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隨著以學生為本理念的推廣,農村小學數學教師也在反復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的方式與方法,讓學生自主建構數學知識,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由此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提高學科教學效益。因此,農村小學數學教師要客觀分析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總結問題成因,對應反思教學策略,靈活調整教學方法,逐步優化學生的課堂參與行為。本文以筆者的課堂觀察與教學經驗為依據,綜合分析了農村地區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參與行為與具體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農村地區;小學數學;課堂參與度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0-0034-02
引 言
客觀來講,農村地區學校的教育環境與城鎮地區存在明顯的差異,普遍存在教學思想落后、教學技術滯后、教學素材不足等現實問題,即便在師資力量上,農村地區與城鎮地區的差距也十分明顯,久而久之,便出現了兩極分化問題[1]。近年來,我國教育部針對農村地區的教育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成熟的改革措施,加大了對農村學校教育的扶持力度。自新課程改革以來,一些新思想、新觀念也被切實傳入農村小學校園中。在這一現實環境下,農村小學數學教師開始意識到,如果小學生無法以自主姿態參與數學課堂學習活動,那么必然無法真正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所以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然而,農村地區的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參與情況依然不容樂觀,具體情況如下。
一、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上的學生行為分析
1.學習積極性很差,嚴重缺乏學習興趣
客觀來講,數學知識對小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部分智力水平和理解能力較低且注意力集中周期較短的學生無法及時內化教師所講的數學知識,加之本身對數學知識缺乏興趣,根本不能以自主姿態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習積極性較低[2]。小學生如果產生了認知疑問卻不能及時解決,必然會積累更多的問題,也會因此學得越來越吃力,難以產生學習興趣,長此以往,甚至會產生抵觸情緒。這樣一來,小學生很難在考試中發揮自己應有的水平,而這必然會直接影響小學生的學習情緒,導致學生的無效學習行為越來越普遍。
2.以被動接受為主,難以展開自主思考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農村小學數學教學體現的是“師本教育”思想,師生雙方關注的是小學生本身知識結構的更新情況,教師也承擔著一定的課時教學壓力。這就無形中衍生出了“灌輸式”教學活動,即教師會在數學課堂上全面講解數學知識,盡量講得透徹與明白,讓學生能夠清晰地把握每個數學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在這種狀態下,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思維表現會越來越少,漸漸形成惰性學習思維,無法真正優化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在這種狀態下,農村小學數學教師不得不一直詳細講解數學知識,一旦講得不全、不夠透徹,小學生便會由此產生認知疑問。
3.以理論摘抄與背誦為主,缺乏遷移意識
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解數學知識,賣力地書寫課堂板書;小學生則坐在座位上昏昏欲睡,不得不打起精神來摘抄課堂筆記,還需花費大量課后時間來背誦這些課堂筆記。由于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是比較基礎、簡單的,因此部分小學生能夠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內化所學知識,但長此以往,小學生必然會產生識記負擔,無法實現長遠發展[3]。同時,這一教學模式也產生了一個現實問題,即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只重理論,完全忽視了實踐應用與動手操作,小學生無法將所學知識遷移到現實生活中去,難以形成良好的動手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這嚴重影響了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認識,難以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
上述問題使得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參與行為十分低效,也難以真正優化學生的數學學習行為,同樣還會出現高耗低效、高負擔教學的現實問題。因此,農村小學數學教師要全面優化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切實突出學生的主體行為,讓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遷移,使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
二、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有效策略
1.激趣教學:設計多元游戲
小學生的心思十分單純,參與活動的原因也比較直接,即自己是否喜歡、是否感興趣。因此,要想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農村小學數學教師便要切實落實激趣教學,讓學生能夠真正地實現學習進步[4]。為此,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可嘗試通過趣味游戲來達到激趣目的。因為小學生天性喜歡游戲,在剛上課時可能會無法從課間游戲娛樂狀態過渡到數學思考狀態,所以,教師可組織游戲活動,寓教于樂,利用游戲的吸引力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
例如,在“多位數乘一位數”一課的教學中,筆者設計了一個數字紙牌的游戲。具體的游戲規則為:筆者以撲克牌為游戲道具,每張撲克牌上都會寫下多位數乘一位數的數學算式;學生輪流抽出撲克牌,在30秒內計算出算式結果;學生正確得出答案之后則可順利通關,反之則要接受“彈腦門”的游戲懲罰。這個游戲能夠營造緊張氛圍,使學生全面分析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部分學生還會自主探究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簡便算法。在游戲中,小學生會自發地集中注意力,切實展現自己的數學計算能力,也會由此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數學游戲,本班學生的課堂參與行為得到了明顯的改善,部分學生還在課后自發組織了數學游戲活動,鞏固了所學知識。
