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央央
摘要:小學語文合作學習即語文老師按照學生學習的需要,將學生分成小組展開自主學習、討論學習、交流學習、研究學習的學習方式。合作是一個人必備的素養之一,小學生要形成合作意識、提升合作能力,要在認真完成自己任務的同時能與團隊密切合作。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育中的重要學科,踐行合作學習模式能夠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在團結合作中學會與人交往,共同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教學質量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學科的教學需要按照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和學科特點進行,要尊重學生的身體差異,保護學生的求知欲和進取心。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生在共同合作中進行閱讀練習、寫作練習等的學習方式,它能提升語文教學的總體水平。
一、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中應該遵循的原則
第一,遵循平等交往原則。在合作學習模式下,平等交往是最基本和關鍵的原則,具體體現在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上。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學困生是班級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天秤。一方面,他們本應該是課堂的參與者,另一方面,他們又成為了課堂的旁觀者。語文老師需要賦予學困生重任,這樣,學困生為不辜負教師的期望,往往會形成強大的學習動力。語文老師要“以退為進”,學會傾聽和給予指導,讓學生在平等交往的前提下開展合作學習。
第二,遵循相互依存原則。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相互依存的關系,語文老師需要為學生營造相互依存的環境,讓多個學生能夠在合作學習中互相借鑒,共同成長,在相互依存中防止合作學習的形式化。一個個體的表現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他個體的表現,這是因為一個班級本身就是一個小團體,自然也就存在相互依存關系,因此需要遵循相互依存的原則。
第三,合作交流性原則。按照群體動力理論可以得知,動力整體間各個主體存在相互依賴的關系,語文老師要成為學生合作交流的推動力量,就要時刻保持“動”的狀態,語文老師要在學生合作學習時不斷巡視,以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督促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合作學習環節中去。
二、小學語文開展合作學習的策略分析
語文老師在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中占據著主導地位,要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把握合作學習的時機,培養學生合作的技能,運用語言進行激勵評價,提升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1.激發合作學習的興趣
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高低受到學生興趣和態度的影響。在情感上,學生學習的知識會影響學生學習的行為,倘若學生能夠保持持續的熱情,就能更快的實現進步。第一,語文老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每一個小組是一個整體,以整體為單位參與到競爭當中,通過趣味游戲、合理競爭等激發學生的好勝心。例如,在學習《觀潮》一課時,為讓學生快速背誦三、四自然段,教師可以給予各個小組一定時間,看哪個小組最先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因為強調整體的任務更能喚醒小學生的責任感。在特殊的激勵形勢下,小學生能夠積極認真地投入到背誦當中,在互相幫助中共同成長,感受合作學習的樂趣。
2.把握合作學習的時機
語文老師要把握好合作學習的時機,尊重全體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借助合作的演示凸顯合作學習的過程。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蓮葉青青》一文時,語文老師可借助多媒體演示他人合作學習的過程,指導學生認真學習和反思。各個成員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語文老師往往針對小組的表現提供評價和獎勵。四年級的小學生尚缺乏足夠的毅力和責任心,他們學習的動力很大程度上受到群體壓力的影響。基于此,語文老師需要在了解學生的前提下認真研究教材,把握適當的合作學習機會。合作學習的課堂中學生沒有固定的座位,在靈活的合作學習中學生能夠與不同的學生交往和交流,慢慢地他們與不同個體合作學習的能力也就大大增強。
3.培養學生合作技能
小學階段的學生需要形成社會性的能力和意識,這一階段的培養是學生未來適應社會和人際交往的前提。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和配額,能夠使其共同朝向某一目標前進,在合作學習的情境下提升學習的成果。為讓小學生學會合作和學習,語文老師要提升合作教學能力,將掌握到的理論與合作學習實踐相結合,參與到學生對某一問題的討論當中,觀察學生的表現和互動情況,對學生合作學習中出現的激烈討論加以協調,科學評價學生合作學習中的表現。
4.運用激勵語言積極評價
合作學習不以某一個人的成功為成功,而是以全體成員的進步為成功。語文老師需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一把衡量合作學習的標尺,將個體間的競爭轉換為團體的競爭,以團體的表現作為評價標準,最終構成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使得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上冊《綠葉的夢》一課時,在實施比較基礎的識字教學中,語文老師可以組織趣味的開火車識字比賽,看看哪個小組能夠在短時間內認出最多的字。一些成績優異的學生會為集體的榮譽幫助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而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也會為集體的榮譽認真主動的學習,最終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三、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總體效果及幾點設想
經筆者多年語文教學實踐經驗發現,合作學習模式具有成效限制,具體表現在:第一,全體同學在課堂上都有充足的表現機會,在課堂的舞臺上都可以獲得自信和成就感;第二,學生面對老師時更加自如,能夠正常甚至超常發揮個人才能。換言之,合作學習的模式對于老師而言是一種減壓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種靈活的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思維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四年級的小學生正處于關鍵的成長期,合作學習模式的有效開展能讓學生認識到團隊中“1+1>2”的含義,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對學生未來參與團隊競爭和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總而言之,新課程理念下要踐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重新審視合作學習的價值,為學生創造能夠順利開展合作學習模式的環境,呼喚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時刻把握以學生發展為本這根主線,讓合作學習的課堂換發生機與活力。在合作學習模式下,語文學科的學習難度大大降低,為其他學科的學習乃至學生未來的成長奠定了基礎。基于此,語文老師更要更新教學理念,切實優化合作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敏聰.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研究[J].文教資料,2011(6).
[2]馬青龍.淺談小學語文合作學習[J].新課程學習(上),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