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紅
【摘要】學校班級是教育學生的主要基層集體。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理念的初中班級自主管理就是在班級管理中根據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自主管理策略,激發學生個體的主觀能動性,自主發展性,提升班級的集體凝聚力,實現班級的自主化管理,從而培養整體學生的心智健康地、有效地發展,最終實現教育培養人才的目標。
【關鍵詞】核心素養 自主管理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4-187-02
前言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理念要求學生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能夠自主發展和管理,發現和挖掘自身潛力和價值,具備適應社會發展的品格和核心能力。因此,作為班主任,要通過具體實踐的策略,完善以學生自主管理為重點的班級管理制度,實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目標。筆者在日常班級管理實踐中,積極探索自主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激勵競爭機制,培養自主管理能力
當今學生面臨著各種壓力,比如學業和青春期的人際關系等。部分學生出現消極怠慢的狀態,學習和生活處于被動狀況。另外他們的班集體意識淡薄,自律性差,自我發展意識不強烈。
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的“刺激一反應”學習理論中,強調了“賞比罰更重要,更有力”。激勵教育理論認為遵循個體發展的規律,通過內在和外在的因素刺激和激發學生個體的動機,增強學生的信心和積極性,從而使學生主動發展。所以,建立健全的激勵競爭機制,對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學習和德育進行量化考核,有意識地推動學生的自主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激勵競爭機制就是制定開展班級競爭活動,激勵學生要達到的目標的具體條例,也就是班級公約。筆者根據班級學生的個性特點,結合實際情況,分別從學習和德育方面制定班級激勵競爭機制。第一步,在學期初,筆者先召開核心班委會議,商定最初的競爭條例。然后召開班會課,把初定的條例分發到各個小組里討論完善。每組提出意見和建議,充分采納可操作性的班級競爭條例,從而實現目標的有效性。第二步,通過民主制定的班級公約展示在班級的文化墻上。第三步,評價方式采用得分制。通過每日排行榜、周排行榜和月排行榜的累計得分的量化評比,對小組和個人評價。對于表現優異和有進步的各個小組和個人進行獎勵。在競爭的環境下,小組成員的互幫互助起到了團結既緊張的作用;通過優秀榜樣的作用,學生個體的進取心和能動性得到了展現。
二、“全員班干”制度,樹立學生與班級榮辱與共的意識,既有主人翁的決策權也有代言人的形象
班干部作為班級管理的一部分,是班主任管理班級的助手。傳統的班干部輪換制度會產生一些集體小官僚風氣,造成一部分班干部追求功利,群眾威信不足;而另一部分群眾同學對集體責任心不足,主人翁意識淡薄,以自我為中心,對班級活動不關心,集體榮譽感薄弱。筆者經過實踐探索,設立“全員班干”制度對班級自我管理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具體操作如下:
1.在建立激勵競爭班級機制的前提下,提出對班干部的評價進行多元化的評估,進行周排行和月排行,算入個人的獎勵競爭方案。
2.根據班級管理的需要,確定班干部的職位。除了常規的核心班委包括班長、學習委員、紀律委員、文娛委員、宣傳委員、勞動委員、生活委員、體育委員之外,把科代表和小組長也納入班干隊伍。另外根據學校和班級活動的開展,筆者還增加了閱讀平臺站長、IT工程師、班級物資員、班干督查員、新聞(美篇)通訊制作小組長等,提供各種班級職位讓有相關能力的同學去競選。每半學期,根據個人量化評估,對個別班干的職位進行微調。通過因人而異,為學生提供能發揮自己優勢的空間,提升學生干部工作的成就感和責任感。
3.根據設定的職務,明確各職務的責任,細化各種職務的條例。比如正班長要帶領好競爭機制的考評小組,每周做好考核和公示工作;副班長填寫好每日的班務日志,每日做好總結與反饋;IT工程師負責好班級多媒體的管理,協助科任老師的使用以及平臺的保養工作;新聞(美篇)通訊制作小組長組織征稿、編輯、審核及發布宣傳等等,落實“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4.及時反饋,完善提高。確定了各職務職責后,每周每位班干對自己的工作進行書面小結,肯定優點和反思不足,提出改進措施。班級競爭機制考核小組和班干督察員根據考核責任獎勵條例,民意測評,教師評價三方面進行評價給分。每周一班會課的主題根據上一周的班級事務重點項目確定,篩選班干重點反饋的意見和對存在的班級管理問題進行開展,組織各小組討論,形成可行性措施加以改善。通過每周的形成性意見,落實到下一周的實踐中,培養學生干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鍛煉了學生干部的思維能力和行動力。