2.實踐教學:優化學習態度
實踐教學是隨著“生活教育”理念而形成的一種教學理念,也是促使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實現知行結合改革的基本方式。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育部提出了組織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建議,且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也增設了“數學廣角”板塊,各課時活動同樣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建構數學知識,逐步提升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因此,農村小學數學教師要組織豐富的數學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活動體會,使學生能夠通過實踐感受學習數學知識的現實意義,由此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
例如,在“復式統計表”一課的教學中,為了切實優化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行為,筆者設計了一輪實踐調查任務,即學生須統計本班學生最喜歡的書籍種類,按照男女性別分門別類地整理調查數據,使用復式統計表來展現具體的統計結果。通過本輪數學實踐活動,小學生可以很好地復習、鞏固復式統計表知識,也能親身經歷搜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歸納數據的統計過程,而這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統計意識,使學生全面內化數學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
3.探究教學:改善學習行為
探究教學是作為優化學生學習能力的必要策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是改善學生學習行為、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動態過程。教師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主探究、建構數學知識。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能夠很好地把握數學學習的主動權。因此,農村小學數學教師要組織豐富的數學探究活動,切實優化學生的學習行為,讓學生實現學習進步。
例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一課的教學中,小學生要全面把握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幾何特征,形成幾何認識,進一步提升空間想象能力。為此,筆者設計了圖形分類活動,讓學生通過分類實驗初步形成圖形認識,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圖形結構。這樣,小學生便能夠形成良好的數學認識,得出數學結論。接著,筆者讓學生以四人為一個小組共享個人分類結論,分享自己的分類實踐操作經驗,經過小組討論整理出數學結論,總結出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幾何特征。之后,學生通讀數學教材,使用規范的數學語言重新整理小組討論結果,進一步鞏固知識記憶。由此,小學生可自主建構數學知識,以主體身份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4.賞識教學:堅定參與信念
賞識活動中由教師推進,客觀分析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須全面追蹤學生的進步狀態,給學生以鼓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切實優化學生的精神狀態。因此,農村小學數學教師要組織豐富的賞識教育活動,通過激勵與肯定突出學生的能動學習行為,使學生形成學習自信,強化學生的成功感受,由此優化學生的課堂參與行為。
例如,在“倍的認識”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引導本班學生學習了“倍數”這一數學概念,結合相應的計算知識引導學生解決了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這一數學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課堂表現比較令人滿意。雖然筆者會在各類數學問題中設計一些無效信息、陷阱信息,但學生很好地繞過陷阱,能夠正確解題,由此積累了成功的解題經驗。對此,筆者切實肯定了學生的審題能力、解題能力與數學理解能力,鼓舞了學生的學習士氣。另外,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筆者也會重點表揚學生表現出來的優良品質與優良行為習慣,希望學生能夠始終嚴于律己、高度自律。
結 語
總而言之,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逐步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是落實“生本教育”理念的重要體現,既有利于提高學科教學效率,又能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還有利于教師、學生、學校三方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農村小學數學教師要綜合分析數學學科的思維教育特點、小學生的認知成長規律,由此設計課堂活動與教學策略,逐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意識。
[參考文獻]
何元翠.小學數學課堂如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J].中國農村教育,2018(16):77-78.
柳冠軍.激發參與熱情 打造“學講”課堂——小學數學“學講”課堂提升學生參與度筆談[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2):62.
王淑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N].發展導報,2018,4(03):27.
陳奕樺,付倩蘭.教學方法對小學生數學課堂參與度影響的實證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17,26(04):80-86.
作者簡介:何玫瑰(1981.12—),女,廣西南寧人,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