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社會,隨著社會科技和文化的發展,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聲樂教學已經不能夠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在長期的發展中逐漸暴露了教學弊端,為探尋完善的解決方案,本文就以在MOOC環境下的教學方式進行探討,將線上與線下的教學模式相結合,憑借網上課程與線下實體課程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微課、翻轉課堂的優勢,完善教學過程,以期提高教學效果,提高高校聲樂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MOOC;混合式教學模式;高校聲樂課程;應用探究
【中圖分類號】G64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11-0144-02
【本文著錄格式】覃冬春.MOOC下混合式教學在高校聲樂課程中的應用探究[J].北方音樂,2020,06(11):144-145.
一、當下我國各大高校聲樂課程教學背景與現狀
聲樂課程作為高校的一個教授科目,旨在為聲樂專業學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以后的社會發展培養出更多高素質、專業化的音樂教育、音樂表演人才以及專業化的音樂人才。以課堂教學的不同模式教授給學生系統的歌唱理論與歌唱技巧,并以此為指導載體,逐步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和綜合表演素質,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音樂文化繼承者,弘揚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為提升我國的音樂文化軟實力做出更多的貢獻。隨著國家、社會對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弘揚,新時代的發展對高校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代共同進步,就要實現高校自身的轉型,調整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培養出更多具有創造性、有實力的學生。聲樂專業的學生與一般的學術型學生不同,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聲樂知識外,還要有更強的實踐運用能力。此外,聲樂專業的學生在學校所接受的教育與之后的工作有很大的聯系,不僅要具備扎實、專業的演唱表演能力,還有較強的實踐教學能力。但當下的高校聲樂教學中,教學模式大多延用傳統的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鍛煉較少,在實踐操作方面有很大的漏洞。
(一)教學形式單一,內容不豐富,教學觀念未能做到與時俱進
據資料了解到,我國傳統的聲樂教學大約是從20世紀20年代左右開始的,并且根據以往的教學模式,聲樂課堂基本上都是教師在臺上教授,學生在臺下記錄,教授的內容也都是傳統的聲樂理論、演唱技術等內容,教學理念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也更新較慢。隨著近年來國家對高校教育的重視,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各大高校都實施了擴招政策,但未考慮到學校的實際教學情況和學校本身教學資源,致使大多數學校教師和學生的比例嚴重失調,教師教學任務大量增加,用于聲樂研究的精力越來越少,這也就導致許多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時間對課堂上的教學形式進行調整,沒有精力豐富自身知識來教給學生,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課程教學形式單一、內容不豐富的狀況,極大地降低了聲樂理念更新的速度,不能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發展的速度。
(二)時代對學生的要求與高校聲樂教授模式不同步
教師講,學生聽,課后練習,一直以來就是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但這種教學模式所沿用的方法對于聲樂學生來說,教學效果并不是特別明顯。歌唱理論、聲樂技巧、聲樂器官解剖等都是一些比較專業性的知識,學生在課后的練習中,單憑自己的理解并不能很精確地掌握其中的精髓,相反,很可能還會在長期的誤解下對聲樂專業的歌唱原理和方法產生一些錯誤的理解,養成一些不良的歌唱習慣。進入社會后,這些毛病無形中會阻礙學生今后的發展,甚至會在歌唱專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由于學生自身理解、學習能力不足,這種方式會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很大的壓力,長此以往,又會影響到學生對聲樂的學習興趣,學生積極性不高,甚至產生厭學甚至轉專業的想法。有一部分學生畢業后很有可能到不同的學校任教,這些畢業生也會將自己不正確的理解和歌唱習慣教給下一代,問題就更嚴重了。
(三)傳統教學考核方式不全面,難以保證學習質量
在傳統的教學中,一般都是采用教師課上講解,然后布置課下作業由學生課后自行完成,并在之后的課上對學生的表現來考核學生是否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但是這種考核卻有很大的漏洞,教師只根據學生在課上的表現來評價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卻忽視了對學生課后學習的過程考核,對于考核的知識,教師不知道是學生在課上學習所得還是在課后自己刻苦學習所理解,對于學生是否課后認真完成布置的任務,教師只有在下一次回課時才能發現,然后再作調整并給予糾正。長此以往,很容易導致學生對課后作業的懈怠,僅靠教師課上講授來學習,缺乏自己思考鉆研的過程,無形中也會降低學生自我學習和思考的能力,與學校培養應用型大學生的目標有了一定的距離。
二、MOOC環境下混合式教學在高校聲樂課程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綜上對當下傳統式聲樂教學現狀的分析,結合當前社會對聲樂專業學生的要求來看,將大型現代化數字網絡運用到高校聲樂課程教學中去,對發展個性化、專業化的人才有重要影響,能夠更好地培養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應用型大學生。
(一)結合微視頻、翻轉課堂等方式實現課前教學的引導
根據講授的內容,將聲樂專業學習中涉及的基礎聲樂理論概念、學習技巧的講解、聲樂作品風格和內容的解讀與把握、歌唱語言的拼讀、作品二度創作分析、舞臺表演的核心技巧等知識以小視頻的形式展示出來,根據各個知識之間的緊密聯系制作成微視頻,用于學生課前預習。首先,教師先了解學生學習聲樂的階段,再根據階段的不同將有趣味性、實踐性、能吸引學生自主探索的微視頻,傳給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和自主實踐,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于聲樂學習的興趣,還能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能力;其次,通過微視頻將聲樂圖像和聲音結合起來,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將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的聲音實現其可視性,打破傳統的教師講、學生唱的單一教學模式,豐富了課堂的教學內容,大大提高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最后,通過微視頻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中的一些困擾,微視頻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論是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已的安排進行學習,對課堂上未理解的知識反復學習、鉆研,有利于提高學生課下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整體的學習質量。
