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景弟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高中政治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如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培養,教學中比較法的運用,以及正確把握政治學科的特點。本文還介紹了作者本人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一些心得和體會,如怎樣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利用好現有的教學資源等。
關鍵詞:政治教學;學習興趣;教學方法
以下是我在政治教學實踐中的幾點體會:
1.突出教學的情感性和自主性,營造獨具靈性的生命課堂
學習過程是以人的整體心理活動為基礎的認識活動與情意活動相統一的過程。新課程理念的思想政治課突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統一,從而把情意活動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政治教師應自覺地適應這一轉變,營造獨具靈性的生命課堂。
1.1 充分尊重、信任和關愛學生。在和諧的師生關系基礎上實現平等交流與對話。利用豐富的思想教育素材,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平等的基礎上與學生進行深入的心靈溝通與對話,并加以理性引導,達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矯正與升華。實踐證明,教師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對話,分享彼此的思考與見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與體驗,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實現共同發展。
1.2 創設情境,以境促情。在真實生動的情境中實現情感共鳴。建構主義教學觀認為,設計特定的情景和引導學生對知識的積極磋商是促進建構性學習的兩個主要途徑。情境教學是主體在積累了一定的親身閱歷和感受的基礎上,借助所遇情境、他人的表達和自己的想象去領悟表達者生活閱歷、生存狀態及其人生意義。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是完成思想政治課教學目標的一種有效途徑,恰當的情境設置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促進他們保持持久的學習熱情,實現教學的正遷移,從而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情境的創設可以通過生活問題、實物演示、畫面再現、音樂渲染、語言描述、表演體驗等方式進行。
1.3 注重方法,在促進學生知識增長和能力提高的基礎上實現情感目標。教學方法的選擇應該產生于教學目標,又服務于教學目標。新課程培養目標的調整,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根據課程的內容和教材的呈現方式,嘗試和確定教學方法,如采用基于案例教學、問題教學、情境教學的方法等,倡導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新課標》給我們提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建議,比如;注意學科知識與生活主題相結合,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采用靈活的教學策略,強化實踐環節,豐富教學內容,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等,這無疑給我們教學方法的選擇、運用和創新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論指導。
2.教學理念轉變
傳統教學中存在"重知識內容和結論,輕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重認知教學輕情感、意志和價值觀的培養"的問題。新課程改革針對這一問題,首先就要求教學理念的轉變。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結合學科教學特點,力爭全方位地落實科學素養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但是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也看到這樣的現象。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一些教師追求教學設計新穎,但學生的學習方式并沒有改變,仍然是在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一些教師只是注重學生一堂課下來對教材基本觀點的接受,對學生有創意的想法置之不理,甚至對于學生有勝過教師的獨到見解也不予以鼓勵。面對學生的不同意見,有的教師回應"這道題就這么答,不能改了","教參"便成為問題的標準答案。足見在一些教師潛意識里依然關注的是教案,總希望學生沿著自己事先設定的思路回答問題,在自己事先安排好的空間開展"自主"活動,最后圓滿地實現預定目標。豈不知,這種教學恰恰把學生的學習引入死胡同--為認同而學習,為標準答案而思考。這些看似正確、深刻、全面的標準答案,實際上限制了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揮。
我們的教師們做到了真正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為學服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嗎?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不應僅停留在口號上。我想我們應該建立這樣一種理念:注重學生發展,關注學生個性需要;培養科學素養,體現與人文的結合;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多樣學習方式;注意學科滲透,改變學科本位觀念;構建多元評價,激勵學生走向成功。我想我們的課堂教學應是充滿創造和神奇的過程,應是充分展示學生獨特個性的過程。關注我們學生的需求,給學生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吧。
3.創新教學方法
教師要轉彎教學觀念.變"指揮者"為"引導者":要從學生的角度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教程中進行自主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自我定向、自我探究、自我評價、自我調控、自我激勵。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以"滿堂灌"的教學方法為主,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至于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并且容易產生厭倦情緒,導致教學質量較低。所以,為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徹底克服教者"包辦代替"、學者"生吞活剝"的現象,應以啟發式講授法為主,靈活穿捅使用其他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如討論法、問答法、讀書法和自教自講法等。同時,也可以積極運用教具及現代媒體演示法,增強教學的直觀性,使學生獲得相應的感性認識。另外,教師也可以適當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和課外社會實踐活動.從而充實課堂的內容。如辯論賽、演講賽、知識競賽等。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也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明辨是非、激勵情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對所學理論的認識。
4.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教學評價的科學與否直接影響到教師的工作態度和教學效果,影響到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和學生素質的提高程度。因此.必須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科學、合理的課堂有效的教學評價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評價的功能.不斷激勵教師和學生,調動教與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那么如何對思想政治課教學進行有效評價呢?
總之,俗話說,"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學有法則,學無定法。"但如果你能夠長期堅持做好上述工作,就會培養一種科學的思維習慣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使你一生受益。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努力,不斷探索,力爭將自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