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言韻
摘 要:高校圖書館參與社會化服務是時代和“互聯網”發展的要求,隨著社交方式的科學化和技術化發展,高校圖書館如何開展“社會化服務”的問題,也成為現當代高校圖書館需要思考與研究的課題,而走出校門的“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將是高校圖書館未來的定位和發展的趨勢。合理使用互聯網科技,通過 “網絡多館聯盟”、“云端資源檢索”、“圖書館云課堂”、“專業圖書分享會”、“定點閱讀區域”等的開放和使用,是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化服務的形式與方法和路徑。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互聯網
在社會“互聯網”時代,圖書館的運行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讀者不在局限在單一的實地場所和實體文獻的借閱方式。圖書館的職能也由收集、整理、保存文獻資源供讀者借閱的職能向“傳遞科學情報”轉變,由被動性服務轉向主動性服務。
2015年,教育部就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章程》,提出了“高校圖書館應在保證校內服務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發揮資源和專業的服務優勢,展開面向社會用戶的服務”的職能要求。正因如此,高校圖書館如何開展“社會化服務”的問題,也成為現當代高校圖書館需要思考與研究的課題,而走出校門的“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將是高校圖書館未來的定位和發展的趨勢。
高校圖書館在社會要求與互聯網社交科技化的背景下,必然使其傳統性職能向現代性職能轉變。高校圖書館如何結合自身優勢、如何在社會文明進步中發揮自身的作用,是每一位高校圖書館人急需思考的問題。
一、走出校園參與社會文化活動是文化建設的時代要求
1.信息技術帶來的變革要求。隨著多樣科技進步與時代的高速變遷,人們的生活方式接受著信息技術帶來的變革。“人臉識別支付”的推廣,“實體店鋪服務性質”的轉變,“無人便利店”、“無人酒店”的開設,網絡傳媒的應用等新的服務方式出現,都在告訴我們,科技進步,必然改變人們的交往行為,隨著這種新的交往行為出現,社會服務的方法,人的交往方式也隨之改變。而圖書館作為人類文獻的收藏與服務機構,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走出校園,主動參與到社會文化活動中將是時代的要求。如果忽視了互相促進的機制,游離了社會,社會也將遠離你。圖書館走出校園,開展社會化服務活動,圖書館的運行也得適應著時代的要求,這種行為其實是雙向互助的,社會一定會關注那些在社會中有所作為和影響力的部門機構。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其所培養的人才,必須要進入社會,并得到社會的認可,這所學校在社會上才能有立足之地。高校圖書館在這樣一種互利的雙向行為中,能夠發揮其獨有的貢獻和積極的作用。
2.品牌效應與品牌打造的要求。高校是有品牌效應的,因為我國高校歸屬管理,無論它是中央或者地方所屬,也無論他是重點院校,還是普通院校,也無論他是部署省屬公辦或者私立學院(學校),能夠打出自己學校的品牌進行公開招生,他一定是得到地方教育廳或者是國家教育部的認可,其資質和公信度是可以讓社會放心的。一個被社會認可的,并具有公信度的學院,他的行為和運作的活動,在社會上都能起到積極作用和積極響應。那么隸屬于高校的圖書館,他的資源對外開放,它的專業度和正確性,理論上是可以得到或者應該得到認可的。高校圖書館的基本職能是服務教學和科研,在館藏文獻上,有著專業性強、系統、全面的專業優勢,這是公共圖書館難以達到的資源優勢,也是容易得到社會認可的優勢。在參與社會活動中所起的作用,將極大的推動他所屬學院的社會知名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品牌,品牌越好越大,他所培養的人才、參與的社會活動、生產出的產品,也就更容易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接受。圖書館是學院構成的一個重要部門,圖書館的建設與館藏往往能夠體現一所院校的學術厚度與科研力量,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學院圖書館是學院品牌效應的窗口。同時,圖書館員的專業性、專業素養也體現出專業院校圖書館的優勢所在,由這些有專業素養的人才進行的資源的輸出和對外傳播,更有說服力量。因此,高校圖書館以它專業知識長處來參與社會活動,服務于民眾的知識獲取和文化的提升,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圖書館難以做到的,對自己學院的品牌宣傳能夠起到它應有的作用。
二、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內容與形式