(二)線上線下相結合教學,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
微視頻以其精簡、生動的特點作為學生課前課后的學習資料,學生在課前將視頻中所涉及的概念、理念、歌唱理論等知識自行分析、研究,將不理解或是理解不深刻的知識點和難點記錄下來,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學習。這不僅能夠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還能在自主學習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將問題帶到課堂上與教師一同探討交流,充分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中提高自主思考能力,增強自信心。慕課具有資源豐富、信息量大、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等特點。在MOOC教學環境下,可以通過大型數據網絡課堂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了解更多的知識,但在網絡教學的同時,實現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可以充分實現二者教學的優勢,彌補兩種教學模式之間的不足,更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同時,利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將學生所學知識變為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將課堂變為學生交流解惑的時間,學生先自主思考、解惑,課后再進行練習鞏固,不但可以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批判性思維,還能在學習中展現學生的個性化特點,發揮學生的自身優勢,實現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三)完善課后學習,實現多元化考核機制
在現代化大型數據教學模式下,混合模式的教學除了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外,還能加強學生課后學習的自主性,增強學生課后實踐能力。課堂上的學習很重要,但是課后的知識鞏固才是重中之重。在傳統的教學中,課上講解完之后,教師布置課后作業,但學生的學習效率基本上都不高。通過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將課前課后緊密結合起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了線上線下學習效率的雙向提高。首先,教師通過微視頻的方式進行線上教學,除了完成每天的基本任務即練習、討論、交流之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留言提問等隨時向學生解答疑惑,根據每個學生在學習之后發表的心得體會和學習感悟等進行評價考核,通過學生平時的考勤、表現和理解等進行打分,打破了傳統的教學考核方式,使考核內容更加全面;其次,定期開展班級交流討論會,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比賽,可以以獨唱、小組唱、合唱等形式進行交流實踐,可將小組的表現和每個學生的表現記錄到學生的成績考核中去;最后,針對學生對前一節課堂中知識和技巧的掌握以及課后學習情況,在下次回課前進行考察檢驗,學生分別對自己所學知識或者歌唱技巧的領悟總結出來,進行經驗交流,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歌唱方面綜合能力的發展。
三、總結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高校教學模式也要與時俱進,實現轉型升級,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更加符合社會需求的多元化應用型人才。在MOOC教學環境下,微視頻和翻轉課堂的應用將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二者之間相互融合、相互彌補,能夠極大地促進教學模式的轉型,充分發揮混合教學模式的優勢,滿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性化需求,在長期的教學和實踐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開闊學生的思維。尤其是對于聲樂專業的學生來說,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其自身表演能力和對聲樂技巧的掌握,使其對知識和實踐技巧理解得更加透徹。但是,在高校教學模式的轉型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礙,相信通過高校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以及國家對高校教育的支持,通過對高校音樂教育模式的探究,逐步發現高校在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發展的規律,很快就能夠實現高校教育模式的改革,提升音樂教學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在今后的教育中培養出更多的應用型人才,為我國的音樂教育的發展做出貢獻,并以此逐步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參考文獻
[1]馬兵,邱澤垣.在MOOC下混合式教學在高校聲樂課程中的研究[J].黃河之聲,2019(6):69-70.
[2]郭圣嬌,郭民建.慕課背景下的高校聲樂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當代音樂,2019(1):28-29.
[3]麥雯.慕課背景下的聲樂教學改革研究[J].北方音樂,2018,38(17):77-79.
[4]任麗丹.新媒體下的聲樂教學模式探研——以《美聲之林》聲樂慕課教學為例[D].江蘇:揚州大學,2018.
[5]黃騰.高校聲樂教學新模式探究——以MOOC為例[J].藝術評鑒,2019(21):88-89.
[6]方曉青.基于慕課教學模式的聲樂教學改革研究[J].音樂創作,2018(8):153-154.
作者簡介:覃冬春,女,壯族,廣西,本科,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聲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