題時,可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的模式,從而得出最終答案;第三,當學生們遇到某一問題或是某一現象說出不同的觀點時,教師在此時應該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探究出理想的答案,比如聽賞某首作品,讓其說出感受與理解,不同的學生對曲子會有不同的感受,此時教師便可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通過合作、討論、探究等形式來表現對音樂的感受與理解。這樣既可以豐富我們的課堂教學,又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不知不覺地投入到學習的熱情中去。
四、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離不開教師的引導作用,學生在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應深入到學生合作的小組中去,親臨現場,對學習的情況進行細微的觀察,并提供必要的幫助與指導。在合作學習的后期,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時,教師要對學生的總結給予及時的肯定及糾正,完善學生探究出來的學習成果。在整個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如引導學生如何進行合作,如何分配角色以及任務,指導學生有效地提出問題、探究總結學習經驗。教師要注意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適時地對學生進行疏導及溝通。
“音樂欣賞,顧名思義,是欣賞者通過聽覺對音樂進行聆聽,并從中獲得音樂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悅和生理性的滿足的活動。”[2]在音樂欣賞的教學中,在新課標的理念下,有效的進行合作教學,充分的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這種學習模式,能夠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我們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應該不斷完善這種合作模式,使我們的音樂課堂更加豐富。
參考文獻
[1]鐘海燕.提升高中音樂鑒賞課有效性的教學探究[J].當代音樂,2019(1):46.
[2]惠凡.論音樂欣賞的審美性與創造性[J].當代音樂, 2016(3):85.
作者簡介:劉馨澤(1980—),女,漢族,吉林省白山市人,本科學歷,現就職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實驗學校,從事中學音樂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