以“知識傳遞”為主要核心職能的圖書館,傳遞知識的辦法,不再局限于“圖書館”實體資源的借閱與閱讀。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云端”科技,建立起相對完整的資源信息網絡,讓知識的獲取更加的便利。
1.構建圖書館“聯盟”與云端資源檢索、共享系統。高校圖書館,做不到閱讀場地對社會完全開放,在場地的使用上,不需思考外來讀者對校園內原本讀者閱讀與安全的影響,可以以“電子資源”、“影像學術資源”的共享的方式,以及“高校專業性的圖書資源分享會”、“真人圖書課堂”、“圖書館云課堂”等方式進行社會化服務。
現在知識傳播和獲取的途徑,電子網絡手段的利用無疑是圖書館傳播知識的重要渠道和先進手段。把“一館”資源通過檢索功能擴大為“多館”網絡云端服務,解決書目“歸屬地”查詢與借書閱讀的問題,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率,降低無人問津資源的概率,也降低館藏資源的重復率。
在云端檢索的基礎上,可構建圖書館聯盟內“下單”、“訂閱派送”鏈,如讓校外讀者在所在公共圖書館查詢資源后,向高校圖書館辦理電子借閱證,向該校圖書館申請借閱。“被借方”圖書館可自主配送至所下單的公共圖書館中達到紙質資源利用的目的。而在云端系統下,一些可共享的電子資源也相對應的得到運用,與避免資源的重復。此方法既可以保證校內安全的讀書環境又向社會提供了社會化服務,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并解決校內圖書館場地無法提供公眾使用的難題。
2.開放定點閱覽區域與資源共享。對于高校的特色資源或專屬資源,無法做到全部放入“聯盟”中共享使用,校園網下的電子資源是高校圖書館重要的館藏資源,電子資源有的可以供校外使用,而有的核心資源也只對校內開放,只有身處高校內的教職員工和學生才可使用,為了達到資源的社會化共享和最大化利用。開放定點閱覽區域,規定時間內讓校外讀者入館閱讀與學習,無疑也是高校圖書館對社會化服務的方法之一。設置好開放時間段與閱覽室固定區域,開啟網上讀者預約權限與人數的限制,對通過申請的預約讀者進行時效性開放閱讀與資源使用,能很大范圍的起到管理效果與資源保護。在開放定點閱覽區域進行資源共享這一環節中,能否實現和保障工作的順利開展,圖書館員的素養是這個工作環節的重要保障,是保證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關鍵舉措之一。館員的素質提升與培養,是新時期下對圖書館管理方面和人才培養方面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不僅是對圖書館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素質高的館員可以更好的服務讀者,如果圖書館員不能很好的進行此項工作,那一切的理想設計都不可能實現。
3.與指向性相似的職能部門開展社會化服務。高校圖書館資源的專一性、專業性也形成了知識資源文獻的指向性明確的特點,而指向性相似的職能部門,通常指的是與高校屬性類似的單位和部門。比如說高校有理工類、人文類、藝術類、綜合類型之分。那么高校圖書館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偏重和屬性,對應社會相應的職能部門來開展社會化服務,無疑是另一種開展社會化服務的方式。指向性明確的機構,很好的為前來的此機構的大眾屬性進行了一定的分類,也可以使相對屬性的高校圖書館展開更好的社會化服務活動。如美術類院校與美術館、博物館合作。在美術館、博物館做展覽時,調出對所展覽的藝術品、展品相對應的學術資源與研究文獻,與此類活動相互呼應,也可結合館藏與機構進行相對應的活動講座,使大眾在參加部門(機構)活動之余也提升了活動的所帶來的文化傳遞。
綜合而言,高校圖書館的職能主要是服務高校的人才培養、教學科研的職能單位,主要的圖書資源收集中呈現出學科專業性與專一性。在資源積累和館藏建設的過程中,注重對學校專業發展、科研研究、學科建設等所需圖書資源的建設,其所藏具有專業性、系統性、完整性、延續性。
高校圖書館作為文獻的收集、整理、傳播機構,把它高校的固定場所延伸至校園之外,對于社會而言,綜合大數據的使用和資源共享,實體場所與網絡分享,不但充分利用了有限的資源,為社會節了大量的資金費用,而且促進了校園資源的全民化共享。這是一個時代的亮點,也是高科技帶來的社會福利。對于高校來說,與時代同步,沒有脫離社會共同體,在高校品牌得以宣傳的同時,高校也尋找出來了它與社會交往的路徑和方式,對學院的人才進入社會也起到積極的作用。服務于社會,社會也將回報于高校,社會的許多文化、經濟實體都可以通過高校這一個品牌來發揮自己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鄧佩珍.高校圖書館服務應向社區延伸[J].當代圖書館,2000
[2]江 彬.中外圖書館信息資源數字化建設比較研究[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
[3]葉艷鳴,李 勇,劉金玲,王 軍,張實悅.論高校圖書館“藏、借、閱、咨”一體化開放服務管理模式[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7
(作者單位:廣西藝術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