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春蘭


摘要:目的:分析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部妊娠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法。方法:將于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剖宮產術且出現子宮瘢痕部妊娠的23例患者作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其中13例患者使用手術治療,作為研究組,其余10例使用保守治療方法,作為參照組,對比兩種治療方法的臨床應用效果。結果:使用手術治療的研究組,成功率(100%),血β-HCG值(27.84±2.31)U/L,出血量(251.39±41.83)ml,住院時間(25.32±10.13)d;參照組中,治療成功6例,成功率(60%),其血β-HCG值(27.53±3.69)U/L,出血量(17.12±6.59)ml,住院時間(15.29±3.31)d。兩組數據間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剖宮術后出現子宮瘢痕部妊娠的患者使用手術治療,效果更好,可促進患者快速康復。
關鍵詞:剖宮產術;子宮瘢痕妊娠;保守治療;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2-194-01
子宮瘢痕妊娠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一種,主要發生于初次分娩時剖宮產瘢痕處,在該病癥的影響下,患者極有可能會出現大出血、子宮破裂等情況,宛如一顆“定時炸彈”。據相關調查表明[1],子宮瘢痕妊娠的發病率極低,若是一旦發生便會對患者的身體產生嚴重的影響。由于該病癥治療難度較大,因此加強預防是最佳方法。本文圍繞剖宮產術后出現子宮瘢痕妊娠的治療方法進行了詳細論述,詳情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參與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共23例,均為剖宮產術后存在子宮瘢痕妊娠的患者,符合入組標準,在入組后,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了參照組和研究組,分比為13例、10例。23例患者中,最小年齡28歲,最大年齡36歲,平均年齡(34.23±1.6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參照組使用保守治療方法,主要應用甲氨蝶呤,以50mg/m2的標準進行肌肉注射,并在治療過程中嚴密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如血β-HCG值、出血量等。研究組使用手術治療,針對患者身體的具體情況為患者實施病灶切除術、子宮修補術。
1.3觀察指標
本次實驗的觀察指標以治療成功率、血β-HCG值、出血量、住院時間等指標為準。
1.4統計學處理
在實驗過程中,需要采用SPSS23.0作為數據分析處理工具,并以(P<0.05)表示有組間數據有明顯統計學意義。
2結果
使用手術治療的研究組,成功率(100%),血β-HCG值(27.84±2.31)U/L,出血量(251.39±41.83)ml,住院時間(25.32±10.13)d;參照組中,治療成功16例,成功率(80%),其血β-HCG值(27.53±3.69)U/L,出血量(17.12±6.59)ml,住院時間(15.29±3.31)d。兩組數據間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
2.1
2.2
兩種不同的治療方式下,患者的血β-HCG值差異不大,(P>0.05),研究組出血量、住院時間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
3討論
據相關調查表明[2],剖宮產瘢痕妊娠的發生率僅為0.045%,而出現該病癥的主要群體為存在剖宮產史的產婦。當前,我國社會發展迅速,但在人口結構方面存在著較大的不足,老齡化現象嚴重,以至于老齡化現象比較嚴重,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政府對計劃生育政策作出了調整,開放了二孩政策,使得進入妊娠期的產婦越來越多。分娩是產婦必須要經歷的一個人生歷程,而部分產婦可能會因為病癥因素、自身因素或者其他因素等影響使用剖宮產。雖然剖宮產能夠有效提高分娩安全性,但同時也會使產婦過多失血,且也極有可能使新生兒出現呼吸系統類病癥。總之,剖宮產是一般雙刃劍,少數存在剖宮產史的產婦在二次進入妊娠其后,有一定幾率會出現剖宮產瘢痕妊娠,即受精完成的胚胎未能成功種植到正常子宮腔中,而是種植在了剖宮產瘢痕處,是異位妊娠的一種,治療難度較大[3]。據多數專家調查發現,胚胎種植于剖宮產瘢痕處時,正處于子宮腔邊緣處最薄弱的區域,隨著胚胎的不斷成長,會使子宮出現破裂,對此,一般可以采用子宮切除術治療,但據實際應用情況來看,子宮切除后患者會失去正常生育能力,對患者及其家屬來說均是一種嚴重打擊。同時,醫生在行剖宮產手術時,會極大的影響人體正常分娩,雖然保證了新生兒的安全,但產婦的身體會因解剖層的改變的而產生多種嚴重的并發癥,雖然在當前先進的醫療技術下能夠有效的環節此類情況發生,但依然會對患者的身體產生極大的影響。
當前,對于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的治療,一般會采用常規保守治療,為患者使用甲氨蝶呤,但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多數患者在治療后,效果相對較差,依然需要使用手術治療,進而對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雙重壓力。就當前情況來看,對于剖宮產后依然存在生育要求的產婦,必須要定期到院檢查,提高重視程度,降低瘢痕妊娠情況的出現[4]。
剖宮產是婦產科分娩過程中的常用術法,有利有弊,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瘢痕妊娠的發生率,對此,醫生必須要進一步強化自身專業技能,更深層次的對剖宮產進行了解,避免因多種情況的影響而出現瘢痕妊娠,提高剖宮產后產婦安全性,盡可能的貫徹落實早發現、早治療的理念。
參考文獻
[1]董俊清,張帆.剖宮產后子宮瘢痕部妊娠的早期診斷與微創治療效果分析[J].名醫,2019(03):88.
[2]王暉蓮,詹艷濤,劉潤妹.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部妊娠患者的診治與護理進展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5):285-286.
[3]劉妍,劉宗印,高立,薛曉玲.兩種手術方式治療外生型剖宮產瘢痕部妊娠的臨床療效[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7,9(11): 47-49+62.
[4]牛錦華.不同手術方式治療外生型剖宮產瘢痕部妊娠的臨床效果研究[J].社區醫學雜志,2016,14(0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