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潤
摘要:物理知識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初中的物理學習是基礎性的學習,如果不重視將會給未來的物理學習帶來極大的阻礙,因此教師必須重視物理學習,培養學生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本文從物理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出發,介紹了圖形結合法和數學化方法在物理解題中的運用,旨在為物理教學以及提高學生的物理解題能力提供借鑒。
關鍵詞:初中;物理題;思路方法
0引言
在學生進入初二這一階段,會增加物理這門課程。對于許多學生而言,物理是一門難以掌握的學科,因此,教師必須認真鉆研物理教材,尋找恰當的物理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物理課堂上的知識點。除此之外,為了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物理作業必不可少。為了提高學生的 解題水平,教師必須在課后做好教學反思,認真鉆研解題思路和方法,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思路,給學生分享多樣化的解題技巧,讓學生能夠融會貫通,提高解題的能力。在初中物理中,有兩種解題思路和方法十分常見,分別是圖形結合法和數學化方法。
1圖形結合方法
1.1圖形結合法在物理解題中的重要性
圖形可以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因此在物理解題中經常會使用到。物理圖形結合方法就是利用圖像把抽象復雜的物理題意表現出來,尤其是在遇到信息量大,文字比較抽象,條件易混淆的復雜問題時,圖形結合法可以對其進行有效處理,幫助學生快速理清思路,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從而實現解題方法的最優化。初中階段,學生抽象思維發展水平還有待提高,不借助圖形很難找到解題的正確思路方法,因此,必須培養學生畫圖解題的意識。
1.2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畫圖習慣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掌握畫圖解題的習慣。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進行習題講解時,遇到文字抽象、信息復雜的題目時,要及時整理題目信息,結合圖形來進行講解,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利用圖形結合法進行解題的重要性,進而讓學生逐步掌握使用圖形進行解題的方法。比如,針對有關受力分析的物理題就必須使用圖形結合的方法。下面結合一道物理例題來進行分析。
數學書放在物理書上面,兩本書被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數學書受到的重力與物理書對數學書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 物理書受到的重力與地面對物理書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C. 數學書對物理書的壓力與物理書對數學書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D. 物理書受到的重力與地面對物理書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這是一道關于平衡力及相互作用力的物理題。本題涉及到的知識點是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如果僅從題目的文字信息來看,題目中所涉及到的力很難在短時間內理清,因此,在解決這一問題時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圖形結合法,在解題時依照題意,迅速畫出相應的圖形,并且按照選項畫出其中力的示意圖,這樣就能夠使其中的平衡力一目了然,快速得出題目的答案,即是A。可見,在物理解題過程中使用圖形結合法可以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將題目中抽象的信息具體化,可以在學生審清題意后,借助圖形理清解題的思路,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物理解題的能力和正確率,同時也可以進一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基于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重視圖形結合法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掌握畫圖的技巧和方法,對于哪些題目應該使用圖形,應該使用怎樣的圖形,以及怎樣才能更有效的使用圖形,教師要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清晰的講解。
2數學化方法
2.1在物理解題中運用數學化方法的必要性
物理是一門研究研究物質運動基本規律的學科,其研究對象大到宇宙星體,小到物質微粒,涵蓋一切物質的運動規律和形式,但對于物理研究而言,其計算仍然離不開數學。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也是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對于物理問題的解決有重要作用。數學的思維方法,以及一些數學知識也在物理解題中獲得了廣泛應用。對于學生來說,在解決物理問題時,要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滲透其中,而物理教師在進行備課和講解時要自覺樹立起數學化的觀念,不僅要研讀物理教材,同時也要了解學生的數學掌握水平,將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與物理知識結合起來。
2.2數學知識在物理解題中的運用
數學知識在物理解題中的運用十分廣泛,比如平面幾何、比例、函數、方程不等式知識等,都對解決物理問題有重要作用。下面結合一道例題具體來看。
有一輛汽車行駛在平直的公路上,在公路的正前方有一座小山,此時汽車的行駛速度是每秒20米,而已知聲音的傳播速度是每秒340米,在汽車鳴笛之后,車上的人在3秒后聽到了回音,那么,請試著計算汽車在鳴笛時與山的距離。針對這個問題,如果僅從物理角度進行解析則有一定難度,必須借助數學思維來解題,我們可以利用數學中的方程式來進行解決。可以把汽車在鳴笛時與山的距離設為x,那么根據題意,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列出一個方程式,即2x-60m=3×340m,那么可以很快解出x=540m。如此就可以將一個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提高解答的正確率。除此之外,還可以轉換思維,尋找另一種解決思路。將經過3秒后車與山的距離設為x,此時也可列出一個方程式,即2x+60m=3×340m,可以解出x=480m,而鳴笛時的距離則要再加上60m,可得出結果是540m,由此可見,數學方法對于物理問題的解決有著重要作用。在物理解題中使用數學化的方法既可以使物理問題簡單化,引導學生尋找簡便方法,使得解題速度和正確率提高,同時也可以實現物理能力與數學能力的綜合性提升,促進兩個學科的共同提高。
3結語
初中是物理學習的基礎性階段,對于學生而言有著重要影響。如果在初中的物理學習中沒有奠定好知識基礎,那么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習就會受到極大的阻礙,因此,教師必須積極鉆研物理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技巧,幫助學生不斷提高物理解題能力,鞏固所學知識,實現物理綜合能力的提升,為將來的物理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健.“圖文并茂”法在初中物理解題中的應用[J].數理化學習(初中版),2019(09):47-48+51.
[2]劉萬江.試論如何在初中物理解題中運用數學知識[J].亞太教育,2019(06):67.
[3]夏維軍.“圖形結合法”在解初中物理題中的運用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6):11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