三、建設溫馨的班級家園文化,在制度文化的基礎下,通過物質文化建設提升班級精神文化水平,培養學生主動“愛家、管家”熱情,塑造舒心的、向心的集體精神
蘇霍斯姆基所說:“集體主義教育的實踐,首先在于激勵學生自由地、自覺地實現集體的目標。”這個目標就是班級制度,也就是班級公約,本文所研究的競爭機制。在這個目標的引領下,全班同學朝著這個統一的目前奮斗,形成一股團結向上的班風,這就是班級制度文化的表現。而物質文化建設是指在班級教室里進行美化教室環境的布置,而班級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提升班級的精神文化水平,這體現在正確的集體輿論、和諧友好的人際關系、優良的班風和學風等方面內容。
通過創建有特色的班級家園文化建設,讓學生自主參與其中,并能優化班級自主管理,筆者以本屆所帶班級為例,從以下幾方面開展:
1.確定班名、班徽、班級口號和班級公約。入學初階段,在同學中展開征集具有本班級特色的、意義深遠的、充滿正能量的班名、班徽及班級口號、班級公約等的活動,然后民主投票決定最終結果。
2.營造教室物質文化氛圍,突顯“家”的概念。以班級公約及競爭激勵條例為契機,發揮“全員班干”制度作用,讓班干部各行其責,創造出具有和班名涵義相匹配的文化布置,如班級公約、名人警句的張貼,學習園地、圖書閱讀平臺的布置,競爭激勵的評價考核公布欄、班級通知公布欄等方面內容。在具有家園文化的班級里,充分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自主地歷練和提升自己,鍛煉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強化“家”意識。
3.兩手抓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的同時,滲透精神文化的教育。通過團隊合作、民主自主制定和完善班級制度,教師引導學生在這過程中發揚尊師重教的道德風尚;維持團結、友愛、和善的人際關系;倡導正確有正能量的輿論。
四、開展主題活動,鍛煉學生自主規劃、組織、管理的能力,提升在實踐中的適應能力,學會發掘自身的潛能,培養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
一方面,結合學校開展的校運動會、科技藝術節、讀書節、禁毒教育活動、消防安全演練活動、志愿者環保活動、感恩教育活動、愛國教育活動、人生職業規劃等大型活動,鼓勵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從而通過學習培訓的體驗,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價值觀和情感態度,實現自主發展和完善的核心素養目標。另一方面,結合本班級的特點,開展班級的特色活動,如中英文朗誦比賽、知識競賽活動、班會主題活動、集體生日會、棋藝比賽等班級活動。在這些活動中,班主任把主動權和自主權交給學生干部及學生,讓他們自己策劃活動計劃,主持組織,制定獎勵方案和實施活動過程,班主任在當中給與指導性建議,豐富學生的自主體驗經歷,提高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和自我超越的意識,從而提升班級自主管理水平。
結語
基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理念,以師為導、以生為本的初中班級自主管理,促進學生自主發展意識,會發展,會學習,讓他們和老師一起成為班級管理的共同責任主體,具備自律自覺、合作參與、實踐創新等能力,具有科學體系的知識文化基礎,最終發展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全面人才。
【參考文獻】
[1]范夕高.核心素養理念下班級管理的新思考[J].中小學德育,2016.9:54-56.
[2]馮瓊玉.基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初中班級自主化管理模式[J].名師在線,課題研究,2019.36:13-14.
[3]王大慧,姜懷楚,發展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初中班級管理[J].基礎教育論壇,2018.9: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