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柳婷



摘要:目的 分析骨髓涂片及活檢對全血細胞減少的診斷價值,同時比較不同年齡段患者疾病病因和發病狀況。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4.01-2018.12本院接收的全血細胞減少共417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結合年齡進行分組,通過骨髓穿刺以及活檢取材,觀察各組發病情況差異。結果 引發全血細胞減少疾病中,青壯年組造血衰竭性疾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及急性白血病占前3位,老年組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急性白血病及巨幼細胞性貧血占前3位。非血液系統病主要包含慢性肝病、骨髓轉移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以及鉤蟲病等。疾病診斷中,骨髓活檢+涂片確診例數顯著多于單純涂片確診例數。結論 全血細胞減少多為血液系統疾病所致,但慢性肝病、腫瘤、HIV感染以及鉤蟲病等非血液疾病對血象的影響也不容小覷。聯合骨髓穿刺及活檢更能有效反映出骨髓細胞的造血狀況,有助于盡早確診和開展下一步治療。
關鍵詞:骨髓檢查;全血細胞減少;病因;診斷
【中圖分類號】R3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2-192-02
血常規屬于患者臨床檢查中一類必查項目,檢查中發現的全血細胞減少是指血紅蛋白、血小板以及白細胞減少,其可為血液系統疾病引發,也可為風濕免疫病、甲狀腺疾病、各類感染以及藥物不良反應等非血液系統疾病導致,治療方法和預后存在多樣性[1]。僅僅依靠血常規、臨床表現較難判斷出病因。骨髓穿刺屬于該病診斷中一類主要檢查方式,雖操作較為簡單,但常常因取材不良使診治被影響或者延誤。為提升本院在全血細胞減少診治中的水平,現對2014.01-2018.12本院接收的全血細胞減少共417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開展回顧性分析,觀察骨髓涂片及活檢對該病的診斷價值,比較不同年齡段患者疾病病因和發病狀況,現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4.01-2018.12本院接收的全血細胞減少共417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均為初診患者,開展≥2次血常規檢查,血紅蛋白<110g/L,白細胞<4.0×109/L或者紅細胞<3.5×1012/L,血小板計數<100×109/L,與全血細胞減少的診斷標準[2]相符。其中包含男性202例,女性215例。年齡在15-80歲,均值(49.25±10.36)歲。結合年齡將417例患者分成兩組,其中210例60歲以下設為青壯年組,余下207例≥60歲設為老年組。
1.2 方法
選擇髂前上棘或者髂后上棘進行穿刺,抽取0.2mL的骨髓液涂片,同時在穿刺點周圍通過骨髓活檢針選取10mm×2mm的骨髓組織放于PCF固定液中送檢。選擇瑞士染色法進行骨髓涂片,在必要情況下開展過氧化物酶、鐵染色等一系列組織化學染色。對骨髓活檢標本開展固定—脫鈣—梯度酒精脫水—塑料包埋等步驟,并切成2-3μm與5μm切片,將其烤干后依次進行網狀纖維染色與蘇木素—姬母薩—伊紅染色。通過光鏡對涂片及切片進行觀察,與臨床提供信息相結合明確全血細胞減少的病因。
2 結果
2.1 417例患者的疾病統計結果
引發全血細胞減少疾病中,青壯年組造血衰竭性疾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及急性白血病占前3位,老年組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急性白血病及巨幼細胞性貧血占前3位。非血液系統病主要包含慢性肝病、骨髓轉移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以及鉤蟲病等。詳情如表1:
2.2 417例患者的骨髓檢查結果
疾病診斷中,骨髓活檢+涂片確診例數顯著多于單純涂片確診例數。詳情如表2:
3 討論
全血細胞減少屬于臨床一類常見病癥,以往臨床檢查時多選擇骨髓涂片,但常常無法真實反映出骨髓細胞與組織形態情況,需進一步開展骨髓活檢,活檢可以全面反映出骨髓增生情況、細胞組成及組織結構改變[3]。本次研究發現,疾病診斷中骨髓活檢+涂片確診例數顯著較單純涂片確診例數多,考慮可能是二者聯合可以優勢互補,更加真實客觀反映出骨髓的造血情況,促進血液系統疾病診斷率提升,提高全血細胞減少病因診斷水平,給臨床診療提供重要依據。
本次研究發現,青壯年以及老年組全血細胞減少主要原因是血液系統疾病,其中青壯年組造血衰竭性疾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及急性白血病占前3位,老年組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急性白血病及巨幼細胞性貧血占前3位。目前地級醫院無法開展流式細胞檢測技術,需外送第三方機構,部分老年患者、經濟條件較差患者無法開展檢測,診斷骨髓異常綜合征(MDS)/再生障礙性貧血(AA)無法鑒別,只能籠統歸為造血衰竭性疾病。青少年組造血衰竭性疾病占比較老年組更多,而巨幼細胞貧血占比較老年組更少,考慮可能是老年組中較多存在心血管、消化道以及糖尿病等多種疾病,會對其維生素B12及葉酸吸收供給造成影響,使得細胞核發育出現障礙或者無效造血,最終引發巨幼細胞貧血[4]。同時老年組年齡較高,骨髓的造血功能下降,存在程度不一增生,使得患者出現外周血三系減少,開展骨髓增生度檢查雖降低,然而網織紅細胞多正常,再生障礙貧血診斷標準不夠[5]。此外,地中海貧血屬于一種遺傳性血液病,存在較強的地區性,同樣也是引發全血細胞減少的一類疾病。
慢性肝病、骨髓轉移瘤、HIV感染以及鉤蟲病等非血液系統病也能引發全血細胞減少,本次研究發現,老年組慢性肝病、惡性腫瘤占比較青壯年組有一定增加,考慮可能是惡性腫瘤在老年人群中較為多見,同時60-70歲是高發年齡段。老年人常存在慢性疾病,需要長期使用對肝臟功能產生影響的藥物,使其肝功能不斷降低,影響藥物代謝,藥物蓄積在體內導致中毒,慢性藥物中毒和肝功能降低均能阻止血細胞產生。本地區是HIV感染高危地區,本次研究結果顯示,HIV感染繼發全血細胞減少也占一定比例,HIV感染可直接或間接對人體的血液系統產生影響。此外,研究發現,老年組、青壯年組中各有2例全血細胞減少為鉤蟲病引起,鉤蟲病呈現全球分布,但在經濟衛生條件交叉地區較為明顯,患者常存在程度不一貧血,會對其血液循環系統造成嚴重影響。
總之,全血細胞減少多為血液系統疾病所致,但慢性肝病、腫瘤、HIV感染以及鉤蟲病等非血液病對血象的影響也不容小覷。聯合骨髓穿刺及活檢更能有效反映出骨髓細胞的造血狀況,有助于盡早確診和開展下一步治療。
參考文獻
[1]廖長風,陳懿建.196例全血細胞減少癥患者的骨髓象與臨床病因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5,7(23):3398-3399,3402.
[2]王霄霞.俞康.血液系統疾病的鑒別診斷[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71-390.
[3]祁森,楊昆鵬,付玥玥,等.345例全血細胞減少骨髓檢查與病因分析[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16,50(1):71-74.
[4]陳明枝.骨髓涂片聯合骨髓活檢在全血細胞減少癥中的診斷意義[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5,38(6):400-403.
[5]王明富.骨髓細胞形態學檢查在全血細胞減少癥中的臨床應用[J].實用檢驗醫師雜志,2017,9(4):2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